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25|回復: 0

[医药资讯] 可悲·中医界的三大垃圾中医!谨防中招!

[複製鏈接]
仰望岐黄 發表於 2018-1-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仰望岐黄 中医 性命 心灵

中医药在中华民族的长河中,至少已有五千年以上的辉煌历程,中医在人们的心目中都是健康、智慧、神圣的象征,然而自从金元以后,中医已经严重偏离阴阳大道,剑走偏锋,要么扶阳、要么滋阴、要么清热、要么补血、要么补气,各成派系,使后学无所适从!相传至今,中医领域已经呈现三大垃圾中医:

8dbfad4108b02d13b332176bc4286a61.jpg

作为中医,其查病的工具就是三根指头,辩证标准就是四诊十二纲。四诊『望、闻、问、切』;十二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风、湿、燥、火』。

今天很多的『中医』美其名用三个指头在把脉,其实都是装模作样心不在焉,最后没有化验单就不知道从何着手。

开方针对病灶,疼痛就用止痛药,气滞就用补气行气药,血瘀就用活血化瘀药,基本都是头痛治头,脚痛治脚。

遇到癌症患者,基本无法脱离『蝎子、蜈蚣、蟾蜍、斑蝥、水蛭、壁虎、九香虫、灵芝、冬虫夏草、王不留行、西洋参、丹参、红花、牛黄、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草、半枝莲、半边莲、苦参、山慈菇、夏枯草、猫爪草、马钱子、海蛤壳、昆布、蜣螂、鳖甲、急性子、天南星、石见穿、麝香、败酱草、龙胆草、黄连、黄柏、黄芩、山慈姑、穿山甲』这些毒药、苦寒药,还美其名以毒攻毒,没有想到阴阳升降;没有想到五行生克;没有想到太过不及;没有想到内伤与外感的变化。癌症有什么毒,无非阴阳升降失常而已!多数中医既不知其然,又不知其所以然。

有些更可悲的中医,四诊不参,十二纲不辩

不管什么病都是热药到底;有些害人的中医,不懂辨证施治,就是寒凉药物到头,最后把人治坏。这就是西医说的药源性疾病和医源性的疾病。当今的患者百分之九十都是被庸医治坏的!有些中医不学无术,不好好专研医道医术,天天以攻击西医彰显自己。从来没有治好过癌症,却大吹大擂说癌症很好治!

真正懂医道的中医,知道天有六气之偏过,人有七情之喜怒,脉有六脉之悬殊,指临三部,按寻九候,心净如水,指未离脉,『阴、阳、表、里、虚、实、寒、热、风、湿、燥、火』之症已经了然于胸,手离三部,胸有成方。这才是真正的医中翘首。

574b03f124b92684cbe0819d4695cdf0.jpg

优秀的中医必须自己健康,首先自己没有内伤疾病,偶遇外感,正气存内则邪不伤身,如果外感六气致病,自己两副中药就可祛邪愈病。

中医的精气神是代表中医的整体形象,一个病猫做中医给人治病,损害中医形象,葬送中医前程!

自己有病的中医,首先就是一个不合格的中医,如果一个中医不是遇到意外事故而短命夭折,实为中医的奇耻大辱!

更可悲的有些中医,天天为人师表,有病向飞一样,奔跑到西医院挂吊瓶、打点滴。有些中医自己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缠身,天天吃降压药、降脂药、降糖药、速效救心丸。还大吹特吹是某某门派正宗传人,还广招弟子,教人中医绝技,真是害人害己,笑掉大牙!

有些人看了几本书,经过苦心包装,就号称中医旗手,自己心梗、脑梗都不知道预防治疗,最后跑到西医院住院抢救一个月才捡回一条人命,这些都是中医界的可悲之徒。

中医辨证,不管什么疾病,无非阴阳气血受邪,病位无非表、里、半表半里,病情无非虚、实、寒、热、风、湿、燥、火。内伤无非七情虚劳、饮食起居、房事过度;外感无非六气之邪。弄清这些,病有何难!然而号称名医、大医,内伤、外感,本气致病、还是化气致病,阴、阳、表、里、虚、实则一塌糊涂,行医治病实乃害人毁医。

医圣仲景为中医定规,人体无非十二经,就算十二经全部有病,每经一味中药,一个处方也无非十二味中药,人不可能十二经全病,否则就离死不远了,仲景〖伤寒论〗,处方基本就是一百一十三方,三百九十七法。基本都是一至二味中药的处方、三至五味中药的处方居多,八味中药基本就算大方了,这样的处方已经历经两千余年,至今仍然效如桴鼓。医圣处方最大、药味最多的一个处方是薯蓣丸。

【处方】薯蓣、当归、桂枝 神曲、干地黄、豆黄卷、甘草、人参、芎藭、芍药、白术、麦门冬、杏仁、柴胡、桔梗、茯苓、阿胶、干姜、白蔹、防风、大枣共21味中药。这个处方主要治疗气、血、阴、阳都已经失调的危重疾病,除此之外再无大方。

如果阴、阳、气、血没有全部失调的危重疾病,用得着这么大的方吗?今天很多中医,不管什么疾病,少则十五味中药,多则三十味以上。

以我看来,凡是处方超过十五味以上的中医,基本处方治病时都是心中没底、辩证不明而没有把握,只得累加中药,处方开好了又不放心,又加一味,加了一味又不放心,接着又加一味,加来加去就变了大方。就好像有些人从家里外出,明明关好了房门,走到楼下,心里总是认为没有关好门,又反转到家门口推一下房门,其实房门是关好的!

