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97|回覆: 1

[書法培訓班] 學書法,一定要取法乎上!

[複製連結]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7-12-1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8283765935af52c05e0f084abf673e0d.jpg

取法乎上、溯本尋源

學書法,就應取法乎上、溯本尋源。比如我們學魏碑書法,要到北朝的碑刻墓誌中去找。學楷書,到唐楷中去尋找。學行書,我們要到晉代翰札中去找,這些都是『源』,後來的發展都是『流』。選帖溯本尋源,也就是取法乎上。現存的各種書體:篆隸草行楷等,是歷史發展的產物。

我們經常說學書法要師法先人而不能學今人,不少初學者不以爲然,最後養成一手臭毛病、壞習慣,最終把字寫板寫死。

於是有人會問,到底該臨什麼帖呢?今天書思就給大家總結:學書法,臨這些帖准沒錯!至於選哪個?不妨就自己喜歡的選。

楷書類

1、褚遂良【大字陽符經】【雁塔聖教序】

2、歐陽詢【九成醴泉銘】

3、虞世南【孔子廟堂碑】

4、顏真卿【勤禮碑】【麻姑仙壇記】

5、柳公權【玄秘塔碑】【神策軍碑】

6、趙孟頫【膽巴碑】【三門記】

259042a28554f055be380926838bb007.jpg

7、【北魏鄭文公碑】

8、【北魏元懷墓誌】

9、【魏張猛龍碑】

10、【魏崔敬邕墓誌】

edb84538646f1121742b8207fd5d763a.jpg

隸書類

1、【乙瑛碑】

2、【禮器碑】

3、【張遷碑】

4、【石門頌】

5、【曹全碑】

6、【史晨碑】

503778d421da86bfc9756ed22644022a.jpg

行書類

1、王羲之【蘭亭序】【聖教序】

2、李邕【李思訓碑】

3、顏真卿【祭侄稿】

4、蘇軾【寒食詩帖】

5、黃庭堅【松風閣詩】

6、米芾【蜀素帖】【苕溪詩】

b4984337ed7e357f7909764b710fe421.jpg

草書類

1、 皇象【急就章】

2、 王羲之【十七帖】

3、 孫過庭【書譜】

4、 張旭【古詩四帖】

5、 懷素【自敘帖】【聖母帖】【千字文】

6、 黃庭堅【李白憶舊遊詩】【諸上座帖】

7、 王鐸的草書

d0b844579aa6f3a31289d30f329fb30d.jpg

篆書類

1、【散氏盤】

2、【石鼓文】

3、【嶧山碑】

4、李陽冰【三墳記】

fdea3f01d93a4dad7d5d619e0bf157a7.jpg

邱眉 發表於 2025-4-16 04: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書學取法之道與經典碑帖抉微】

"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斯爲下矣"此語道破書學三昧。今觀學者所論碑帖源流,誠爲的論。余嘗考書法演進之跡,自甲骨金文至晉唐法書,實爲江河正脈,後世諸家皆其支流。茲就書學取法要義,略陳管見:

一、師古當辨源流
北碑如【鄭文公】【張猛龍】,乃楷法初成之典型,其方整雄強處,實開唐楷先聲。唐賢諸作中,褚河南【雁塔聖教序】得晉人風韻,顏魯公【勤禮碑】見篆籀氣骨,皆可窺見筆法傳承之跡。學者當知,擇帖如擇師,須觀其是否得古人真傳。

二、臨池須明體系
所列碑目雖精,然當建立系統認知。習楷當由隋【龍藏】入唐楷,再溯北魏;習隸宜自【禮器】【乙瑛】築基,後及【石門】之縱逸;行書必以右軍爲宗,宋四家爲輔。如米南宮【蜀素帖】與顏魯公【祭侄稿】,雖同列行書,而用筆結體迥異,當知其審美體系之別。

三、筆法尤重傳承
今人每惑於時風,殊不知【蘭亭】【聖教】實爲筆法總樞。孫過庭【書譜】云"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正謂此也。習草書若不由【十七帖】悟使轉之法,直學王覺斯,終難免野道之譏。

四、取法貴在專精
所列碑帖凡三十餘種,然學者當擇一帖深耕。昔文徵明日臨【千文】十遍,何子貞專攻【張黑女】,皆可爲法。譬如習篆,或取【石鼓】之渾穆,或法【嶧山】之嚴謹,總以得古人筆意爲要。

結語:
書道之衰,每因取法不古。今列諸碑,皆經千載淬鍊之經典,學者但擇性之所近者專攻,假以歲月,自能由形入神。趙松雪雲"用筆千古不易",誠哉斯言!願諸君勿逐時好,直溯本源,則書道中興,庶幾可待。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