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881|回覆: 0

[冬至(小年)] 【我們的節氣】冬至·白晝極短,思念極長

[複製連結]
中央紀委監察部 發表於 2017-12-2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2

22


今日冬至。

0d1239c377c3a5a8a172b1958642d1ae.jpg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言:『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在中國,人們對於冬至從來都是重視的,有『冬至大如年』之說。在二十四節氣中,冬至是最早制定出的一個節氣。早在春秋時期,聰慧的先民就已經通過觀察太陽測出了冬至。

38c85c386397d75e34d2bc34d40f0219.jpg


  自古至今,冬至的別名,尤為多。一名日南至或南至,因為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了一年的最南端,古人稱『冬至之日,日南極』。陸游有一首【辛酉冬至】,開頭就寫『今日日南至』,並表示自己家貧,這個節日就簡簡單單過了吧。

辛酉冬至

宋·陸游

今日日南至,吾門方寂然。

家貧輕過節,身老怯增年。

畢祭皆扶拜,分盤獨早眠。

惟應探春夢,已繞鏡湖邊。


246067c31797435d0a89a001b169ed32.jpg


  又因為這一天白晝最短,故稱日短。清人劉孚翊的冬至詩,寫得百感交集,年復一年過,日短既指冬至,又包含對年歲流逝的慨嘆。

至日示舍弟

清·劉孚翊

歷歷經過事,昏昏醉夢中。

江湖愁日短,天地泣途窮。

佳節因人過,傷心有爾同。

平生憂患意,何處問蒼穹。


c8beaf9cd7e92495bcae7a5cbdaa2db0.jpg


  冬至之後,白天漸長,古人認為是陽氣初動,借用曹植的話來說,就是『千載昌期,一陽嘉節。四方交泰,萬物昭蘇』。故冬至又稱一陽生、陽生或一陽節。楊萬裏過冬至就說是過『一陽生』。

至後睡覺

宋·楊萬裏

匆匆又過一陽生,

睡恰濃時夢忽驚。

簾幕深沉人四寂,

階除點滴雨三更。

燈搖芒角開成暈,

風吸窗欞過後聲。

不是寒雞寒似我,

如何不肯喚天明。


6ada514c8c74fa89e9872309d950d34c.jpg


  因古人認為冬至開始陰氣盡而陽氣始回,故又稱冬至為陽回節。何景明的『陽回節』,就是一個天氣晴好的日子。

冬至

明·何景明

至日哦詩野水濱,

乍晴天氣最宜人。

檐前白日不覺晚,

山下寒梅俱放春。

遠客盤餐還偶共,

故園風俗自須親。

病來又見陽回節,

鳴玉何由拜紫宸。


37ece5f1bab0606ce247abde01b37cbe.jpg


  除此之外,冬至還有冬節、天正、正冬、履長等等別稱,均富有寓意。

1280b07850d84c2c42430677aa2fefe1.jpg


  冬至來了,春天想必也不遠了,於是古人過冬至,會帶有一種喜悅與歡欣。朱淑真的冬至,就是梅花悄悄開、春意將近。

冬至

宋·朱淑真

黃鐘應律好風催,

陰伏陽升淑氣回。

葵影便移長至日,

梅花先趁小寒開。

八神表日佔和歲,

六琯飛葭動細灰。

已有岸旁迎臘柳,

參差又欲領春來。


40e6174151fa8204ad2628549ff8730b.jpg


  韋驤則在冬至期間出去遊玩,歡喜冬至美景。


冬至三日游水南諸寺

宋·韋驤

曦輪飛上宿雲收,

晚出城南趣適幽。

六寺連延行復道,

一溪縈繞瀉寒流。

世情共喜新陽復,

仙境聊成極目游。

不以篇章記登覽,

此時清興若為酬。


d16dcc3b6a70af7bf68d2757363b94cf.jpg


  當然,又因為冬至靠近年尾,一年又將過去,古人過冬至,就常常產生思鄉懷遠之情。在唐代,冬至是個重要節日,民間更是熱鬧地歡喜、過節,就和我們過元旦一樣,這樣的日子必然是和親朋在一起才有意思,於是遠行在外的白居易就愈發感到孤寂。

邯鄲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鄲驛裏逢冬至,

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還應說著遠行人。


688d921ca46fc056bc77fcee43907d12.jpg


  杜牧也是在他鄉度過了冬至這一天,思鄉思親之念也就越發濃重,托人向兄弟傳去自己的音信。

冬至日遇京使發寄舍弟

唐·杜牧

遠信初憑雙鯉去,

他鄉正遇一陽生。

尊前豈解愁家國,

輦下唯能憶弟兄。

旅館夜憂姜被冷,

暮江寒覺晏裘輕。

竹門風過還惆悵,

疑是松窗雪打聲。


6dda1a83f6dc14a6e6a422457cfd3581.jpg


  杜甫更是因為年年冬至都客居他鄉,更有一種愁苦和感傷。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長為客,

