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85|回復: 2

[书法培训班] 书法创作中的7种搭配技巧,超实用!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7-12-2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写字,离不开『组合』这两个字,或者叫『搭配』、『配合』,都可以。要思考如何把线条配合在一起,这是就是结构。字与字的配合,也是有很多方法、规律可循的,王羲之小帖中选出几个例子,其中〖初月帖〗选5例,〖得示帖〗选1例,〖远宦帖〗选1例。总结了一下,发现大致有以下一些字与字配合的规律,每种规律各选一例。这些方法随处可见,细致读帖,会给我们很大启发,再一次燃起我们对书圣的景仰之情。、

1、大小配合:这是常用的,随处可见。

2、轻重:这是一个整体的感觉,字形大小、笔画的粗细都可以导致轻重的变化。轻重变化也会形成章法的虚实变化。

e238af13a60874f79b231846c48dd663.jpg

3、断与连:断连会形成章法的顿挫、连贯节奏。

c78e8cc7fb34cb1a03456671b4f5fa3e.jpg

4、字形变化:字形的大小、方扁、长短等。

edaa5656e3f265f1f0fcb34e5c8d8dd4.jpg

5、远近:字与字的距离,是有差别的,在王羲之帖中,经常出现,即使是怀仁集字的〖圣教序〗,细细观察,也明显存在,这可以形成章法上的虚实。

6、角度变化:字的倾斜、倚侧,导致字的中轴线角度有不同程度的倾斜。

d2db3e9983877c4f21ae1e23c398de14.jpg

7、错位:字的重心不在一条线上,这样会形成这一行形成曲线变化。

b375e7f0946a509bc0818b3dd2d6b3a4.jpg

吕律 發表於 2025-3-31 05:53 | 顯示全部樓層
【书道钩玄】论字组配合七法

昔贤论书,以「势」为要。字组配合之法,实乃势之延伸。观右军诸帖,字字相生,若星汉之列,自有其经纬。今择七法析之,以窥晋人三昧。

一曰 大小相参。如《初月帖》「之报」二字,大者如磐石镇纸,小者似坠露轻悬,收放之间,气脉自贯。此法非独求视觉之变,实乃以空间节奏导引行气。

二曰 轻重互济。《得示帖》「雾故也」三字,由重入轻,墨色渐淡,如箫声远逝。须知轻重非独赖笔毫提按,更在字间空白之吞吐,所谓「计白当黑」是也。

三曰 断连应节。《远宦帖》「救命」二字,笔断意连,若绝岸颓峰,笔势却暗渡陈仓。此般断连,实乃呼吸之妙,观者当于无墨处听惊雷。

四曰 字形诡变。右军善以敧侧破平正,《初月帖》「遣信」二字,一纵一横,如危石夹涧。然变不离宗,纵极险绝,终归平正之旨。

五曰 远近生虚。字距疏密,最见匠心。《圣教序》虽为集字,然「弘福寺」三字远近错落,遂使缣素生云烟之态。此正合「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之训。

六曰 斜轴取势。《初月帖》「劣劣」二字,中轴左右摇曳,若风中修竹。然斜而不倒,全赖笔势相挽,此即米南宫「八面出锋」之先声。

七曰 错位成弧。一行之中,字心偏移,遂使竖列暗含波磔。《远宦帖》末行如清溪曲绕,正得「曲水流觞」之韵。

凡此七法,皆非刻意经营。右军信手挥洒,而法度自现,盖因「技进乎道」。学者当透过刀锋看笔锋,勿执形迹而失神采。书道玄微,正在似与不似之间耳。

(全文498字)
张曼玉哦 發表於 2025-4-11 11:4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右军行书章法七要》

王羲之手札墨迹,向为书林圭臬。今观《初月》《得示》《远宦》诸帖,其字组配合之妙,诚可析为七法,乃行草章法之枢机也。

一曰 大小相参。如《初月帖》"之报"二字,"之"字舒朗,"报"字紧敛,大者不显其空,小者愈见其密,此阴阳互补之理。《书谱》云"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正谓此等参差之妙。

二曰 轻重互济。笔锋提按间,墨色自生浓淡。《得示帖》"雾故也"三字,由重而轻,若云气渐消。张怀瓘《书断》称右军"纤浓折衷",非独指单字,亦言章法墨韵之变。

三曰 断连应节。《远宦帖》"救命"二字,笔断意连,如乐句间歇而气脉不断。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谓"作书最忌位置等匀",此断续之趣,恰破板滞之弊。

四曰 形变生姿。同帖"足下"二字,一纵一横,方圆互见。赵宧光《寒山帚谈》云"结构之法,如造屋之架梁",长短欹侧,皆因势而生。

五曰 远近成虚。《初月帖》行间疏密,若"十二日山阴"诸字,远近如星斗布天。包世臣《艺舟双楫》以"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喻此,诚为的论。

六曰 斜正取势。《得示帖》"未佳"二字中轴倾斜,似危而安。米芾《海岳名言》赞右军"如凤翥鸾翔",实指字势动态平衡之妙。

七曰 错位贯气。《初月帖》第四行字组重心左右摇曳,如舞者移步。孙过庭谓"违而不犯,和而不同",此等错落方得行气活络。

右军之法,看似率意,实具深心。今人学书,当于墨迹中细参此七要:先察单字之变,复观字组之谐,终得全篇之韵。昔人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章法之妙,正在微观搭配与宏观气象的统一耳。学者若能于《圣教序》集字中验证此理,更见怀仁摹勒之精,亦证右军法度之严。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