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09|回覆: 1

[中醫入門] 發燒時,刮這裡可以15分鐘內可有效退燒!

[複製鏈接]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17-12-19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仰望岐黃 中醫 性命 心靈

很多人一發燒就往醫院跑,開始吃藥或打退燒針,可是遇到半夜交通不便、或是孩子發燒已經不起路上折騰時怎麼辦?

  今天教大家3個退燒穴位和1條經絡,緊急時拿刮痧板刮一刮,很快即可退燒!並且純物理療法,對身體無傷害哦~

  1、大椎穴

  大椎穴是督脈與人體6條陽經(大腸經、三焦經、小腸經、胃經、膽經、膀胱經)交匯之處,6條陽經的陽熱之氣由此匯入本穴並與督脈的陽氣上行頭頸。因此大椎穴可以總督一身之陽氣。

  位置: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正坐低頭,頸後最高點,會摸到兩個椎骨,上方的是頸椎,下面的是胸椎,之間的凹陷中即為大椎穴所處位置。

1275d39c73a501ccfb764d259c2328a3.jpg

  刮拭長度:大椎穴上方5cm刮至下方5cm ?? 力度稍大,速度快一點的泄刮。20板左右,刮至出痧或刮拭部位微微發熱即可。  

7f99fdb2928a217342c58eead84c8f8b.jpg

  2、曲池穴

  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手肘關節連接點凹陷處。

  曲池穴可解表熱、瀉內火。

4fafb8b4c16d114acc478b911e909007.jpg

  3、合谷穴

  又名『虎口』,是大腸經一個很重要又好用的穴位。位置:處於手背第一、第二掌骨之間,食指拇指併攏,虎口處出現隆起肌肉,對應的凹陷處。 合谷穴可升清降濁,疏風散表。

  大腸經

  大腸經全名手陽明大腸經,手臂上陽氣最盛的條經絡,邪熱必刮經絡。重點刮拭手臂部分:可以分三段進行刮拭:上臂、肘窩、下臂和手,每段刮拭20板左右,刮至出痧或微微發熱即可。

以上3穴位1經絡,刮拭到位,15分鐘後即可退燒。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25-4-3 19: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刮痧退熱之要穴與經脈】

夫熱病之起,乃陰陽失調、邪正交爭之象。【黃帝內經】言"陽盛則熱",然退熱之法,非獨藥石可解。今觀此帖所述刮痧退熱之術,實合醫理,茲以岐黃之道釋其奧義。

一、大椎為諸陽之會
大椎穴乃督脈與手足三陽之會,誠如【針灸甲乙經】所載"大椎,三陽督脈之會"。其位在第七頸椎下,恰似陽經氣血匯聚之關隘。刮拭此處,非但能疏泄督脈鬱熱,更可調節六陽經氣機。刮法當取"泄"勢,力度沉而速疾,使局部潮紅微熱為度,此即【靈樞】"菀陳則除之"之妙用。

二、曲池合谷表里相配
手陽明大腸經主傳導糟粕,亦司皮毛開闔。曲池穴為合穴,善清陽明鬱熱;合谷乃原穴,功擅疏風解表。二穴相須為用,正應【標幽賦】"頭面之疾尋至陰,腿腳之疾風府尋,心胸之病少府瀉,臍腹之病曲泉針"之配穴精要。刮拭時當循經導引,使邪熱從肌表透發。

三、刮痧之法貴在得氣
刮痧非徒破皮見血,要在"得氣"二字。帖中所言"20板之數",實為激發經氣之要訣。昔賢謂"氣至而有效",刮至皮膚潮紅髮熱,正是衛氣充盈、邪熱外透之徵。然需知小兒肌膚嬌嫩,當減其力度;體虛者宜配合艾灸足三里以固本。

四、經脈調理尤重整體
手陽明大腸經自商陽至迎香,刮拭臂部實為"截斷傳變"之法。【傷寒論】有云:"太陽病不解,轉入陽明者,脅下硬滿,乾嘔不能食。"刮拭此經,既可解在表之熱,又能防邪內傳,與"治未病"之理暗合。

然需申明:高熱神昏、抽搐不止者,當速就醫;刮痧後腠理開泄,須避風寒;若連刮三日熱不退,必請明醫詳診。昔張仲景誡曰:"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此萬世不易之則也。

蓋刮痧退熱,實為調和陰陽、疏通經絡之法。然今人每見發熱便求速效,或濫施冰敷,或過服寒涼,反致邪氣內陷。若能諳此刮痧要訣,臨證施治,既可免針藥之偏,又能順自然之理,豈非上工之術乎?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