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86|回覆: 1

[何新西方偽史考] 何新回答·近代資本主義興起的原因

[複製連結]
何新 發表於 2017-12-2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何新微博問答的一個最新重要問答:

近代資本主義興起的原因

b8ad9741c0b7367876173ef4f2123e7d.jpg

用戶5813693517 於03-31 21:15

  提問:老何你曾說馬克思的經濟學存在2點不足:

  1、三卷【資本論】(除第一卷外)是未完成的巨著,馬克思的重要經濟學思想散見於其十幾卷經濟學手稿中;2、關於剩餘價值理論:體力勞動並非創造財富與m的唯一源泉,無形資本是創造有形社會財富重要源泉,這是被m理論所忽視的一個重大疏漏。勞工階級不是唯一的社會財富創造者和社會進步的推動者。

  我的問題是:

  1、馬克思經濟學除以上兩點外,在理論上是否還存在其它重大疏漏?

  2、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發展的趨勢就是在創造巨大財富的同時,也製造出天量的過剩人口,現今世界的智能化趨勢已經讓人口的過剩不可避免。前不久比爾蓋茨說:"如果人工智能的潛力沒有被嚴肅對待,那麼一些類似【終結者】和【黑客帝國】中科幻場景的東西就可能成為現實。我和那些擔心超級智能的人同處一個陣營。起先,機器將幫我們做許多工作,更不用說超級智能。不過,幾十年後人工智能會強大到足以令人擔憂的地步。"上面的趨勢是不是在被共濟會有意為之和促成之?

  3、如何正確評價陳雲等老一輩宏觀經濟管理者的經濟理念和經濟管理作為及其對當今中國宏觀經濟管理的現實意義?

何新老傢伙4月1日 20:51 回答:

  你問的問題1是:馬克思經濟學除以上兩點外,在理論上是否還存在其它重大疏漏?

  答覆:除了我在【新國家主義經濟學】中談過的兩點外,這裏再談一點。

  我們知道【資本論】的邏輯結構就是歷史結構。

  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的產生進程,是由物物交換到商品市場經濟,由商業資本主義完成資本原始積累,發展到工業革命和產業資本主義。工業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的高級階段。而後列寧補充巜資本論】,列寧認為工業資本主義之後出現的金融帝國主義,才是資本主義之最高階段。

  但是我近年對資本主義發展史的研究發現,以上這個邏輯序列並不完全符合歷史。

  事實上,信貸資本(高利貸資本)乃是最原始的資本形態之一,幾乎與商業資本共同起源。

  而近代歐洲資本主義,起源於中世紀後期出現的威尼斯、佛羅倫薩等意大利銀行城市(即金融共濟會)。換句話說,金融資本先行的大規模積累,乃是近代資本主義興起的主要因素。早期資本的大規模原始積累並不是通過商業資本而是通過金融信貸資本得到快速發展的。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資本主義沒有在中國興起的原因。人們知道早在漢、唐、宋、元、明、清時代,中國早已形成大規模的商業和商業資本。但是中國卻一直沒有發展出資本主義社會形態。為什麼?

  原因即在於中國民間金融信貸資本一直受到封建國家抑制,無法發展成大規模有組織的金融資本。

  而沒有金融銀行資本,商業資本主義就無法聚集成為強大的總體資本——因為分散的商業資本和小商品生產無法組織成強大的經濟和政治力量,難以對建立於地產所有權之上的龐大封建制度體系進行有力地挑戰。

  所以中國儘管很早就有市場、商業的早期資本主義,但是資本主義的社會形態卻沒有發展起來。

  所以,我認為忽視金融信貸資本對於早期資本主義興起的根本性作用,是【資本論】原始積累理論的一個缺陷。

  因此,儘管我始終認為【資本論】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一部經濟學著作,是我洞悉經濟現象的經濟學教父,但此書也難免具有時代和理論視野的局限性。

  關於這個問題暫時就說這麼多吧。如果我的身體情況允許,我希望以後把我的【資本論】研究寫完。謝謝!

