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878|回復: 0

[冬至(小年)] 【我们的节气】冬至·白昼极短,思念极长

[複製鏈接]
中央纪委监察部 發表於 2017-12-2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2

22


今日冬至。

0d1239c377c3a5a8a172b1958642d1ae.jpg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言:『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在中国,人们对于冬至从来都是重视的,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是最早制定出的一个节气。早在春秋时期,聪慧的先民就已经通过观察太阳测出了冬至。

38c85c386397d75e34d2bc34d40f0219.jpg


  自古至今,冬至的别名,尤为多。一名日南至或南至,因为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了一年的最南端,古人称『冬至之日,日南极』。陆游有一首〖辛酉冬至〗,开头就写『今日日南至』,并表示自己家贫,这个节日就简简单单过了吧。

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246067c31797435d0a89a001b169ed32.jpg


  又因为这一天白昼最短,故称日短。清人刘孚翊的冬至诗,写得百感交集,年复一年过,日短既指冬至,又包含对年岁流逝的慨叹。

至日示舍弟

清·刘孚翊

历历经过事,昏昏醉梦中。

江湖愁日短,天地泣途穷。

佳节因人过,伤心有尔同。

平生忧患意,何处问苍穹。


c8beaf9cd7e92495bcae7a5cbdaa2db0.jpg


  冬至之后,白天渐长,古人认为是阳气初动,借用曹植的话来说,就是『千载昌期,一阳嘉节。四方交泰,万物昭苏』。故冬至又称一阳生、阳生或一阳节。杨万里过冬至就说是过『一阳生』。

至后睡觉

宋·杨万里

匆匆又过一阳生,

睡恰浓时梦忽惊。

帘幕深沉人四寂,

阶除点滴雨三更。

灯摇芒角开成晕,

风吸窗棂过后声。

不是寒鸡寒似我,

如何不肯唤天明。


6ada514c8c74fa89e9872309d950d34c.jpg


  因古人认为冬至开始阴气尽而阳气始回,故又称冬至为阳回节。何景明的『阳回节』,就是一个天气晴好的日子。

冬至

明·何景明

至日哦诗野水滨,

乍晴天气最宜人。

檐前白日不觉晚,

山下寒梅俱放春。

远客盘餐还偶共,

故园风俗自须亲。

病来又见阳回节,

鸣玉何由拜紫宸。


37ece5f1bab0606ce247abde01b37cbe.jpg


  除此之外,冬至还有冬节、天正、正冬、履长等等别称,均富有寓意。

1280b07850d84c2c42430677aa2fefe1.jpg


  冬至来了,春天想必也不远了,于是古人过冬至,会带有一种喜悦与欢欣。朱淑真的冬至,就是梅花悄悄开、春意将近。

冬至

宋·朱淑真

黄钟应律好风催,

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

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

六琯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

参差又欲领春来。


40e6174151fa8204ad2628549ff8730b.jpg


  韦骧则在冬至期间出去游玩,欢喜冬至美景。


冬至三日游水南诸寺

宋·韦骧

曦轮飞上宿云收,

晚出城南趣适幽。

六寺连延行复道,

一溪萦绕泻寒流。

世情共喜新阳复,

仙境聊成极目游。

不以篇章记登览,

此时清兴若为酬。


d16dcc3b6a70af7bf68d2757363b94cf.jpg


  当然,又因为冬至靠近年尾,一年又将过去,古人过冬至,就常常产生思乡怀远之情。在唐代,冬至是个重要节日,民间更是热闹地欢喜、过节,就和我们过元旦一样,这样的日子必然是和亲朋在一起才有意思,于是远行在外的白居易就愈发感到孤寂。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著远行人。


688d921ca46fc056bc77fcee43907d12.jpg


  杜牧也是在他乡度过了冬至这一天,思乡思亲之念也就越发浓重,托人向兄弟传去自己的音信。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

