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21|回復: 1

[书法培训班] 写书法,如何找到笔锋?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7-12-29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什么是笔锋?唐人方干 〖卢卓山人画水〗诗云:海色未将蓝汁染,笔锋犹傍墨花行。古人常喜欢类比,"锋"字应该是类比"剑"的锋,演化成笔锋,其实,笔锋就是说毛笔的尖端。

笔毫与笔锋是一个整体,两个概念。一支优质毛笔必须具备笔毫、笔锋两个要素。笔锋在毛笔头中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如书写过程中用中锋、侧锋、露锋折转自如,按笔提笔不倒锋,不散锋等,都是通过笔锋才能完成的。

将笔头用手捻开笔尖前部锋颖区,捏平后在阳光或灯光下映看,有一截较为透明晶莹的部分,就是笔锋,也叫锋颖,简称锋。

在书写的过程中,笔锋锋颖可以"造"出千变万化的形态,而笔腹只是随着笔锋的变化而出现不同的提案变化,细管古人的法帖,可以看到,古人都是用锋的高手。

兰亭序"不"字

智永千字文

颜真卿祭侄稿

孙过庭书谱

米芾苕溪帖"会"字

赵孟頫书

由此看来,让笔尖"跳舞"是看书者控笔能力的重要指标,反观我们学习书法,很多人只能用"粗疏"来评价,对于笔锋的反应太顿感了!

下面细细点评下:

这位同学临圣教字,在起笔、行笔、收笔方面都与原帖有很大的差距,从第一笔的入笔就开始"偏离轨道"知道最后,已经不知"精到"为何物了。

我们再仔细看看这个字的行笔轨迹和笔法点:

这个字,从起笔、行笔到收笔,包含了这么多的笔法点,所以如果没有这么细致的读帖是很难写准确的,当然,前提是你搞懂了不同点画形态所对应的用笔方法!

下面是另外一位同学临的圣教序单字对比图:

通过上面的讲解,你是否可以读出来范字的笔法点和行笔图呢?

魏柳 發表於 2025-4-16 03: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笔锋之要义与得锋三昧》

笔锋者,毫端至精至微处也。昔卫夫人《笔阵图》云"锋纤往来,疏密相附",正道出笔锋运用之妙谛。今就笔锋本原与得锋之法,分三端论之:

一、锋之本质
笔锋实为"笔器之性灵"。考锋颖之形,其透明晶莹处不过数分,然恰如剑刃之霜锷,乃全器精神所聚。古人制笔讲究"尖齐圆健",其"尖"字第一要义,正谓锋颖之精纯。观智永《真草千字文》中"户封八县"之"八"字,起笔如昆刀切玉,收锋若秋鹰敛翮,皆赖锋颖调度得宜。锋之妙用,实为书道"技进乎道"之关键。

二、得锋三法
1. 执笔法:五指执管须如东坡所谓"虚而宽",使锋颖能随腕转。米南宫"振迅天真"之笔势,全在执笔松活,令锋毫自然吐纳。
2. 调锋术:每作一点画,当如颜鲁公《述张长史笔法》"锥画沙"之喻,行笔中段尤需以腕运锋。观《兰亭序》"之"字末笔,分明见锋颖折转之迹。
3. 养锋功:砚池舔墨须"三分濡毫七分蓄势",昔人所谓"毫饱则锋藏,墨润则骨秀"是也。试比较赵孟頫《胆巴碑》中"国"字之方折与"也"字之圆转,同一锋颖而形态迥异,正见大家控锋之能。

三、鉴锋之眼
读帖当具"锋眼",即黄庭坚所言"察之尚精"之功。今观所举《圣教序》临作之失,要害在未悟原帖"导之如泉注,顿之如山安"的锋势节奏。譬如"藏"字之掠笔,原作用锋如庖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而临作但求形似,遂成"信笔"之弊。当于墨迹中细辨"锋出入之迹",如鉴鼎彝纹路,方得古人用笔消息。

结语:用锋之道,实为心手相应之验。昔张旭见公主担夫争道而悟笔法,怀素观夏云奇峰得草书三昧,皆因善会万物于锋颖。学者当以"锋"为镜,照见己之得失,假以时日,自可臻于"锋杪生神"之境。若但描头画角,终是皮相而已。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