对于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这些经典入医道的正宗传统中医,处方基本很难超出十味以上,就算人体十二经全部出了问题,每经开一味中药,一个处方最多也才十二味中药。

如果是行医五年以上的中医,还开具十七、八味以上的大方,在我开来,这些人基本上偏离阴阳大道,正宗的传统中医,处方治病绝对坚守阴阳大道,处处彰显君臣佐使引、五行生克之法则,乱开大方,除了心术不正谋财害命者外,基本都是不学无术没入医道正途的垃圾中医!

再看下面这位宝贝中医,一个处方近百味中药,人家打枪是一发命中,他却用火枪遍地开花。比鸿茅药酒治百病的六十七味中药还要多,这个中医如果没有神经病,就应该自裁!如果中国中医到了这种地步,中华传统医学离灭亡已经不远了!

74d08e404677a963712ad6e821334282.jpg

几十年来,很多中医几乎以骂西医博取名声,其实今天的中医更要好好反省自己,有反省才能进步!以上这些垃圾中医,如果为人师表则祸害无穷!患者求医更应有所辨识!

發表於 2025-4-4 13:5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中医正道与学术批判之边界》

拜读《可悲·中医界的三大垃圾中医》一文,深感作者忧患中医之诚,然其立论偏颇处,不得不辨。中医学术发展数千年,本为"参天地之化育,明阴阳之消长"的大学问,今以"垃圾"概称医者,恐非智者所为。

金元以降,医家各擅所长而形成学派,此乃学术发展之常态。张子和主攻邪,李东垣重脾胃,朱丹溪倡滋阴,皆本《内经》"治病必求于本"之旨。若谓"剑走偏锋",则《伤寒论》专论六经,《温病条辨》侧重卫气营血,岂非皆成偏颇?实则各家学说犹如江河支流,终汇医道大海。

所谓"三大弊病",细究皆属医术未精之过,非中医本身之失。脉诊失准者,当思《脉经》"持脉之道,虚静为保"之训;用药呆板者,当悟《本草纲目》"升降浮沉则顺之"之旨;攻讦西医者,更违《大医精诚》"不得道说是非"之戒。然以偏概全,将医术不精者直斥为"垃圾",此论恐有伤医道仁厚之本。

至若癌症治疗,历代医家本有"养正积自除"之论。李中梓《医宗必读》明言:"初者攻之,中者且攻且补,末者十补勿一攻。"今人滥用毒药,正违背"大毒治病,十去其六"的古训。然将此归咎于中医体系,犹如因噎废食。

吾尝见京城名医蒲辅周治癌,必先调其饮食起居,次察其七情郁结,最后方以药石相佐。此正合《素问》"疏其血气,令其调达"之旨。当代国医大师邓铁涛曾言:"中医之弊,不在学术而在学人。"信哉斯言!

至于医者自身健康,确为要务。《千金要方》开篇即强调"大医习业"需"先发大慈恻隐之心"。然扁鹊自称"非能生死人",孙思邈晚年著书时已染风疾,岂可因医者抱恙而否定其术?此论未免失之严苛。

建议同道:
一、当以《内经》《伤寒》为根基,参酌百家而非妄斥百家
二、临证须遵"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十二字真言
三、持论宜秉"君子和而不同"之风,既正己术,亦容他见

中医存废,关乎文化命脉。批评固不可少,然当如王肯堂《证治准绳》般"折衷诸家,务求至当",而非快意诛伐。愿与诸君共勉,以临床实效光大国粹,以仁心仁术济世活人。
宋考而 發表於 2025-4-6 10:1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中医正道与当代流弊之辨》

中医之道,肇自《内经》,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五千年来护佑华夏子孙。然观今之帖文所论,虽言辞激烈,却也不无道理,诚可引发吾辈深思。今试以三才之道,析其要义。

一、医道本源:阴阳为纲
《素问》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正统中医必以阴阳为总纲,五行为经纬。金元以降,四大家各执一端,犹如盲人摸象。刘河间主火,张子和主攻,李东垣重脾,朱丹溪滋阴,皆因时弊而矫枉,本为权宜之计。今人不解其意,妄分门户,实乃买椟还珠。帖中所斥"头痛医头"之流,恰是未得《内经》"治病必求于本"之真谛。

二、临证三弊:失道之害
1. 诊法失传:脉诊沦为形式,不谙"独处藏奸"之妙。昔年叶天士诊脉,能辨妇人怀妊男女,今之医者离了化验单便束手,岂非"舍灵龟而问蓍草"?
2. 用药乖戾:癌症治疗滥用毒虫苦寒,正犯《本草备要》"用毒如用兵"之戒。明代张景岳早言:"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今人但见肿块便攻伐,忘却"阳化气,阴成形"之理。
3. 辨证混乱:帖中所言"热药到底""寒凉到头"之弊,恰如喻嘉言《医门法律》所斥"执一废百"之过。清代徐灵胎云:"用药如用兵,贵在应变。"

三、医者修养:形神兼备
《千金要方》开篇即言:"大医精诚。"医者当如帖中所云,自身正气充盈。观历代大医,孙思邈百岁著书,李时珍花甲修典,皆以身证道。今有医者"未治他人病,先染己身疾",岂非庄子所谓"不能自医而医人"之惑?

结语:
中医之衰,不在西医之侵,而在己道之失。然亦不必如原帖般疾言厉色。当效法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回归《内经》"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的根本。医道如天道,循环往复,吾辈当以复兴正统为己任,而非徒作激愤之语。

(全文798字,谨守传统医论规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庚辰月丁未日|黃帝4722年三月十一日寅時| 2025/4/8/週二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