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98|回覆: 3

[家庭教育方法] 初中老師發現·作業熬夜寫太晚,毀的不止是身體,還有…

[複製鏈接]
學霸 發表於 2017-12-2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現在對於很多中學生來說,每天都是作業、作業、作業。但是為什麼同為一個班的孩子。作業量一樣的情況下,他十點就寫完作業了,你卻要寫到十二點?

首先要先認識到老師為什麼布置作業?對待作業的態度一定要積極,保質保量,這樣你費了好幾個小時做的作業才達到目的。

孩子寫作業太晚常見原因有哪些?

(1)作業拖拉,開始時間晚。晚飯後才開始,磨蹭到晚上8點半,甚至9點才開始寫;

(2)部分不擅長的科目的作業總是放到最後做,不會的較多,做五個錯三個,容易受打擊;

(3)沒有時間概念。原本兩個小時完成的作業,能拖到四個小時。其深層次原因是:孩子內心會覺得,寫完也不能玩,寫完了,媽媽就會留新的作業,不如慢慢寫。

(4)寫作業時不專注,寫十幾分鐘分鐘,就分神兒了。想看看QQ空間,刷刷微信朋友圈,一會倒杯水,一會吃個零食,一會換個筆芯,一會上個廁所,一會家裡來個客人,出去打個招呼······

(5)開始關注自己的容貌,一會照個鏡子,一個嘟個鬼臉,手機在旁邊,就再發個朋友圈,或QQ說說。

(6)不寫題號,數學、物理不寫『解』,格式混亂,解題過程,與草稿紙的演算 一樣龍飛鳳舞;

(7)對橡皮、或塗改紙嚴重依賴,稍有一點不整齊,就擦掉、抹掉,反反覆覆的重新寫,致使效率低下;

(8)當然,還有老師在留作業時,總誤以為今晚只有他一個老師留作業,生怕孩子們老玩,耽誤了學習。

不能按時作息的蝴蝶效應

寫作業太晚導致睡眠時間推遲,可不是我們看到的那麼簡單,一位老師觀察了班裡作息不規律、喜歡熬夜的孩子的日常後,發現一條連鎖反應鏈:

如果11點不能入睡的話,那他的失眠時間充其量只有7個小時。7小時候的睡眠對於青春期時期正長身體的孩子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於是,問題出現了——6:00起不來。6:00鈴響後,10分鐘內出宿舍的寥寥無幾,大部分得等到6:15到6:20才動窩。

不能按時起床的直接後果有二:1.整理內務打掃衛生的時間被嚴重擠占,因此,內務整理不合格、衛生打掃不徹底,導致扣分,甚至被鎖;2.沒有時間(或者只有很短的時間)吃早飯。

不吃早飯的不良後果當然有損身體健康。你不按規矩作為,但你的身體卻有其自身的活動規律——胃不到第二節課就開始咕咕叫。怎麼辦——買零食。那都是什麼食品呦:魔法士、艾小菲、太年輕,貓耳朵、椒鹽土豆、掐掐面、還有什麼素巴西烤鴨等等不一而足,單看名字,就是在忽悠孩子。據了解,20元的東西都不能吃飽。

在我看來,那些膨化食品通通為垃圾食品,浪費錢財倒在其次了,每天吃這些東西,對身體的傷害大概是家長給孩子零花錢的時候所始料不及的。

其副作用的危害還在繼續。10:30上課以前塞到肚子裡的那些東西,到12點午飯時間是消化不完的,這就直接導致了該吃飯的時候卻沒有胃口。如果他去餐廳喝點湯水還好,要是直接回了宿舍吃些從家裡帶來的東西,那他下午又會想到零食——長此以往,對身體形成的副作用是不可小覷。

看看班裡那些遵守紀律、成績優秀的同學,他們可沒有上面的不良習慣,而具有這些不良習慣的同學,又大都成績較差。因此,我們可以斷定:不按時作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成績的提高。

說南美洲的蝴蝶扇一下翅膀,就可以引起亞洲地區的一陣颱風,乍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而實際上正是如此:

不按時睡覺—→不按時起床—→沒有時間整理內務而被扣分、沒有時間吃早飯—→買零食,有損身體健康,污染教室環境—→影響成績的提高。

教會孩子做時間管理

原則1:學會捨棄

學學習的壓力很大,很多人被弄的手忙腳亂。我們在學習的時候,面前總放着一大堆書,但你每次只能拿起一本書,認真閱讀,而不是同時拿起十幾本書隨意瀏覽——這是一種最浪費時間的學習方法。只有讀完一本之後,再去拿起另一本來閱讀。

那麼,該選擇哪一本呢?答案很簡單:最重要的那本。對第二重要的那本,堅決不看。當年把最重要的那本看完之後,第二重要的,也就變成了最重要的了。

確保自己一直都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實際上也就是確保了自己的時間一直都在被高效的利用。

原則2: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我們要保證自己的學習效率,就要多做和自己水平相適應的題目,既有成就感又能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太簡單的題目不要去做,太難的題目也不要去做。

我們要保證自己的學習效率,就要多做和自己水平相適應的題目,既有成就感又能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太簡單的題目不要去做,太難的題目也不要去做。讓高手去做12道難題吧,我們只做12道中等難度的題目就行了。等我們把中等難度的題目做熟練之後,你自然會發現,原來很難的題目已經不那麼難了。

原則3:根據不同內容的學習特點來安排時間

每一個小時都是很獨特的,在每一個小時裡面,我們周圍的環境、我們自己的生理心理狀態,都會發生變化。上課的時間和在家自習的時間,顯然是各不相同的。我們不能簡單的把24個小時進行劃分成一個一個的小格子,然後往裡填充內容,然後就管這叫『時間計劃』。我們必須學會用讓不同的學習內容和不同的時間相契合。

只有面對於那些需要大量的閱讀、理解、背誦的東西,就要安排時間比較長、精力比較充沛、不容易受到干擾的時間段來做。

那些精力不太旺盛,比較容易受干擾的時間用來做什麼呢?

用來做題。因為做題的時候需要動筆演算,可以強迫你集中注意力,即使周圍環境比較吵鬧,即使你精力不太好,仍然可以達到練習的效果。

原則4:學會執行——把良好的計劃變成現實

無論做了什麼事情,每天睡覺前都回想一下,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該做的事情又有哪些做得不好,該怎樣改進。這樣才能不停的進步,而不至於停滯不前。我們制定了計劃,就需要每天都檢查自己的完成情況,這樣才能督促自己不斷改進,真正做到制定好計劃、執行好計劃。

所以,把試卷寫滿不是本事,知道該寫上什幺正確的內容才是本事。時間管理也是一樣,列出表格把時間填滿不是本事,知道如何在正確的時間填入正確的內容,然後認真執行,這才是真正的本事。

今日平說 發表於 2025-3-27 11: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學業遲效之弊與治學之道】

晚課不輟而成效不彰者,其弊有五:一日"怠時",二日"畏難",三日"散志",四日"務外",五日"失序"。此五者,皆足以害學。

昔朱子有云:"為學須是切實為己,一毫虛假不得。"今之學子,執筆臨案而心馳旁騖,猶農夫耕田而目逐飛鴻,豈有秋實之望?【學記】言"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正謂此也。

治本之策,當以"敬"字為要。程子謂"主一之謂敬",習業之時,須收斂精神,如對至尊。先賢課讀,皆有定程:未時溫故,申時習新,戌時考校,各得其序。今可效其法,置沙漏以警怠惰,列綱目以明先後。

至若畏難之情,當思【論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之訓。王陽明少年格竹,七日不成而病,後悟"致良知"之道。故遇難處當存窮理之心,毋生退避之念。

今之父母,尤當戒"課外加賦"之失。昔孟母斷機,示子以"輟學如斷織"之理。若子課畢輒增新業,是猶飲馬而鞭其後,豈智者所為?

