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19|回覆: 0

[中醫理論] 路氏醫派學術思想精要

[複製連結]
劉緒銀路喜善 發表於 2017-11-1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路氏醫派發揚於國內,傳播於海外。路氏醫派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學術思想體系。

調中思想

調中即調脾胃,路志正提出了『持中央、運四旁』的雜病治療思想,調脾胃以『健納化』『調升降』『顧潤燥』『怡情志』『動形體』等原則。路志正認爲脾胃居中央,受納水谷、轉化精微以溉諸髒,爲氣機升降之樞以輔佐五臟氣機升降,脾胃調則周身氣機皆調,脾胃健則五臟六腑俱健。路志正認爲食物和藥物內治必須通過胃的受納腐熟、脾的運化,才能發揮作用,故養生治病當調脾胃,貴在健納化、調升降。路志正臨證常稍佐黃芪、黨參、白朮、淮山藥、山楂、雞內金、生薑、谷芽、麥芽等助脾胃受納運化,以資氣血生化。佐枳實、厚朴、升麻、沉香、青皮、蘇梗、藿梗、陳皮、香附、木香、砂仁、娑羅子、生薑等調脾胃升降。

素問】『脾藏意』,脾『在志爲思』,『思則氣結』。路志正認爲意根於先天,成於後天,脾思的變化影響情志變化,情志變化影響脾思。【儒門事親】云:『思氣所至,爲不眠,爲嗜臥,爲昏瞀,爲中痞三焦閉塞,爲咽膈不利,爲膽癉嘔苦,爲筋痿,爲白淫,爲得後與氣快然而衰,爲不嗜食』。故調脾胃要注意怡情志,保持心情開朗、少思寡慾、知足常樂的精神狀態。對於患者要細心了解癥結所在,以耐心、委婉的語言,曉以利害,緩解病人的緊張情緒,幫助患者調整情緒,正確認識疾病,共同對抗病邪。

脾胃氣機升降之樞,故喜動,動則升降有序,氣血生化正常,故適當動形體,如導引、按摩、太極拳、八段錦等,以促進脾胃納化,氣血流暢。路志正每天晨起後,先吐納以吸收新鮮空氣,後練八段錦以外動四極,內養臟氣,使陽氣含蓄體內,以保持充沛的精力。日漸黃昏則散步以流動氣血、調和脾胃。

路志正認爲脾主健運、升清,以陽動爲主,喜燥惡濕;胃主受納、降濁,以陰潤爲用,喜潤而惡燥。食物藥物都有陰陽寒熱燥潤之偏,故不可偏頗,當順脾胃之性,兼顧潤與燥。誠如【血證論·臟腑病機論】所言:『脾稱濕土,土濕則滋生萬物,脾潤則長養臟腑,胃土以燥萬物,脾土以濕化氣。脾氣不布則胃燥不能食,食少而不能化,譬如釜中無水不能熟萬物也。』路志正臨證使用燥劑時常佐淮山藥、沙參、麥冬等以滋陰潤燥,使用滋補劑時常佐砂仁、陳皮等芳香辛燥之品。

百病濕作祟思想

濕爲六淫之一,路志正認爲濕本爲水,外濕是自然界的六氣之一,正常情況下稱爲濕氣,是滋潤萬物不可缺少的物質,所謂『濕以潤之』。內濕即人體內的津液,正常情況下,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水濕太過或非其時而有其氣,則成爲致病因素,稱爲濕邪。外在濕邪指自然界多雨或潮濕的氣候或環境狀態,分爲清、濁,清邪是霧露、霜雪,自上而下,感其氣者,上先受之,則頭腦昏蒙,蔽聰塞明,沉重酸楚,所謂『困於濕,首如裹』。濁邪指地下泥水污穢,暑月淫雨,離照當空,天熱下逼,濕濁之氣蒸騰,觸其氣者,下先受之,多見足跗重著腫脹、關節酸痛,所謂『傷於濕者,下先受之。』內在濕邪指因恣食肥甘厚味,或過食過飲,或菸酒成癖,或嗜濃茶奶酪,或喜嗜涼食冷飲、情志內傷相關,導致藏腑氣化功能失常,津液輸布停滯所致。體內津液無處不有,任何疾病皆存在藏腑氣化失常,必然影響津液代謝分布,導致組織器官產生內濕。濕可黏滯人體任何組織器官,故濕邪害人最廣,百病濕作祟。

長期以來,醫家多認爲北方氣候乾燥,南方多濕,濕爲陰邪,水多成濕,燥爲陽邪,水枯爲燥。路志正認爲北方雖地勢高,但氣候寒冷,水氣凝結,冰雪較多,此是外濕。北方人喜食膏梁厚味,善豪飲酒,食濕面乳酪,口味重而多咸,易生熱化燥,從而常喜冷飲涼菜,外又常爲寒氣怫鬱,濕不能越,故多濕。燥與濕是津液分布失衡的表現,二者的區別在於水液分布的多少,多則爲濕,少則爲燥,此消則彼長。人體津液停聚則爲濕,此濕非真水而無濡養作用,故濕越多則機體正常津液越少而燥生,濕壅日久則生熱,濕熱復傷陰津而生燥,故濕多兼燥、燥多兼濕。臨證常辛潤、溫潤同用,以發散濕氣,行津潤燥,復津液分布平衡。路志正博採古今醫家,結合自己經驗,編輯出版了當代第一部【中醫濕病學】,系統闡述了『百病濕作祟』的理論和各種濕病的治療。