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

天邊風俗自相親。

杖藜雪後臨丹壑,

鳴玉朝來散紫宸。

心折此時無一寸,

路迷何處見三秦。


62fbcae8a4dc3c76042e997b132ce998.jpg


  於是乎,這樣一個日短的日子,思念也就越發悠長了。相較而言,蘇軾的冬至日能見到侄兒,可以說是幸福了。

冬至日贈安節

宋·蘇軾

我生幾冬至,少小如昨日。

當時事父兄,上壽拜脫膝。

十年閱凋謝,白髮催衰疾。

瞻前惟兄三,顧後子由一。

近者隔濤江,遠者天一壁。

今朝復何幸,見此萬裏侄。

憶汝總角時,啼笑為梨栗。

今來能慷慨,志氣堅鐵石。

諸孫行復爾,世事何時畢。

詩成卻超然,老淚不成滴。


8e468e012bfacfa36392e3f754fe28d2.jpg


  自冬至開始,中國大部分地區都進入『數九寒天』,古人有數九的習俗,從進入冬至開始,每九日為一個『九』,數九九八十一天,便『九盡桃花開』,春回大地,燕歸來。

98535e39feea64b254f85a4b83c34a91.jpg


  故此,古人有畫九的習俗,用畫圖來記錄九九的進程,九九足,則春風送暖,寒意全消,被稱為九九消寒圖。具體的做法是畫梅花一枝,共有八十一片花瓣,每天為其上色,『日冬至,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

84b9a7c5877b9501c7ba5a7d1a307434.jpg


  清代出現了寫九,選取九個九畫的字,用雙鈎空心字體畫到紙上,每天填一畫,八十一日後完成,比較常用的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字裏行間是對春天的盼望。

3af2fdac7d037270ab4c97f8b5cd4d39.jpg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施希茜)

非中文名一 發表於 2025-4-22 22:03 | 顯示全部樓層
冬至三候:陰極陽生的自然哲思

冬至者,日行南至,晝極短而夜極長。【孝經緯】云:"冬至後十五日,斗指子,為冬至。陰極而陽始至,日南至,漸長至也。"此節氣實為陰陽二氣運行之關鍵節點,古人觀察自然之精微,盡顯於此。

冬至三候,各有深意。初候蚯蚓結,陰氣盛極,土中蚯蚓仍蜷曲如結;二候麋角解,陽獸感陰氣漸退而解角;三候水泉動,陽氣初生,地下泉水開始流動。此三候生動展現了"冬至一陽生"的物候特徵,陰陽消長之理,昭然可見。漢代鄭玄注【周禮】時特別強調:"冬至,陽氣始萌。"這種對自然規律的把握,體現了中國先民"觀物取象"的思維智慧。

冬至之節俗,南北各異而內涵相通。北方食餃,形似元寶,寓意"更歲交子";南方食湯圓,象徵團圓美滿。祭祖之禮尤為隆重,【東京夢華錄】載:"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這種"慎終追遠"的傳統,正是中華文明重視家族倫理的體現。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的傳說,更賦予冬至飲食以養生保健的文化內涵。

文人墨客對冬至的吟詠,往往寄託着深沉的生命感悟。杜甫【冬至】詩云:"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道出了漂泊者的孤寂;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着遠行人。"則以平實語言抒發思鄉之情。這些詩作不僅記錄了個體情感,更折射出傳統社會中人們對家庭團聚的精神渴求。蘇軾在【冬至日贈安節】中寫道:"平生幾冬至,少小如昨日。"正是對這種時間流逝感的深刻表達。

冬至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其確立可追溯至周代。【周禮·春官】已有"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的記載,漢代更將冬至列為"冬節",官府放假慶賀。這種對自然節律的敬畏與順應,形成了中國人特有的時間觀念。明代王鏊【震澤長語】稱:"冬至陽氣始生,君子道長,故賀。"可見古人已將自然現象與人文價值完美融合。

冬至之思,既是自然之思,亦是文化之思。在這個白晝最短的日子裏,我們不僅感受到太陽運行的規律,更能體悟中華文明"天人合一"的哲學智慧。當現代生活日益脫離自然節律,重溫冬至文化,或許能幫助我們重新找回與天地對話的能力,在至陰至寒中,靜待那一陽來復的希望。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