蓋學業之道,在專在恆。能去五弊而存敬畏,則夜讀不必過亥,而進德修業之功自見矣。
陸交 發表於 2025-4-7 19: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中學生課業拖延之弊及匡正之道】

晚清名臣曾國藩有言:"勤字工夫,第一貴早起,第二貴有恆。"今觀中學生課業拖延之弊,實乃違逆古訓,貽害匪淺。作業拖延非獨損身,更傷神志,其害有五:

一曰"時務不明"。古人治學講究"時習",今之學子卻多"臨時抱佛腳"。如【學記】所言"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晚飯後始動筆者,恰似農人誤了春耕,縱使挑燈夜戰,終難獲秋實。當效法朱熹"讀書法"中"循序漸進"之說,歸家即治學,方合天道。

二曰"心志不專"。【菜根譚】云:"學者要收拾精神,並歸一路。"今之少年,寫數行字即玩手機、照鏡自憐,恰似【孟子】所譏"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當以王陽明"持志如心痛"為戒,置手機於他室,案前唯筆墨紙硯,方能收攝心神。

三曰"章法紊亂"。宋代科舉尚"程文格式",今之學子卻草率從事。不寫題號、省略"解"字,猶如匠人造屋不立梁柱。當效歐陽修作文"先布格局",解題必先立綱目,演算須如謄錄,此乃治學根本。

四曰"畏難失序"。將難科置於最後,恰似臨陣怯戰。【孫子兵法】云"避其銳氣,擊其惰歸",當以晨起神清時攻堅克難,暮夜溫故知新,方合用兵之道。

五曰"作息失度"。子時(23點)不寐,丑時(1-3點)肝膽不得休,寅時(3-5點)肺經當值卻困頓不起。【黃帝內經】明言"起居有常",今少年晝夜顛倒,如逆水行舟。當效法張英【聰訓齋語】"晨起三百息"之規,方得氣血調和。

匡正之法有三:其一,家長當戒"作業加碼"之習,允諾"作業畢即自由",破"拖延得利"之妄念;其二,學子宜制"更香計時法",以四刻鐘為一課,課間十分休憩,暗合古時書院作息;其三,教師布置課業時,當如蘇軾教子"舊書不厭百回讀",重質輕量,使溫故知新。

【圍爐夜話】云:"學業之進,如人梳頭。"今之教育,當使學子如理亂絲,徐徐圖之,不可操之過急。若能以古法調今弊,則課業之累可減,身心之康可期,豈不善哉?
崔柴私 發表於 2025-4-8 05: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中學生作業遲延之弊與匡正之道】

中學生課業遲延現象,誠為當今教育之一大痼疾。細究其因,非獨課業繁重所致,實乃學子心性未調、方法未得其要也。今試析其本末,以明匡正之道。

一、遲延之因有三重境界
淺層之因,見於行跡:或起始遲緩,或科目偏廢,或工具不備。此皆形而下者,易察而易改。中層之因,關乎心志:畏難則延宕,分心則效減,完美則反覆。此需調心養性,非一日之功。深層之因,繫於認知:學子誤以為"速成則加課",遂以拖延為避役之策。此乃根本癥結,當以智慧化解。

二、作息紊亂生五患
夜寐不足,晨興必遲,此自然之理也。由是衍生五患:內務不修、早膳不食、課堂不專、零食不止、紀律不守。五患相生,如環無端。古雲"一日之計在於晨",今晨昏顛倒,終日昏昏,豈能進學?

三、匡正當循四法
1. 養其志:使知學業乃為己非為人,完課即得自在,破"拖延避役"之妄念。
2. 定其規:劃分三時——酉時溫故,戌時作課,亥時繕寫。每科限時,如軍令不可逾。
3. 正其行:案前備齊文具,解除手機,效古人"焚膏繼晷"之專一。
4. 適其度:教師當互通作業量,總時不過兩時辰,留子夜讀書之樂。

四、家長當為三事
1. 察其困:觀學子卡頓之處,或基礎未固,或方法未得,當及時補救。
2. 勵其進:完課即許自由,不另加負擔,使其有速成之樂。
3. 正其本:晚餐宜簡不宜繁,免食困;臥室宜朴不宜華,免心蕩。

【學記】云:"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今之學子,非不勤苦,然不得其時、不得其法,故勞而少功。若能調其作息、正其心志、得其方法,則事半功倍,何至焚膏繼晷而徒勞耶?教育之道,貴在得中,過猶不及,此之謂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