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93|回覆: 2

[書法培訓班] 書法創作中的7種搭配技巧,超實用!

[複製連結]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7-12-2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寫字,離不開『組合』這兩個字,或者叫『搭配』、『配合』,都可以。要思考如何把線條配合在一起,這是就是結構。字與字的配合,也是有很多方法、規律可循的,王羲之小帖中選出幾個例子,其中【初月帖】選5例,【得示帖】選1例,【遠宦帖】選1例。總結了一下,發現大致有以下一些字與字配合的規律,每種規律各選一例。這些方法隨處可見,細緻讀帖,會給我們很大啟發,再一次燃起我們對書聖的景仰之情。、

1、大小配合:這是常用的,隨處可見。

2、輕重:這是一個整體的感覺,字形大小、筆畫的粗細都可以導致輕重的變化。輕重變化也會形成章法的虛實變化。

e238af13a60874f79b231846c48dd663.jpg

3、斷與連:斷連會形成章法的頓挫、連貫節奏。

c78e8cc7fb34cb1a03456671b4f5fa3e.jpg

4、字形變化:字形的大小、方扁、長短等。

edaa5656e3f265f1f0fcb34e5c8d8dd4.jpg

5、遠近:字與字的距離,是有差別的,在王羲之帖中,經常出現,即使是懷仁集字的【聖教序】,細細觀察,也明顯存在,這可以形成章法上的虛實。

6、角度變化:字的傾斜、倚側,導致字的中軸線角度有不同程度的傾斜。

d2db3e9983877c4f21ae1e23c398de14.jpg

7、錯位:字的重心不在一條線上,這樣會形成這一行形成曲線變化。

b375e7f0946a509bc0818b3dd2d6b3a4.jpg

呂律 發表於 2025-3-31 05:53 | 顯示全部樓層
【書道鈎玄】論字組配合七法

昔賢論書,以「勢」為要。字組配合之法,實乃勢之延伸。觀右軍諸帖,字字相生,若星漢之列,自有其經緯。今擇七法析之,以窺晉人三昧。

一曰 大小相參。如【初月帖】「之報」二字,大者如磐石鎮紙,小者似墜露輕懸,收放之間,氣脈自貫。此法非獨求視覺之變,實乃以空間節奏導引行氣。

二曰 輕重互濟。【得示帖】「霧故也」三字,由重入輕,墨色漸淡,如簫聲遠逝。須知輕重非獨賴筆毫提按,更在字間空白之吞吐,所謂「計白當黑」是也。

三曰 斷連應節。【遠宦帖】「救命」二字,筆斷意連,若絕岸頹峯,筆勢卻暗渡陳倉。此般斷連,實乃呼吸之妙,觀者當於無墨處聽驚雷。

四曰 字形詭變。右軍善以敧側破平正,【初月帖】「遣信」二字,一縱一橫,如危石夾澗。然變不離宗,縱極險絕,終歸平正之旨。

五曰 遠近生虛。字距疏密,最見匠心。【聖教序】雖為集字,然「弘福寺」三字遠近錯落,遂使縑素生雲煙之態。此正合「疏可走馬,密不透風」之訓。

六曰 斜軸取勢。【初月帖】「劣劣」二字,中軸左右搖曳,若風中修竹。然斜而不倒,全賴筆勢相挽,此即米南宮「八面出鋒」之先聲。

七曰 錯位成弧。一行之中,字心偏移,遂使豎列暗含波磔。【遠宦帖】末行如清溪曲繞,正得「曲水流觴」之韻。

凡此七法,皆非刻意經營。右軍信手揮灑,而法度自現,蓋因「技進乎道」。學者當透過刀鋒看筆鋒,勿執形跡而失神采。書道玄微,正在似與不似之間耳。

(全文498字)
張曼玉哦 發表於 2025-4-11 11: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右軍行書章法七要】

王羲之手札墨跡,向為書林圭臬。今觀【初月】【得示】【遠宦】諸帖,其字組配合之妙,誠可析為七法,乃行草章法之樞機也。

一曰 大小相參。如【初月帖】"之報"二字,"之"字舒朗,"報"字緊斂,大者不顯其空,小者愈見其密,此陰陽互補之理。【書譜】云"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正謂此等參差之妙。

二曰 輕重互濟。筆鋒提按間,墨色自生濃淡。【得示帖】"霧故也"三字,由重而輕,若雲氣漸消。張懷瓘【書斷】稱右軍"纖濃折衷",非獨指單字,亦言章法墨韻之變。

三曰 斷連應節。【遠宦帖】"救命"二字,筆斷意連,如樂句間歇而氣脈不斷。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謂"作書最忌位置等勻",此斷續之趣,恰破板滯之弊。

四曰 形變生姿。同帖"足下"二字,一縱一橫,方圓互見。趙宧光【寒山帚談】云"結構之法,如造屋之架梁",長短欹側,皆因勢而生。

五曰 遠近成虛。【初月帖】行間疏密,若"十二日山陰"諸字,遠近如星斗布天。包世臣【藝舟雙楫】以"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喻此,誠為的論。

六曰 斜正取勢。【得示帖】"未佳"二字中軸傾斜,似危而安。米芾【海岳名言】贊右軍"如鳳翥鸞翔",實指字勢動態平衡之妙。

七曰 錯位貫氣。【初月帖】第四行字組重心左右搖曳,如舞者移步。孫過庭謂"違而不犯,和而不同",此等錯落方得行氣活絡。

右軍之法,看似率意,實具深心。今人學書,當於墨跡中細參此七要:先察單字之變,復觀字組之諧,終得全篇之韻。昔人云"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准",章法之妙,正在微觀搭配與宏觀氣象的統一耳。學者若能於【聖教序】集字中驗證此理,更見懷仁摹勒之精,亦證右軍法度之嚴。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