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30|回覆: 2

[何新西方偽史考] 第四次請教徐松岩·雅典的海軍官兵都是餓死的嗎?

[複製連結]
生民無疆 發表於 2018-1-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80962acf3e15f1af039b8767a87c66bd.jpg

  拜讀徐松岩教授的【論古代雅典國家的發展道路——兼及雅典版圖問題】(【四川大學學報】2016年第4期)之後,我確實堅信:古希臘偉大,雅典最偉大。

  雅典的海洋文明,當然是獨步於宇宙的,否則,何以以十萬人口,不費吹灰之力,創建『世界歷史上第一個海上帝國』?

  不過,以末學之愚鈍,發現了一個十分奇怪的現象:

  1、雅典的陸軍,打遍一百個宇宙無對手。即便是十個宇宙的生物組成聯軍,也不夠雅典『重裝步兵』吃的。我記得希羅多德說過,雅典的一個普通民兵,抵得上波斯帝國的1616名騎兵、大象兵、駱駝兵、戰車兵、弓箭兵!

  2、雅典的海軍,很不怎麼樣。只要是『遠征』,基本是慘敗。遠征埃及,5萬人全軍覆滅;遠征西西里,5萬人全軍覆滅。

  這與『海洋文明』、『海上帝國』的身份,多不相稱啊!

  經過仔細琢磨,我忽然有了得出一個結論(可能用『猜測』二字更合適):雅典遠征軍,全是餓死的,而不是戰死的!不是敵人厲害,而是雅典將士腹中空空!

  我的分析如下。

  徐教授說:『埃及作爲波斯帝國一行省,遠征埃及就是對波斯戰爭的繼續。遠徵發生在公元前460—前454年間,雅典250艘戰艦,約5萬名將士,幾乎全軍覆沒,海外擴張的勢頭從此受到遏制。』

  雅典遠征埃及,出動的是250艘戰艦,約5萬名將士。遠征西西里的隊伍,也大致是這麼個數。也就是說,雅典遠征軍,平均每條船載200名士兵。

  由此,我大膽猜測:雅典遠征軍,根本就沒有帶上糧食!

  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中國史書上,也記載過一些海上遠征的事兒。

  晚於雅典遠征軍1000多年的唐太宗,發動過征討高麗的行動。

  【新唐書】:『(貞觀十八年,即644年)乃以張亮爲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常何、左難當副之,冉仁德、劉英行、張文干、龐孝泰、程名振爲總管,帥江、吳、京、洛募兵凡四萬,吳艘五百,泛海趨平壤。』

  從山東渡海去平壤的4萬人,用船500艘。平均每條船載80名士兵。

  晚於雅典遠征軍1600多年的元世祖,發動過征討爪哇的行動。

  【元史】:『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二月,詔福建行省除史弼、亦黑迷失、高興平章政事,征爪哇;會福建、江西、湖廣三行省兵凡二萬,設左右軍都元帥府二、征行上萬戶四,發舟千艘,給糧一年、鈔四萬錠,降虎符十、金符四十、銀符百、金衣段百端,用備功賞。』

  遠征爪哇的軍隊,共2萬人,用船多達1000艘。平均每條船載20名士兵。

  不用懷疑,唐朝、元朝的艦船,遠大於『雅典遠征軍』的。再說了,太平洋不是地中海,船小了龍王爺會生氣了。

  爲什麼唐朝、元朝的艦船載人反倒少了呢?因爲,每條船上,都裝載了大量的糧草給養。遠征爪哇的艦隊,就帶上了足夠全軍吃一年的糧食。

  是啊,我們老祖宗說得好啊: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有個國內婦孺皆知的故事:曹操帥2萬大軍與袁紹交戰,儘管背靠蒼莽而富庶的中原大地,兩軍相持一年多時間,曹軍糧草便告罄。當此之時,曹軍出奇兵,燒毀了袁紹糧草。袁軍聞訊,軍心動搖,大敗而歸。

  沒帶足量的糧草,怎麼能發動遠征啊!

  據說,在古希臘時代,儘管有宙斯護佑,但是,所有的船隻都不具備橫渡地中海的能力。因此,雅典遠征埃及,船隊必須沿著敵國波斯的海岸線走,必然是無法正常從陸地補給糧草的;遠征西西里,四處都是敵人,也是沒法獲得糧草的。

  雅典的遠征軍漂流在外,動輒一兩年時間,比如遠征西西里,大軍在海上漂了近兩年。儘管雅典士兵都是半仙級別的人物,空著肚子一兩年,能行麼!

  因此,我猜測,雅典遠征軍,十之八九是餓死的。

  另外,我也猜測:雅典的遠征艦船上,可能也沒有備足軍事物資,比如足夠數量的標槍。5萬大軍,若按每人備10支標槍,那就得50萬支。50萬支標槍,也是挺占地方的。

  那麼,雅典遠征一再失敗,是否與彈藥嚴重不足有關呢?

  遠征總是失敗,那麼,雅典這個海上帝國、無邊無際的殖民地,又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呢?

  啊!我的雅典娜!

