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10|回覆: 0

[古代科技] 用實驗視頻告訴你什麼叫赤道 南北之分如此明確!

[複製連結]
張啟功 發表於 2017-12-12 08: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這是在烏干達赤道線做的一個實驗,實驗之前,對於赤道線,給人的感覺是隨便劃的,然而魔幻一般,在赤道線左右兩邊十米地方所做的實驗,卻讓我們深刻認識到,南北區別,原來是如此的明確!


赤道是地球表面的點隨地球自轉產生的軌跡中周長最長的圓周線,通過地球中心劃一個與地軸成直角相交的平面,在地球表面相應出現一個和地球的極距離相等的假想圓圈。


赤道半徑 6378.140公里 ;兩極半徑 6357.752公里;平均半徑 6371.004公里 ;赤道周長40075.7公里。如果把地球看做一個絕對的球體的話,赤道距離南北兩極相等,是一個最大的圓。它把地球分爲南北兩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劃分緯度的基線,赤道的緯度爲0°。 赤道是地球上重力最小的地方。


赤道概念,古已有之,以下是古籍中一些關於赤道的解釋。


古代主渾天說者認爲,天體是個渾圓形的球體,赤道即指天球表面距離南北兩極相等的圓周線。現代天文學稱爲天球赤道。


【漢書·天文志】:『立春、春分,月東從青道……立夏、夏至,南從赤道。』【後漢書·律曆志下】『黃道去極』劉昭注引漢張衡【渾儀】:『赤道橫帶渾天之腹,去極九十一度十六分之五。』【書·洪範】『日月之行則有冬有夏』唐孔穎達疏:『正當天之中央、南北二極中等之處謂之赤道,去南北極各九十一度。』明·何景明【六月望月食】詩:『未月黃衢厄,妖遮赤道行。』


相較於以上主渾天說的解釋,滿清時期的認知即更接近於現代。清·徐繼畲【地球志略】:『地球從東西直剖之,北極在上,南極在下,赤道橫繞地球之中,日馭之所正照也。』清·黃遵憲【以蓮菊桃作歌】:『地球南北倘倒轉,赤道逼人寒暑變。』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25-4-22 02:33 | 顯示全部樓層
【赤道辨義:從實驗實證到典籍考據的天地分野】

(引)觀烏干達赤道實驗視頻,水流漩渦南北異向,足證自然之理非虛設。此現象實爲科里奧利力所致,然古人未睹實驗,何以能定赤道之位?今當以典籍爲綱,參酌科學,辨其源流。

一、 渾天赤道與地學赤道之辨
【漢書·天文志】所言『赤道』,乃天球赤道,屬星官觀測體系。張衡【渾儀】云『赤道橫帶渾天之腹』,實以天極爲中心,劃周天度數,與今之地球赤道名同實異。唐孔穎達疏【洪範】時,仍承此說,謂赤道『去南北極各九十一度』,此皆以天象論,非指地體。

二、 地圓說興起與赤道認知演進
明清之際,西學東漸,地圓觀念漸彰。徐繼畲【地球志略】直言『赤道橫繞地球之中』,黃遵憲詩更以『赤道逼人寒暑變』喻地理影響,始與今義相合。此認知之轉,實賴歷算家實測:日影長短、極星高度之變,皆證地表曲率,赤道爲距兩極等遠之大圓。

三、 實驗現象與典籍智慧之互證
視頻中水流異向,恰合【周髀算經】『地法覆槃』之喻。古人雖無『科里奧利力』概念,然【淮南子·天文訓】已載『陽氣左旋,陰氣右轉』,暗合南北半球力動差異。清梅文鼎【歷算全書】更以『氣旋有別』釋風向規律,與今之流體力學遙相呼應。

(結)赤道之辨,由天及地,由虛入實,正是華夏認知宇宙之縮影。實驗視頻所現,非徒現代科學之勝,實爲古聖『格物致知』精神之延續。讀者若細參典籍,當悟先賢早窺端倪,唯待後世以精器證之耳。

(按)視頻數據精確,然引古籍宜註明版本。若【渾儀】引文見【後漢書】注,當標『劉昭注引』;徐繼畲語出【瀛寰志略】卷首,此細節亦關考據之嚴謹。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庚辰月丙寅日|黃帝4722年三月三十日寅時| 2025/4/27/週日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