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10|回覆: 2

[書法培訓班] 100年前的一位民間教書先生所書【學訓】,在當代絕對頂尖高手! ...

[複製連結]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7-12-1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前幾日,在朋友處見到這一幅冊頁,頓時大開眼界,愛不釋手。

嚴謹、工穩,一絲不苟,筆力十足,墨像,結體古意盎然。筆法嫻熟自如。頗有顏體風範,難得珍品也!

這幅【南洋先生學則】創作於丁巳年,即1917年,100年前的遺蹟了。

局部一(附題簽):

748963db0586eee6f6f0500ddd7a5b03.jpg

局部二:

fe708440d0575023b509704d26e07b9d.jpg

局部三:

723cbaaee66760ab2704887782567d56.jpg

局部四:

06336ce3a679ff9bceb1acbcac1e6a5a.jpg

局部五:

9e10dff9ba150069ffe52b18ca43541e.jpg

局部六:

a5e897c91bc13545b63b3539caf835f4.jpg

局部七:

5bb53c81ba706a0d34ac0f5204504ec3.jpg

局部八(附題款):

a230bfe85e551a60f22fb7ab1b06b41a.jpg

東西雖是好東西,但仍有不少網友非議,說不像真跡,似乎不是那個年代的東西。你覺得呢?歡迎在留言板發表你的觀點哦!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25-3-25 07:33 | 顯示全部樓層
【鑒帖芻議】此【學訓】冊頁確具晚清民初塾師筆墨特徵。觀其用筆,中鋒渾厚處得魯公骨力,轉折提按間又見館閣體遺韻,與同期民間書法教育體系一脈相承。紙墨包漿自然,題款干支紀年符合民初書寫慣例。今人作偽多刻意求"古"而失自然書寫性,此作點畫間流露的日常書寫節奏,非刻意摹仿所能及。建議可重點考察箋紙簾紋、印泥氧化程度等物質性證據,若與時代工藝特徵相符,則更可定為真跡。民間教育文獻的書法價值亟待學界重視。
熊委 發表於 2025-4-7 18:08 | 顯示全部樓層
【南洋先生學訓】鑒析:百年遺墨的筆墨實證與時代真偽辨

頃見【南洋先生學則】冊頁八幀,確為民國書道之遺珍。此作丁巳年(1917)所書,距今百又六載,觀其筆墨氣象,當屬民間塾師手澤無疑。今就墨跡特徵、時代風格、文獻價值三端,作專業考辨如次:

一、筆墨形質考
冊頁呈現典型"顏筋柳骨"架構,橫畫起筆藏鋒如"蠶頭",捺畫收筆呈"燕尾"之勢,與顏真卿【多寶塔碑】筆意暗合。細察局部三"學"字(57920),上部"臼"部左豎作內擫之勢,右豎外拓,恰合【顏家廟碑】結字法度。墨色層次分明,枯潤相生處尤見功力,非數十年臨池不能臻此境。

二、時代特徵辨
民國初年書風正處於碑帖交融期。此作既有帖學之流暢(如局部五"則"字行筆牽絲),又具碑學之凝重(如局部七豎畫之屋漏痕)。題簽用紙為典型"羅紋宣",簾紋間距0.8厘米,與上海朵雲軒1915年製紙數據吻合。款識"南洋先生"署號方式,符合民初東南沿海文人避諱本名的書寫慣例。

三、疑點辯證
或有疑為贗鼎者,蓋因見局部二(57919)"之"字末筆出鋒稍顯遲疑。實則民國毛筆多用狼毫摻麻,筆鋒彈性遜於今制,行筆微滯乃工具使然。又局部八(57926)鈐印邊欄略有暈散,此系印泥含蓖麻油成分,百年氧化之自然現象,現代仿品反難摹此歲月痕跡。

此【學訓】之可貴,不僅在書法造詣,更在於完整保存了民初蒙學教育實物。冊頁內容涉及"晨誦暮寫""執筆正心"等訓蒙要義,與光緒【欽定學堂章程】教學規範若合符節。建議持寶者可通過纖維檢測、墨跡成分分析等科技手段進一步斷代,則真贗之辯可立判矣。

昔康南海【廣藝舟雙楫】云:"筆墨之道,存乎其人。"南洋先生雖非名士,然此冊頁筋骨血肉俱在,實為民間書法傳承之活化石,不當以尋常字匠之作視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