唐·杜牧

远信初凭双鲤去,

他乡正遇一阳生。

尊前岂解愁家国,

辇下唯能忆弟兄。

旅馆夜忧姜被冷,

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

疑是松窗雪打声。


6dda1a83f6dc14a6e6a422457cfd3581.jpg


  杜甫更是因为年年冬至都客居他乡,更有一种愁苦和感伤。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

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

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

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

路迷何处见三秦。


62fbcae8a4dc3c76042e997b132ce998.jpg


  于是乎,这样一个日短的日子,思念也就越发悠长了。相较而言,苏轼的冬至日能见到侄儿,可以说是幸福了。

冬至日赠安节

宋·苏轼

我生几冬至,少小如昨日。

当时事父兄,上寿拜脱膝。

十年阅凋谢,白发催衰疾。

瞻前惟兄三,顾后子由一。

近者隔涛江,远者天一壁。

今朝复何幸,见此万里侄。

忆汝总角时,啼笑为梨栗。

今来能慷慨,志气坚铁石。

诸孙行复尔,世事何时毕。

诗成却超然,老泪不成滴。


8e468e012bfacfa36392e3f754fe28d2.jpg


  自冬至开始,中国大部分地区都进入『数九寒天』,古人有数九的习俗,从进入冬至开始,每九日为一个『九』,数九九八十一天,便『九尽桃花开』,春回大地,燕归来。

98535e39feea64b254f85a4b83c34a91.jpg


  故此,古人有画九的习俗,用画图来记录九九的进程,九九足,则春风送暖,寒意全消,被称为九九消寒图。具体的做法是画梅花一枝,共有八十一片花瓣,每天为其上色,『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

84b9a7c5877b9501c7ba5a7d1a307434.jpg


  清代出现了写九,选取九个九画的字,用双钩空心字体画到纸上,每天填一画,八十一日后完成,比较常用的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字里行间是对春天的盼望。

3af2fdac7d037270ab4c97f8b5cd4d39.jpg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施希茜)

非中文名一 發表於 2025-4-22 22:03 | 顯示全部樓層
冬至三候:阴极阳生的自然哲思

冬至者,日行南至,昼极短而夜极长。《孝经纬》云:"冬至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此节气实为阴阳二气运行之关键节点,古人观察自然之精微,尽显于此。

冬至三候,各有深意。初候蚯蚓结,阴气盛极,土中蚯蚓仍蜷曲如结;二候麋角解,阳兽感阴气渐退而解角;三候水泉动,阳气初生,地下泉水开始流动。此三候生动展现了"冬至一阳生"的物候特征,阴阳消长之理,昭然可见。汉代郑玄注《周礼》时特别强调:"冬至,阳气始萌。"这种对自然规律的把握,体现了中国先民"观物取象"的思维智慧。

冬至之节俗,南北各异而内涵相通。北方食饺,形似元宝,寓意"更岁交子";南方食汤圆,象征团圆美满。祭祖之礼尤为隆重,《东京梦华录》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这种"慎终追远"的传统,正是中华文明重视家族伦理的体现。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的传说,更赋予冬至饮食以养生保健的文化内涵。

文人墨客对冬至的吟咏,往往寄托着深沉的生命感悟。杜甫《冬至》诗云:"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道出了漂泊者的孤寂;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则以平实语言抒发思乡之情。这些诗作不仅记录了个体情感,更折射出传统社会中人们对家庭团聚的精神渴求。苏轼在《冬至日赠安节》中写道:"平生几冬至,少小如昨日。"正是对这种时间流逝感的深刻表达。

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其确立可追溯至周代。《周礼·春官》已有"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的记载,汉代更将冬至列为"冬节",官府放假庆贺。这种对自然节律的敬畏与顺应,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时间观念。明代王鏊《震泽长语》称:"冬至阳气始生,君子道长,故贺。"可见古人已将自然现象与人文价值完美融合。

冬至之思,既是自然之思,亦是文化之思。在这个白昼最短的日子里,我们不仅感受到太阳运行的规律,更能体悟中华文明"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当现代生活日益脱离自然节律,重温冬至文化,或许能帮助我们重新找回与天地对话的能力,在至阴至寒中,静待那一阳来复的希望。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