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82|回覆: 1

[書法培訓班] 為何只有他一個人能真正從歐體中學出來?

[複製連結]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7-12-1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6bf5e9513d3f243081a80b34c8144dad.jpg

學,貴在學出來

一提到歐體的『學生』,我們很容易想到一大串名字:黃自元、盧中南、房弘毅、田蘊章、劉小晴等等,但是站在歷史角度而言,這些人都在歐體裏打轉,並沒有真正意義的『學出來』。看看歷史上真正『學出來』的高手就知道了。

米芾學王獻之

米芾學王獻之可謂大取大舍,先把二王的基本功打牢(比如早年【方圓庵記】【白雲居】等),然後朝着自己對王獻之的領悟與審美方向去努力,臨摹時通過『寄興』『取其意氣』表現自己的真面目。得到了王獻之的『雋雅奇變』,風貌淋漓痛快,骨子裏是王獻之的精髓,而風貌上全然是自己的,書藝水平和影響力也不遜於王獻之,這就叫學出來。

552c3228de30aaa837eeda7035b129a2.jpg

米芾早年作品【方圓庵記】王羲之痕跡較重

何紹基學顏真卿

何紹基取顏字結體的寬博,而去其疏闊,還摻入了北碑茂密特點,還有【張黑女】和【道因碑】的神氣,融鑄一體。而到了中老年,把顏體的外拓表現的淋漓盡致,筆意縱逸超邁,時有顫筆,醇厚有味,爐火純青。書法被譽為『清代第一』。

8aa43d7e552937a396e09d316ffcc73c.jpg

何紹基臨【張黑女】堪稱典範

1e405e637631756329b54684e6872bee.jpg

何紹基楹聯作品

所以,站在這個角度,無論是田蘊章還是盧中南,都是對歐體的弧度、長度、速度等『方式』的探索,並沒有從『方法』的更高層次的突破。這個『高層次』有多高?相當高。連趙孟頫大神,行書都還是二王的影子,比米芾的創造力要差很多。

說起歐體,中國書法史上,唯一學出來的,只有一個人。

這個人叫褚遂良,唐代宰相。

褚遂良學歐陽詢

9020fb66a5f7bbad98c20234c6e19187.jpg

看到褚遂良作品,很多書友要懵了:『雖然很美,但是和歐體太不像了吧?』

這就是重點。

褚遂良最早學二王,尤其能臨摹一手雋永【蘭亭序】,而楷書則在歐陽詢與虞世南一併指導下學習的,最後打通行意楷法,呈現己貌,出類拔萃。李宗瀚評價褚遂良說:『遒麗處似虞,端勁處似歐,而運以分隸遺法。』這句話小結了褚遂良對於虞世南和歐陽詢的處理。

褚遂良晚年代表作【雁塔聖教序】,風格純熟,但這確實可以認為是褚遂良在歐陽詢硬朗險絕與虞世南筆致雍雅、圓融沖和之間找到的一種答案,只是這種解答之前,我們無法猜度。

0e009a1c56b8c46dea73b7c446864cbb.jpg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風格純熟

而褚遂良十多年前的【孟法師碑】,則呈現了他的一種摸索過程,這份中期作品吸收了其兩位老師歐陽詢和虞世南的優點,用筆輕重虛實、起伏頓挫均富於變化,結體疏密相間,顧盼照應,章法縝密而氣勢流動,逐步向晚年風格靠攏。

7f6fd01d746287ae24a5334bea9fdf20.jpg

褚遂良【孟法師碑】未出歐體範疇

關於褚遂良對比歐虞,著名書法評論家張懷瓘認為:『鉛華綽約,歐虞謝之。』也就是說,張懷瓘認為褚遂良的成就,是在老師之上,青勝於藍。對於老師而言,這是何等的驕傲?

我們再回顧褚遂良、米芾、何紹基等人的學書路程,試探性地小結下:

1、形,似與不似間,但絕對合乎法度與情理;

2、意,是活的,能感覺到形體的思維與意致。比如宋四家,雖然沒有繞開二王,但是相互間對於行意的相互感染,很容易體會,尤其是蘇軾與黃庭堅,甚至米芾,都能從作品中看到他們對於形體意致的共鳴。

所以,如果你能很快地分辨一個人作品學誰臨誰的,不管他是眾所周知的名家,還是獲獎高手,借用曹寶麟的話:『還在古人筆下打轉。』因此,學習是一個繼承與創新的有機結合,學習前人,既要進得去,也要出得來。

王立寧 發表於 2025-4-18 11: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學出"之境界:從褚遂良看書法傳承的創造性轉化】

在書法傳承的譜系中,"學出來"與"學不像"構成了藝術辯證法的兩極。褚遂良之所以成為歐體唯一真正"學出來"的傳人,關鍵在於他完成了三重境界的躍升:技法層面的"形取神留",風格層面的"破繭成蝶",以及美學層面的"立象盡意"。

首先,褚遂良深諳歐體"險勁刻厲"的筆法精髓。觀其【孟法師碑】,橫畫收筆的方折峻整、豎鈎的蓄勢挑踢,皆得歐陽詢【九成宮】之三昧。但不同於後世學歐者斤斤於"斜畫緊結"的結體程式,褚遂良在【雁塔聖教序】中化險峻為舒展,將歐體的"戈戟森嚴"轉化為"美人嬋娟"。這種轉化非但不是背離,恰是對歐體"剛健含婀娜"內核的深度開掘。

其次,其創造性體現在對南北書風的熔鑄。歐體本有北碑遺韻,褚遂良更將虞世南的"君子藏器"融入其中。李宗瀚所評"運以分隸遺法",正揭示了他以漢隸筆意化解歐體板滯的智慧。【房玄齡碑】中波磔的含蓄擺動,【伊闕佛龕碑】結字的寬博氣象,皆可見其"納古法於新意"的轉化能力。

更深層看,褚遂良的突破在於建立了"意法相生"的創作範式。同時代書家多陷於歐體"法度森嚴"的窠臼,而褚遂良在【倪寬贊】中展現的"空明飛動",實則是將唐人尚法精神升華為"法外求韻"的審美自覺。這種創造不是對師法的背叛,而是對書法本質"達其性情,形其哀樂"的回歸。

反觀後世學歐者,黃自元得其形而失其神,田蘊章守其法而未創其理,皆因未能領悟褚遂良"師心不師跡"的玄奧。趙孟頫雲"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褚遂良的啟示恰在於:真正的傳承不在皮相摹擬,而在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此乃中國藝術"通變"傳統的真諦,亦為當下書法實踐者應當深思的課題。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