輕靈思想

路志正自幼熟讀四書五經,受儒家思想影響至深,認爲醫道猶治國之道,用藥如用兵,貴在輕靈。輕指藥用其專長、獨選其能、組合得當,不可猛峻,藥不貴繁,量不在大,唯取其功,所謂四兩撥千斤,輕可去實。藥量過大、五味雜陳、味厚氣雄,則矯枉過正和損傷脾胃,脾胃受損則不能運藥。路志正臨證處方用藥一般不超過12味,每味用量一般不超過12克。

靈指靈活、靈動。路志正認爲中醫臨證必須靈活變通,圓機活法,知天時、識地理,合人道,重視入國問俗、入家問諱、上堂問禮,臨病人所便,綜合考慮生活習慣、體質、居處環境、氣候變化等因素對疾病的影響,靈活應用中醫藥。如1983年,路志正在泰國進行學術交流和醫療工作時,發現曼谷地處東南亞,氣候炎熱,雨量充沛,濕度較大,汽車、室內有空調設備。這種忽冷忽熱、室內外溫度之懸殊變化,使機體衛外功能難以驟然適應,久之則衛外不固,表陽虛衰,導致經常感冒,鼻塞鼽嚏,咳嗽咽痛,肢體關節酸楚,納谷呆滯,精神倦怠等症交至。在衣著、飲食和生活習慣方面,貪涼飲冷,汽水加冰,久之陰寒內盛,損傷脾胃之陽,致寒邪凝滯,納化失常,而脾胃病作矣。男子短衫短褲,婦女赤足短裙,肌體暴露而少防護,卒遭酷熱之襲,復受寒氣之侵,脾虛濕盛而中陽式微,土壅木郁而失調達,則痹病、帶下、月經不調、不孕等病紛至。同時,該地雨水較多,經常涉水淋雨,從事水中作業,故濕疹、皮膚病屢見不鮮。他在臨床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理論研究,發表了【泰國曼谷地土方宜與發病關係芻議】,得到了國際上的高度讚賞。

氣血是生命之機,氣血流動則生機萌動,氣血瘀滯則疾病叢生。【丹溪心法】云:『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焉。故人身諸病,多生於郁。』路志正認爲處方遣藥必須時刻維護氣機運動,不能呆滯氣機,宜輕靈活潑,以維護生機。臨證常佐辛味之品,辛味發散,行氣血而散郁滯,行津液以潤燥,佐辛味之品可順脾胃之性以助脾胃運化、氣機升降、疏通氣血。

眾術共成思想

路志正認爲治病方法眾多,不同方法的作用形式、起效時間、藥效持續時間等有所不同。臨證應據患者體質狀態、病情輕重、病程長短、證候表現、生活環境等,靈活綜合應用各種治療方法,方能取得顯著療效。

路志正早年師從王步舉先生,研習針灸典籍,熟背【標幽賦】等針灸歌賦,後結識王樂亭、焦勉齋、尚古愚等針灸名家,博採諸家經驗。路志正在上世紀60年代提出針灸應和中藥治病一樣重視處方,針灸處方應包括穴位配伍、針刺與補瀉方法、針刺時間等。1964年,他參加衛生部組織的【中國針灸學概要】的編寫,並首創穴位編碼法,該書被譯成日、俄、英等文字,後作爲北京、上海、南京『國際針灸培訓班』教材,爲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培訓了大批針灸醫生。對針刺手法,路志正既重視刺手(右手),又重視押手(左手),常將『迎隨』『呼吸』『提插』等針刺手法融合在一起,喜用『燒山火』『透天涼』分別治療虛寒症和熱性疾病。數十年間,路志正針藥並舉,屢屢起沉疴、愈急症。如1966年春,路志正在遼寧調查基層衛生工作時,路遇一兒童因陽氣閉郁、清陽不升導致昏厥,即以隨身帶的針具先刺其內關、再刺風池,後人中向上透,捻轉幾次而清醒。1997治劉某之慢性咽炎、聲帶小節,在藥治同時,針左照海0.3寸,燒山火補法;針右三陰交1.2寸、針廉泉斜向舌根0.8寸,平補平瀉手法;留針5分鐘。經治3月,患者咽喉恢復正常、聲帶小結消失。爲傳承好針灸,路志正囑大兒子喜善教學之餘專習針灸,並考取執業證,凡慢性病、疑難病,在藥治同時,囑其針灸配合治療。

藥食同源,以食代藥,以藥入食,是中醫的特色之一。路志正在總結歷代醫家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臨床實踐,制訂了許多食療藥膳方。如風熱外感以桑葉、菊花、蘆根、蟬衣煎水代茶,風寒外感用蔥白、白菜根、生薑、紅糖煎水代茶,氣分熱盛用蘆根、太子參、麥冬、金銀花、西瓜翠衣、鮮竹葉煎水代茶,消渴病(糖尿病)用炒山藥、荷葉、麥冬、鬼箭羽、黃精、蘆根煎水代茶,慢性腎炎有水腫者用玉米須、冬瓜皮、茯苓、益母草煎水代茶,慢性腹瀉、慢性腸胃病食欲不振、食後胃痛以茯苓、白朮、乾薑、紅棗、雞內金、炒山楂、麵粉爲餅服。路志正在【無病到天年】中介紹了大量的食療藥膳方,發展和豐富了食療藥膳學。(劉緒銀 湖南省新邵縣中醫醫院 路喜善 北京路志正中醫藥文化發展傳播有限公司)

(註:文中所載藥方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