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788|回覆: 1

[書法培訓班] 扇面書法得講究,不然拿出來會遭人笑話!

[複製連結]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7-12-2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扇面書法

扇子是古人搧風引涼的器具,而扇面用於寫字作畫,也是我國古代繪畫特有的形式之一。往來應酬互贈扇子及在扇面上合作書畫,是中國文人之間的一種雅事。扇面書法常見有摺扇、團扇兩種,早期書畫家主要使用圓形絹質的『紈扇』,明代『摺扇』流行後,紙面摺扇上書畫成為另一種選擇。扇面書法作為欣賞和收藏之用,有其獨到的藝術特色,給人以美的享受。扇面書法或供人把玩於指掌之間,或懸掛於壁上,或單幅或連綴成冊,多要滿足於人們近距離欣賞,其章法比一般書法的創作更難些。因此,在扇面書法創作時要充分考慮以下八個方面。

87a6b032c08d0091a91eee8def603d38.gif

1

正確選用書體

af62fb2e9cf963d570eca4b4f465f2d2.jpg

書體的選擇,應根據創作的風格及書寫內容而定,達到和諧美。在一幅作品中,也可以同時使用擅長的兩種書體。如,正文大面積寫篆書或草書,同時以小面積書寫小楷或行書做輔助,塊面之間拉開距離。由於存在不同的書體、動靜的對比以及多少的變化,畫面就會變得十分豐富,耐人尋味,同時也反映出作者的創作實力。需要注意的是,扇面書法的書體一般不宜用狂草,切忌真草隸篆一起上,主次不分。

2

注重形式統一

e3aa5913261c7c802404d3a3e331eaa2.jpg

扇面書法的創作應當注重書體與形式的和諧統一,如篆、隸書多厚重古樸,大草多昂揚暢達,此三種書體字徑稍大更能表現字體自身特性和書寫者的創作水平。小楷、小草和小字行書,如果要寫成較大的扇面,章法上要隨形就勢、靈活多變。

3

合理安排字數

0e2db67625132b0c3a0e9ad8b335eab5.jpg

扇面書法常見尺寸在一至二尺左右,字數可多可少,可橫寫也可豎寫。尺寸過大,與扇面的柔美特徵會產生矛盾,創作時難於處理,如全國扇面展投稿要求的尺寸為不超過三尺,這也正是考驗作者對書法及章法的理解和運用的能力。扇面書法的章法主要是處理好扇骨與書寫內容字數的關係,需周密計算字數,妥善安排在扇骨之間的空白處。總的原則是協調一致,不能前緊後松,或前松後緊。書寫前最好打個草稿,有十分把握後再上扇書寫。

扇面的書寫,尤其上骨的扇面書寫,因高低不平,行筆難度很大,因此欲書寫的字數不適宜太少。所以,扇面書法創作時一般應選擇較多字數的書寫內容,以在有限的空間內充分展現創作水平。如果字數過少,會給人單薄、單調之感。字數也並非越多越好,並非越滿越好,要根據書體及形式,把握好一個『度』。總的原則是,多而不『堵』,少而不『空』。另,書寫多字數時,可將扇面儘量展平,左、右、上需用鎮紙壓住,將字寫在扇骨之間的空白處。裱好的扇面,因宣紙的效果失去一半,所以書寫時不宜多蘸墨。

4

適當考慮留白

bdf90233f52e23cd404329bd730e565f.jpg

扇面書法不論尺寸大小,都要考慮留白,尤其寫較大尺寸,更不能頂天立地一氣灌到底,行要有長短,字要有疏密。尺幅較大,可以分塊書寫,人為造出一些『空白』來,『疏可跑馬,密不透風』,增加畫面虛實的對比。根據視覺習慣,畫面左右應大致平衡,重心居中或者偏上,切不可偏下,造成下墜感。

5

鈐印風格和諧

28353e4945613e654f4d933adce1539c.jpg

印章雖小卻有畫龍點睛的功效,在扇面中有補空白、調平衡、豐富色彩等作用。扇面尺幅一般較小,所以用印不宜過大過多,需與扇面上字的大小相協調,數量上寧少勿多。少用陰文,以防喧賓奪主。印章選用應與書法風格相和諧,用多方印時,要注意印的方、圓、大、小、隨形等形制的變化。

6

注意用紙色彩

4c0a3c0abee72af0e1222a9cb5174fcc.jpg

扇面用紙顏色宜淡雅,不宜大紅大綠。如為參展而創作,可選擇顏色鮮艷一點的紙張。如用幾種顏色的紙搭配在一起合成一個扇面時,要注意色彩的和諧和對比。用近似色搭配,效果易協調;用對比色搭配,對比效果更強烈,但要分清主次。一種或兩種色為主佔大面積,另一色為輔,做成小的窄條。顏色不宜多,多了易『花』、『亂』。

7

佈局安排合理

c8d6b3ce2a02954d138b19e5fa253ac7.jpg

由於扇面上寬下窄的形狀,使得折紋與拆紋之間也是上寬下窄。這種獨特的樣式,就要求在創作時,做出恰當地安排。常見的安排形式有三種:一是充分利用上端,下端不用。這種格式以每行寫兩字為宜,從右至左,依次安排。落款寫在正文的左側,款宜長些,款字寫一行至數行不等,印章宜小於正文。二是寫少數字,利用扇面的寬度由右向左,橫排書寫二至四字,要收放有度,落款可寫數行小字,與正文相映成趣。三是上端依次書寫,下端隔行書寫,形成長短錯落的格局。這樣則可避免上端疏朗,而下端擁擠的情形,達到通篇的和諧。這種格式,先寫長行,以五字左右為宜,短行以一、二字為宜。落款要精彩,一般寫在正文後面,一行或數行均可。即章宜小於落款的字。