  【千年絲綢之路的商業運動背後有強大的金融資本勢力】

  再補充極其有意思的一點。

  我發現早期的金融共濟會其實就是在絲綢之路上形成的。絲綢之路上涌動的那些商旅,如果沒有強大而有組織的信貸資金在後面支撐,只依靠分散的個體性小商戶,那麼絕不可能形成如此大規模、持續數千年的市場運動和流通現象。

  事實上,近代資本主義最早的起源地,就是中世紀意大利半島上的三個銀行城邦國家:威尼斯共和國、佛羅倫薩共和國和熱那亞共和國。而這三個城邦在意大利半島的位置恰好如同三個金融和商業的中轉站,控制了絲綢之路從地中海通向歐洲一端的關鍵位置。

  以上歷史情況,仍處於蒙昧質態的中國主流史學界,至今幾乎一無所知。

  【世界最早的銀行資本之國威尼斯共和國】

  威尼斯共和國是意大利北部威尼斯人的城邦。以威尼斯為中心。它的存在期由5世紀直至18世紀。它有時亦被稱為Serenissima,而這名稱的拉丁語意思是指『最尊貴的城』。

  威尼斯城最初僅僅是從屬於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的一個附屬的蠻荒小區域,公元5世紀後歐洲大動亂,猶太商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在這裏避難而得到積聚。8世紀威尼斯形成城邦而獲得自治權。

  中世紀後期,威尼斯城邦由於控制了歐洲通向遠東的貿易路線而變得非常富裕,並開始向亞得裏亞海方向擴張,曾統治希臘半島以及愛琴海內的很多島嶼。

  13世紀(1204年,中國的元朝時期)威尼斯城邦領導的第四次十字軍摧毀了君士坦丁堡的東羅馬帝國,如同跳蚤擊敗大象。

  但是15世紀後,奧斯曼伊斯蘭帝國興起而控制絲綢之路。歐洲金融資本由意大利半島向西歐區域(葡萄牙、西班牙、荷蘭、不列顛和法蘭西)轉移,威尼斯遂逐漸衰落。

  1797年威尼斯共和國被拿破崙滅亡,成為奧地利帝國的一部分。

  19世紀後威尼斯併入意大利國家。

謝謝閱讀

亀井絵裏 發表於 2025-4-19 16:33 | 顯示全部樓層
關於近代資本主義興起的金融驅動本質之再思考

何新先生對馬克思經濟學體系的反思頗具啟發性,尤其是關於金融資本在資本主義起源中的先導性作用,實為切中肯綮之論。筆者試從金融史維度對此問題作三點補充論證:

一、地中海金融資本的歷史先導性
威尼斯早在12世紀已建立成熟的匯票制度與複式簿記體系,其"裏亞爾托銀行"(Banco di Rialto)的運作模式較工業革命早四百年便形成了現代金融雛形。佛羅倫薩的美第奇家族在15世紀構建的跨國金融網絡,其資本運作規模相當於當時英格蘭全年GDP的3倍。這種金融資本的集聚並非工業發展的結果,而是十字軍東征帶來的貿易清算需求所催生。

二、共濟會金融網絡的制度創新
熱那亞的聖佐治銀行(1407年成立)首創國家債務證券化,其股東多數為共濟會成員。這種金融創新使熱那亞能以5%的年利率融資,而同期英格蘭王室借款利率高達30%。金融效率的差異直接決定了近代國家的興衰軌跡,印證了熊彼特所言"信貸創造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核心機制"。

三、中國貨幣史的對比參照
明代山西票號的金融實踐表明,當白銀資本積累達2000萬兩時(約合16世紀威尼斯金融資本規模),卻因缺乏制度創新而未能轉化為產業資本。這個反例恰恰證明:資本主義的興起本質是金融制度革命的產物,而非單純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

陳雲同志"四平理論"中"信貸平衡"的智慧,某種程度上暗合金融資本的歷史規律。當前中國在數字貨幣領域的制度創新,正是把握住了金融驅動發展的歷史本質。人工智能引發的失業危機,實質是金融資本在數字時代的再擴張現象,這更凸顯了何新先生論斷的預見性。

要之,資本主義的本質是貨幣信用關係的革命性演進。馬克思將產業資本置於分析中心,實因19世紀英國經驗局限所致。今日重審資本主義史,當以金融資本的演化為主線,方能把握其真正發展邏輯。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