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轉自徐自強老師。徐老師雖然年逾古稀,依然精神矍鑠地站在推廣吟誦的第一線。 姓名:徐自強 職務:教師學科:語文 簡介:徐自強,廣東省中學語文特級教師,榮獲 『全國優秀教師』、『全... 簡介:徐自強,廣東省中學語文特級教師,榮獲 『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語文教師』稱號,並獲『廣州市優秀教師特等獎』、『廣東省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特等獎』及『全國優秀教師獎章』。原廣州市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會長,曾任香港中國語文科新課程教學設計實驗場計劃顧問;現為廣州市荔灣區四中聚賢中學語文教學顧問,主持聚賢中學之【有效語文教學的大成智慧】課題,帶領語文科老師進行有效語文教學實驗並取得顯著成績:課題獲廣州市中學語文有效教學策略研究一等獎,論文獲全國中語會專題小組年會優秀論文一等獎、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科研規劃重點課題【錢學森大成智慧教育】年會優秀論文一等獎。徐老師和他的課題組,【廣州師訓】雜誌2009年第6期以【咬定青山,納百川】為題作了長篇報道。 自 2017 年起,全國所有九年義務教育中小學將開始逐年換發新版教育部統編【語文】教科書,其中古詩文篇目在原有教科書基礎上, 總體數量增加一倍,達到約 300 篇,加上課外閱讀篇目近千篇。今後, 古詩文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必將佔據越發重要的位置。 那麼古詩文應該怎樣學怎樣教呢?散文家、詩人、學者朱自清先生(1898一1948)早就指出:"古文和舊詩詞等都不是自然的語言,非看不能知道它們的意義,非吟不能體會它們的口氣。"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中國現代語言學奠基人之一王力先生(1900一1986)也早就說過:"詩寫下來不是為了看的,而是為了吟的。"傑出的語言文字學家周有光先生(1906一2017)102歲時指出:吟誦"一向是傳播、普及傳統文化和啟蒙教育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歷來的詩詞創作、修改、鑑賞、口頭交流與發表,多在吟誦中進行。"詩人、學者、中國傳統文化積極傳播者南懷謹先生(1918一2012)生前說過:"我認為古代的讀書方法比現代好,長哦慢詠,易於記憶,而且高聲吟哦起來,可以與書中人打成一片。這樣一次讀書,等於你們現在看書一百次,千萬注意。"世界著名的中國古典文化研究學者葉嘉瑩先生(1924一)特別指出:"我們中國的詩有格律,或五言、或七言,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為什麼有格律?就是為了吟誦。"又說:"吟誦的聲音裏,有詩歌一半的生命。""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溫儒敏先生(1946一)在"部編本"教材推出時說:"要讓學生多誦讀,多吟誦。激發孩子們的想像力,讓孩子們放開去想像,不要把課文分析搞得那麼瑣碎、程式化。"關於吟誦,溫儒敏先生又說:"吟誦和朗誦不全相同,這是語文課容易混淆的。吟誦是自主誦讀,適合古典詩詞和韻律強的文章,不拘一格,用自己喜歡、能更好表達情懷的方式去「唱讀」。朗誦則眾聲合誦,有利於製造氛圍,但往往帶表演性質,容易形成某些程式化腔調。學古典文學要多吟誦,放手去讀,不必泥古,能邊讀邊沉浸其中就好。" 吟誦作為傳統的高效教學方法,已有三千年歷史,式微近百年之後才迎來了復甦的春天。近年來全國吟誦教育推廣的實踐,不但受到越來越多一線教師及教研員的熱忱歡迎,而且還獲得了教育部的高度認可。為使更多的語文教師接觸吟誦、了解吟誦、認識吟誦、掌握吟誦,使用吟誦,以首都師大為首的有關單位的"語文吟誦教學系統項目"已經啟動,現正組織專家、名師,為"部編本"語文教科書古詩文教學錄製高標準、高質量的吟誦錄音。該項目計劃在試點學校先行試用,然後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推出。這一舉措,將使"中華吟誦"正式全面進入教育體系。記得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中國大陸課程與教學論專業首位語文教育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導師倪文錦先生曽經說過:"真正優秀的語文教學傳統,它可以被人們淡忘一時,但絕不能永遠淡出語文教育。"中國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1897一1986)有一句名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吟誦課改,就是需要有這樣的精神。
文章有增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