8

突出淡雅品質

105aa08e380bb194ab772d7d8f6d8fd6.jpg

扇子、扇面書法多是文人雅士互相饋贈,托物寄情以及雅玩的小品。因此,扇面書法的創作,從形式到內容要給人以雅、靜、淡的感覺,而不能粗糙、俗氣、霸悍。創作時,圍繞『雅』字展開;書寫時,應充分發揮材料的特性、水墨的韻味,講究技法的精妙以及章法的生動自然,使之暢達不漂浮,質樸不笨拙,昂揚不張揚,耐人品味。

穆光之臣 發表於 2025-5-7 04: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扇面書法之雅制與法度】

扇面書法誠為文人雅事,然其形制特殊,法度森嚴,非深諳書道者不能為之。今觀諸君所論,已得大要,然猶有未盡之處,謹陳管見如下:

一、書體擇選之道
篆隸宜取金文之凝重、漢隸之雄渾,行草當法二王之俊逸、魯公之渾厚。尤當注意者,摺扇上寬下窄之勢,宜以行楷為主,若作狂草,必失其婉轉之態。昔文徵明作扇,必先以淡墨界格,而後落筆,此正得中和之美。

二、章法經營之妙
團扇章法當如太極,圓轉如意。摺扇佈局尤重疏密,宜以上疏下密為常法。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云:"扇面如折枝,須得俯仰之勢。"其要訣在於隨扇骨之勢,或作輻射狀,或取波浪形。若書長篇,可分段錯落,如觀五代楊凝式【韭花帖】之妙。

三、筆墨運用之微
扇面用紙多為熟宣或絹本,墨色宜濃淡相宜。用筆當以中鋒為主,側鋒取勢為輔。王鐸作扇,常以漲墨法求其韻致,然此法非功力深厚者不可輕試。小楷扇面尤見功夫,當如文徵明【赤壁賦】扇面,字字珠璣而氣脈貫通。

四、鈐印題款之雅
扇面題款位置最考究,通常取左側偏上處。用印不宜過大,朱白相間為佳。項元汴【蕉窗九錄】記載:"扇面用印,不過三方,多則俗矣。"今人常見鈐印累累如貨殖,實為大忌。

五、古今典範之鑑
宋徽宗瘦金體團扇、明祝允明草書摺扇、清金農漆書扇面,皆為典範。近世吳昌碩以石鼓文筆意入扇,齊白石作扇常書畫相參,皆可師法。

結語:
扇面雖小,實為書家試金石。昔人云:"咫尺扇面,可見萬裏之勢。"今之書者當以古法為基,融會時代精神,方能在方寸之間展現大千氣象。若徒求形式之奇,而失筆墨之妙,則如葉公好龍,終非真賞。願與諸君共勉,傳承此中華雅藝之真諦。

(全文798字)
田覃帖 發表於 2025-6-16 12:14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扇面書法之雅制與法度】

扇面書法,實乃文人雅士"懷袖雅物"之精粹。自宋元紈扇題詩,至明清摺扇揮毫,此道始終遵循"器以載道"之傳統。今觀帖中所論八法,可謂切中肯綮,然猶有未盡之處,試為補苴罅漏。

一、書體擇選當合"三才"
昔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云:"扇面如美人折腰步,不可令其粗俗。"篆隸宜取鐵線、玉箸之婉轉,行草當效二王、米芾之俊逸。尤當注意"書體三合":合扇骨之勢、合絹紙之性、合詩文之境。如寫金箋扇面,當以趙孟頫式行楷為尚;若為素白宣紙,則不妨取八大山人簡淡之筆。狂草非不可為,然需如懷素【苦筍帖】般"驟雨旋風,中具節律"。

二、章法經營須參"九宮"
扇面佈局最忌"平鋪算子",當依摺扇放射之形,暗合九宮方位。上寬下窄處宜作"蟹爪式"題款,左右兩翼可效"燕尾雙飛"之勢。余嘗見文徵明【赤壁賦】扇面,以十三行小楷作同心圓排列,字距隨扇骨漸次疏密,恰似"大珠小珠落玉盤"。至於團扇,當取"月映萬川"之法,使四圍留白如雲氣氤氳。

三、筆墨濃淡要契"五色"
扇面用墨尤重"五色分明"。王鐸作扇常"一筆三蘸",濃處如漆,淡處若煙。更需注意"夏墨冬膠":暑月宜用松煙佐以冰片防蠹,寒冬當和麝香以助流暢。近人常見弊病在"色壓形",硃砂題跋奪了正文風采,此乃未悟"萬綠叢中一點紅"之妙。

四、鈴印押角需合"六儀"
扇面鈐印須遵"印不過三"古訓。引首章取橢圓隨形,壓角印宜用葫蘆連珠。昔吳昌碩作扇,必以"一月安東令"朱文印鎮守坤位,取"厚德載物"之意。今人常見"印陣"之病,累累章痕如市井賬冊,豈不貽笑大方?

至若帖中所言字數安排,余更添一法:可參【蘭亭】"之"字二十一變,同字異寫以破呆板。如寫七言詩,可將"山""水"等字作篆隸楷三體變化,既顯才情又不失法度。

扇面雖小,實含宇宙。願諸君執筆之際,常懷"如對至尊"之心,使方寸之間可見千裏之勢。若此,則不負"懷袖雅物"之美名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