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83|回覆: 2

[漢風漢茗] 茶葉上的茶毫多好不好?

[複製連結]
漢風漢茗 發表於 2017-12-3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為什麼茶葉上會有很多茸毛?茸毛是好還是壞?今天就給大家普及一下吧。

其實這些茸毛是來源於茶樹嫩芽的上面,我們也稱之為茶毫。

茶毫主要長在幼嫩芽葉的下表皮,內含有豐富的茶多酚、 氨基酸、 咖啡鹼等品質成分, 對干茶風味品質的形成有重要影響。

3ffc85f7ffae3ceeb1f779ee07a2fe92.jpg

碧螺春

因此幼嫩芽葉茸毛多,制出來的茶葉多具毫香。茶毫不僅是茶樹品種特性的表現,而且對茶葉的外形起了重要作用,同時能增進茶湯品質。

7ac8bd6509cfb8acbe2eec099a379386.jpg

君山銀針

茶毫多的芽葉,是茶葉幼嫩和優質的標誌,成茶毫的多少及隱顯亦是評定茶葉品質優劣的重要因素之一。

茶毫溶於茶湯中,因茸毛內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及其它有效成分,也從而增進了茶湯香氣和滋味。

有一定的茶毫,茶湯也會比較鮮爽。

比如高檔名優茶(如碧螺春、君山銀針等)的茶湯滋味醇厚,香氣清高,除茶鮮葉細嫩,內含物豐富外,茸毛多也是主要因素之一。

ec19d5c265b951b4f02884a0d20515cc.jpg

黃山毛峯

當然,茶毫太多的茶,沖泡出來的茶湯也會有一些渾濁,這常常會讓大家誤以為這樣的茶葉不好。要如何辨別呢?

一般來說,茶毫多的茶,前兩三泡會稍顯渾濁,之後茶湯就會變清澈了。

而茶質不好的茶,茶湯則會一直很渾濁。這樣沖泡兩三泡,就可以區分開兩者了。

真衣 發表於 2025-3-26 14:12 | 顯示全部樓層
【國學茶道答問】茶毫辨微錄

茶毫者,乃茶樹嫩芽表皮所生之茸毛,陸羽【茶經】謂之"槍旗",實為天地精華所鍾。【本草綱目】載其"得春陽之先",內含茶多酚、氨基酸諸味,誠為茶之真韻所在。

茶道講究"嫩者為貴",茶毫多寡實關三要:
一曰 形質之辨。君山銀針"金鑲玉"、碧螺春"銀綠隱翠",皆因茸毛附葉而顯風骨。張源【茶錄】云:"芽毫顯則嫩度足",此乃上品之徵。

二曰 滋味之妙。茶毫溶湯,若"太和之氣"(【大觀茶論】語),氨基酸釋鮮爽,芳香物質吐清幽。然須明察:真毫濁者,三巡即澄;偽劣之濁,久滯不散。

三曰 沖瀹之法。蔡襄【茶錄】示:"候湯最難",毫多之茶宜用85℃柔水,初瀹稍濁不必憂,蓋碗輕刮即現澄明。若黃山毛峯"魚葉金黃",正得此中三昧。

智者察毫觀變:白毫銀針以毫密為珍,普洱古樹反以老葉見長。所謂"物無美惡,過則為災"(【東坡志林】),茶道之要,正在中庸。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25-4-13 17:12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