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34|回覆: 1

[漢風漢茗] 冬季煮黑茶,別小瞧了茶梗!

[複製連結]
漢風漢茗 發表於 2017-12-2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33b01175482bc7f95aaa4213cc4eb6eb.jpg


冬日寒風瑟瑟,黑茶最是應景。這樣寒冷的季節,寒氣重且陽氣閉藏,而黑茶富含茶黃素等溫性物質,茶性溫和,不會對胃產生刺激性,可以起到暖胃護胃的效果,尤其是在溫度降低的時候,一杯熱騰騰的黑茶可以幫助身體抵禦嚴寒,增強免疫力。



4447155586003aa5723af983e79c62b9.jpg


bed8cba0c9f647e88034fa06dcc9f419.jpg


為什麼黑茶比較適合煮着喝?


煮着喝黑茶,更快出味,味更濃。因為黑茶通常都是壓製成餅、沱、磚等緊壓形態,普通的壺泡法沖泡時難以出味,採用煮的方式能夠更快出味、味道更濃郁。


58cddd0271895a167ca5f489fd5c654c.jpg


為什麼黑茶中的茶梗好處多?


很多人泡茶之前,都會仔細觀察茶葉,並且會從中挑選出茶梗較少甚至沒有茶梗的茶袋來泡。事實上,茶葉中不但要有一定的茶梗才能泡出更濃的香味,茶梗裏還有一定的營養物質,若喝茶只挑『葉』卻無『梗』,品嘗性和功效性都會減少一大半。


莖梗中的維管束是養分和香氣的主要輸導組織,所含物質大部分是水溶性的,茶葉在加工過程中,香氣從梗中隨水分蒸發轉移到葉中,這些物質轉移到葉片後與葉片的有效物質結合轉化形成更高更濃的香味品質。


我們茶梗其實也是極富營養的。根據茶學專家的研究,採摘的嫩莖其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茶氨酸)、蛋白質,其含量遠大於茶葉中的含量。另外陳放多年的茶梗,跟茶葉一樣轉化成許多人體可吸收的營養,比如茶多糖等。當你沖泡有年份的茶梗時,你會發現茶湯滋味很甜爽,伴着濃郁陳香。


在看干茶外形時,我們一般會關注茶的嫩度,均勻度,乾淨度等等。如果出現較多的茶梗,很多茶友們就會搖頭嘆道:原料不好,會造成乾燥不勻、做形困難、揀梗量大……至於黑茶,即使是散茶中等級最高,曾列入皇家進貢的天尖茶,也是含梗的(只是含量少),這也難免讓茶友『梗梗於懷』。雖然茶梗經常遭人嫌棄,但是黑茶卻不肯拋棄茶梗,實在是因為茶梗平淡的外表下內藏錦繡,深刻詮釋了什麼叫做外表與才華不對等。


1、茶梗是黑茶的香水


茶梗中含有相當數量的香氣物質,茶葉在加工過程中,香氣物質從梗轉移到芽葉中,與葉片的有效物質結合,轉化形成更高更濃的香味品質,所以適當的茶梗有助於製成香高味濃的茶葉。不要以為黑茶獨寵茶梗,以高香聞名的優質烏龍茶也跟茶梗『如膠似漆』。製作烏龍茶須採摘較為成熟的開面3~4葉嫩梢為原料,留着一部分梗,才能形成獨特的烏龍茶高香。


84d81a88b05d6c6c30286aae12e664c1.jpg



2、茶梗是黑茶的『味精』


大部分的黑茶在採摘過程中都需要成熟的鮮葉,從茶湯風味考慮,成熟葉中的茶多糖、蛋白質、礦物質等比幼嫩葉高出多倍。所以考慮到口感的豐富,黑茶的原料有適當的茶梗是必不可少的。相關研究也證實了茶梗的作用:像茶梗中含有豐富的茶多糖、木質素、纖維素以及一定量的茶氨酸,這些物質都屬於水溶性物質、極易溶於水中,成為茶湯有效的組成部分,讓你覺得這茶更好喝。


說到採摘,茶友首先想到的是手采,小編在這裏介紹一下安化茶人採摘是的殺手鐧——茶摘,這種半月形的小工具在安化茶農的手中世代相傳,採茶不僅快捷,還能很好的保護茶樹的枝幹。





a65f1c20f47db4a4ddd2ad32dd71e064.jpg



3、茶梗還能種花


黑茶中的茯磚茶,有一道獨特的發花工藝,這也是茯茶品質風味形成的關鍵工序,其目的是通過控制一定的溫濕度環境條件,在茶磚中促使一種叫做『冠突散囊菌』的有益真菌生長繁殖,因真菌呈金黃色,俗稱『金花』。泡飲這種帶有『金花』的茯磚時,菌花香融入茶湯,使得茶的滋味更加醇厚溫和,菌香濃郁,回味余久。


要金花茂盛,茶梗是必不可少的。適量茶梗,能增加磚身內空隙,保證氧氣充足,而如果含梗量太低,則會因為磚身過緊而影響透氣,金花會呼吸不暢,自然數目也少了。有實驗數據為證,茯磚含梗量在13.5%以下時,金花顆粒小、欠茂盛;含梗量為16.5%左右時,金花茂盛,而且『花朵』大而密,整個茯磚茶其它品質因子也不錯,表現出醇厚的滋味和濃郁的菌花香。

戴沿柔 發表於 2025-4-4 21:28 | 顯示全部樓層
冬日論黑茶茶梗之妙用

黑茶之醇厚溫潤,尤宜寒冬烹煮,而茶梗之用,實為茶道精髓所在,不可輕忽。茶梗非但無害於茶質,反能增益其香韻與功效,今試析其理,以正視聽。

一、茶梗為黑茶香氣之樞機
茶梗雖形貌粗朴,然其維管束乃輸送香氣與養分之要道。制茶過程中,梗中揮發性物質隨水分散逸,與葉片內質交融,遂成醇厚陳香。此理與烏龍茶「開面采」異曲同工——成熟嫩梢留梗,方得岩韻高香。黑茶經年陳化,茶梗中多糖類物質漸次轉化,煮飲時甜爽之味愈顯,陳香彌散,恰似「璞玉含章」,外拙內秀。

二、茶梗乃茶湯滋養之本源
茶梗富含茶氨酸、蛋白質及多糖,其含量更勝葉片。尤其陳年黑茶梗,經微生物發酵後,可溶性物質倍增,煮後茶湯溫潤稠滑,既能暖胃祛寒,亦可補益體虛。古人制茶深諳此道,即便貢品「天尖」亦含少量茶梗,非為工藝之陋,實乃「以梗養味」之智。

三、煮茶法於黑茶最宜
黑茶緊壓成型的特性,使其需借水火交融之力盡釋內質。茶梗因纖維粗壯,耐煮耐泡,與葉片共煎時,既能均衡釋放滋味,又可延緩茶湯苦澀,成就「濃而不烈,醇而有骨」之態。若棄梗不用,猶如「烹鮮去鱗」,失其本真。

結語
茶梗之存,實為黑茶「陰陽相濟」的體現。外表樸拙而內蘊錦繡,恰合【周易】「賁卦」之理——「白賁無咎」,至飾歸於素樸。寒冬圍爐,不妨以包容之心待茶梗,細品其甘香陳韻,方悟茶道「和敬清寂」之真諦。

(全文約780字)

註:文風立足傳統茶學,引【周易】意象強化哲理,兼用比喻(如「璞玉含章」「烹鮮去鱗」)增其文采,符合專業性與國學語境。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