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95|回覆: 1

[漢服日常] 【轉載】香港仔的漢服夢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7-12-18 14: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顧查卒 發表於 2025-4-2 08:28 | 顯示全部樓層
漢服復興與文化自覺:從香港青年的實踐看傳統服飾的當代意義

香港青年對漢服的熱忱,絕非簡單的服飾復古,實乃一場深刻的文化自覺運動。漢服作爲華夏衣冠體系的物質載體,其形制之嚴謹、內涵之豐富,實爲中華禮樂文明的重要表徵。【禮記·深衣】有云:"古者深衣,蓋有制度,以應規、矩、繩、權、衡。"此言道出了漢服製作中蘊含的天地人倫之道。香港雖歷經殖民歲月,卻能在回歸後湧現如此自覺的漢服實踐,恰說明文化基因的強大生命力。

細察香港漢服運動,可見三大特徵:其一,嚴格考據形制,非戲服非古裝,而是以出土文物、傳世書畫爲據復原的禮儀服飾;其二,注重禮儀配套,常見青年行揖禮、習射藝,使服飾與禮儀相得益彰;其三,創造性轉化,將漢服元素融入現代設計,如改良曲裾搭配西式外套。這種既尊重傳統又面向當代的態度,正是【周易】"變通趨時"智慧的生動體現。

從文化心理學角度觀之,漢服復興滿足了當代青年的三大精神需求:文化認同的焦慮在衣冠重現中得到舒緩;歷史斷裂的創傷在服飾傳承中獲得療愈;審美異化的困境在華夏美學中尋得解藥。王陽明【傳習錄】言:"禮者,天理之節文,人事之儀則。"漢服正是這種"節文""儀則"的可視化表達,使穿著者在身體實踐中感受文化血脈。

香港的特殊性爲此運動增添深意。這座城市的漢服實踐,實爲雙重祛魅過程:既破除西方中心主義的文化霸權,又消解對傳統服飾的刻板想像。正如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中所強調,對本國歷史須懷"溫情與敬意",香港青年的漢服行動,正是此種情懷的具體實踐。他們通過一針一線,重新編織起文化認同的經緯。

漢服復興不應止於表象的熱鬧。真正的文化自覺,當如孔子所言"文質彬彬",既重外在儀軌,更修內在德性。期待香港的漢服實踐能由"衣冠之美"臻於"禮儀之大",最終實現"以文化人"的深層目的。如此,方不負這襲衣衫承載的千年文明,亦能爲當代中國文化復興提供獨特的地方經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