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04|回覆: 1

[中醫入門] 一套『抖抖操』,降三高,治失眠(簡單易學)

[複製連結]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17-12-1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仰望岐黃 中醫 性命 心靈

有的人說,『生命在於運動』,有的人則信奉『長壽需要靜養』。國家級名中醫陳意說:生命在於平衡,並非多動或少動這麼簡單。關於養生,他有一套私房『抖抖操』,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

顫抖3分鐘,氣血傳遍全身

俗話說:『百練不如一步,百走不如一抖』,這是有一定道理的。『抖抖操』是全身運動,有氧運動,不需要工具,也不需要固定場所,只要有容納一個人活動的空間就可以了,簡便易學,而且效果非凡。

對於這個顫抖養生絕技,有專家評估說:『只要顫抖3分鐘,氣血津液就可以自腳底傳遍全身,洗理去除多年積存體內的瘀污。10分鐘後,立感身體輕鬆舒適。長期堅持後,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全都有下降,腰酸背痛失眠消失了,頭痛、便秘、痔瘡等全部得到緩解,甚至痊癒。』

顫抖10分鐘,相當於慢跑5公裏

每天一次,僅30分鐘,一個月感受三年的氣功效果,有效改善人體20種疑難雜症。天、地、人的精華聚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你一定健康、長壽。

1. 能增強肌骨功能

增強人體肌肉活動力,增強各關節的功能。

2. 能疏通經絡

經過顫抖活動,首先疏通了經絡。經絡是人體生命活動樞紐,疏通經絡,有利於體內各組織、器官的動作與協調,促進氣血物質循環;經絡暢通,氣行血暢,氣血通達,增強體質。

3. 能調整人體磁場

地球大磁場,人體小磁場,經過顫抖,調整人體小磁場,使細胞成為有序化排列,強化體質。調整人體磁場,有利於氣血循環,新陳代謝。

做『抖抖操』的正確方法

陳意說:『這是我自己獨創的,要訣是全身一起抖。兩隻手同時向前抖抖、向左抖抖、向右抖抖,分別抖100次。這樣可以讓全身肌肉放鬆,不限場地,只要疲勞了就能抖。』

82dfd85ac483041f2281e4d69bb98dc6.jpg

仰臥式

仰臥在床上,枕頭不必太高,雙手、雙腳自然平放,靜止1分鐘後,雙手緩緩向上舉起、雙腳豎起,四肢與身體成90度角,然後四肢輕輕抖動,每次3~5分鐘,早晚各做1次。

站立式

意守丹田,全身放鬆,排除雜念,眼睛微閉,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自然下垂,手心向內,然後兩腿稍用力進行上下顫動,兩手和全身跟隨腿的顫抖而活動,早晚各做1次。

高血壓患者和腿病患者,兩手90度平放;腰痛患者和心臟病患者,兩手50度斜放。

(站立式一般人也可以用跟陳意老師一樣的方法,關鍵都在於全身放鬆,排除雜念)

溫馨提示

✦ 顫抖可以單獨鍛煉,也可作為其他活動的熱身運動。經過顫抖,人體各個部位的功能已經啟動,可以作為太極拳、太極劍及各種鍛煉的準備活動。冬季則可作為鍛煉前的熱身運動。

✦ 運動強度應適中,速度不宜過快,時間不宜過長,以不感到明顯的緊張和吃力為度。

思斌 發表於 2025-4-18 19: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抖抖操"養生之理法要義】

"抖抖操"實為導引術之流變,其理法暗合【黃帝內經】"搖筋骨、動肢節"之旨。陳意先生所創此法,看似簡易,實蘊三才之道:取天之清陽,法地之柔順,合人之中和。其要訣在"形動而神靜",與莊子所言"坐忘"之理異曲同工。

考其源流,此法與華佗五禽戲中"熊經鳥伸"一脈相承。陶弘景【養性延命錄】云:"導氣令和,引體令柔",正為此操精髓。其抖動之勢,非妄動也,乃循經脈走向,以震波之力蕩滌三焦。醫家張景岳有言:"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顫抖之法正是以形引氣,以氣催血,使十二經脈如江河奔涌。

具體而言,其效有三:
一者通絡。抖動時足三陰三陽經交替張弛,尤以足少陰腎經為要。腎經通暢,則先天之本得固,腰膝酸軟自除。二者調氣。顫動中膻中穴開闔有度,使宗氣得以宣發,胸悶心悸可解。三者安神。輕微震動令百會穴與湧泉穴氣息交通,形成天地循環,故能治失眠。

習練時需注意:
1. 時辰選擇宜在寅時(3-5時)或申時(15-17時),因此時氣血分別流注肺經與膀胱經,最利排濁。
2. 呼吸要訣當配合"起吸落呼",與動作形成升降開合。
3. 收功時需靜立片刻,引氣歸元,如【諸病源候論】所言:"動搖肢節後,當靜息收氣"。

此法雖簡,然合於【周易】"簡易"之道。現代人久坐傷脾,氣血瘀滯,以此微動之法解其鬱結,實為"以柔克剛"之智。但需知養生非一法可盡,當如【素問】所言:"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配合四時調攝,方得全功。

(全文798字,謹遵醫典要義,不作妄語)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