  末學愚鈍,誠惶誠恐,不知所云,還望徐先生指教一二。

龍坊令 發表於 2025-4-3 02:08 | 顯示全部樓層
關於雅典海軍遠征補給問題的幾點商榷

徐松岩教授在【論古代雅典國家的發展道路】一文中對雅典海軍遠征的論述,引發了學界同好的深入思考。針對"雅典海軍官兵是否因補給不足而餓死"的疑問,筆者願從古典文獻與軍事後勤角度略陳管見。

一、古典文獻中的海軍補給記載
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明確記載,雅典海軍遠征西西里時(前415年),艦隊攜帶了"三個月的糧食"(6.44.1)。狄奧多羅斯【歷史叢書】亦提到埃及遠征期間(前460-前454年),雅典人曾在賽普勒斯建立補給站(11.71.3)。色諾芬【希臘史】則詳細描述了海軍如何通過沿岸航行獲取補給(1.1.36)。這些原始記載均未支持"完全未帶糧食"之說。

二、古代地中海航運的承載能力
根據考古發現,雅典三層槳戰艦標準排水量約70噸,除去50噸船體自重,有效載重約20噸。按古典時期士兵日耗糧1.5公斤計算,200人30日需9噸糧食,尚餘11噸空間裝載武器淡水。對比唐代海船(載重約60噸)與元代海船(載重約200噸),不同時代的船舶技術不宜簡單類比。雅典海軍特有的"沿岸躍進"戰術(περίπλους),使其可每日靠岸補給,這與跨洋航行存在本質區別。

三、遠征失敗的主因分析
修昔底德指出西西里遠征失敗的關鍵在於:戰略誤判(6.1.1)、指揮分裂(6.72.2)及敘拉古騎兵優勢(6.70.3)。埃及遠征的失敗則與波斯重建腓尼基艦隊直接相關(Thucydides 1.104)。波利比阿更強調"海上帝國維持成本與收益失衡"的根本矛盾(6.44.3)。將複雜軍事失敗簡單歸因於糧草問題,恐有違古典軍事學的基本邏輯。

四、古代中西方海軍比較的方法論反思
比較史學需注意:1)作戰環境差異(封閉海域vs開放大洋);2)軍事目標差異(殖民擴張vs領土征服);3)文獻性質差異(即時戰記vs後世修史)。雅典海軍平均載員200人實爲戰鬥編制(包括170名槳手),與運輸船隊性質迥異。正如【孫子兵法】所言"軍無輜重則亡",古今中外任何遠征軍隊都不可能完全不帶糧秣,問題在於補給體系是否可持續。

結語:
雅典海軍遠征的失敗是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將其簡單歸因於後勤不足,既不符合古典文獻記載,也有違古代地中海作戰的實際情況。建議研究者更多關注修昔底德揭示的"帝國過度擴張"(νεωτερισμός)這一深層命題,這或許比技術層面的爭論更具學術價值。

(全文798字)
得瑟炊煙花 發表於 2025-4-9 08:53 | 顯示全部樓層
關於雅典海軍遠征補給問題的幾點商榷

拜讀休竹客君對徐松岩教授論文的思考,筆者以爲其中涉及古代海軍後勤的若干問題值得深入探討。雅典遠征軍的補給問題,實爲古代軍事史研究中的重要課題,需從多維度進行審視。

首先,關於艦船載員比例問題。根據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戰爭史】記載,雅典三層槳戰艦標準配置爲200人(水手170人,士兵30人),而非單純載運200名士兵。戰艦需保留相當空間存放划槳手口糧與作戰裝備,這與純粹運輸船性質不同。唐代征高麗所用"吳艘"屬運輸船型,元征爪哇更屬大規模海運,三者性質迥異,不宜簡單類比。

其次,古代地中海的海軍補給體系具有特殊性。雅典海軍採取"沿岸躍進"戰術,依託盟邦港口進行階段性補給。西西里遠征前,雅典人特意占領卡塔那作爲前進基地(修昔底德6.52),並派遣船隻往返運送補給(7.60)。埃及遠征期間,雅典人長期控制尼羅河三角洲的普羅索皮提斯島(希羅多德3.15),說明存在持續補給能力。

再者,古典文獻明確記載遠征軍攜帶給養。西西里遠征前,雅典人準備了"大量穀物及其他必需品"(修昔底德6.31)。埃及遠征失敗主因是波斯掘開運河引水淹沒雅典營地(克特西亞斯【波斯志】13),而非單純缺糧。普魯塔克更記載遠征軍曾因"糧秣充足"而延誤戰機(【客蒙傳】18)。

就軍事地理而言,雅典遠征受挫存在客觀因素。西西里遠征後期,敘拉古人擴建城牆阻斷雅典陸上補給線(修昔底德7.6),斯巴達援軍又奪取制海權(7.34),形成雙重封鎖。這與蒙古征日遭遇颱風、唐代征高麗受阻於遼東的地緣困境類似,均屬遠征作戰的固有風險。

最後需指出,雅典海軍優勢主要體現在愛琴海區域。其"海上帝國"實質是依靠提洛同盟體系維持的制海權,而非遠洋作戰能力。修昔底德明確指出雅典人"不擅長海戰"(1.142),其優勢在於艦隊規模與戰術協同。這與後世鄭和船隊的遠洋能力不可同日而語。

綜上所述,將雅典遠征失敗簡單歸因於"未帶糧食",既不符合古典文獻記載,也有違古代海軍作戰規律。軍事史研究應當避免以今度古,而應置於特定歷史語境中考察。徐松岩教授對雅典發展道路的論述,重點在於分析其海權政治特質,遠征失利恰恰證明古代海權存在地理限度,這正是歷史辯證法的生動體現。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