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險』不及華山,『峻』不及嵩山,『秀』不及衡山,『奇』不及恆山,但它卻一直被尊為『五嶽之首』,這皆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蘊。
泰山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受過皇帝封禪的名山,同時泰山也是佛、道兩教興盛之地,是歷代帝王朝拜之山。歷代帝王每到泰山,建廟塑像,刻石題字,留下了眾多文物古蹟。歷代名人宗師對泰山亦仰慕備至,紛紛到此遊覽。歷代讚頌泰山的詩詞、歌賦多達一千餘首。走進泰山,就是走進歷史。
南飛雁,行書,杜甫【望岳】作品尺寸:35×138cm由古至今,被泰山的魅力所震撼的名人雅士不計其數,並且紛紛為其頌歌獻墨,當初一代『聖人』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而『詩聖』杜甫為泰山而寫下氣勢磅礴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南飛雁,行書,姚鼐【登泰山記】作品尺寸:138×35cm泰山的雄偉不僅『折聖』,還能『降仙』。天寶元年(742)四月,李白來到泰山,流連忘返之際,一口氣寫下了【游泰山六首】,其一: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開。
六龍過萬壑,澗谷隨縈迴。
馬跡繞碧峯,於今滿青苔。
飛流灑絕巘,水急松聲哀。
北眺崿嶂奇,傾崖向東摧。
洞門閉石扇,地底興雲雷。
登高望蓬瀛,想像金銀台。
天門一長嘯,萬裏清風來。
玉女四五人,飄搖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遺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
曠然小宇宙,棄世何悠哉。
南飛雁,行書,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作品尺寸:180×32cm宋代文豪『蘇氏兄弟』 蘇軾與蘇轍更是為泰山而和作。蘇轍於熙寧六年(1073)冬至熙寧十年二月在濟南任齊州掌書記,兄弟二人感情甚篤,『進退出處,無不相同,患難之中,友愛彌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宋史·蘇轍傳】)。熙寧七年,時任杭州通判的蘇軾奏請朝廷,願到山東與弟靠近,於是徒知密州(治今諸城),於年底到任。濟南與密州仍相距千裏,但兩地這間往來音訊甚為頻繁。兄弟二人同官山東,但既沒能在密州見面,也沒能在濟南相會。熙寧十年初,當蘇軾徙知徐州路過濟南時,蘇轍赴京上書。齊州知州李常(字公擇)是蘇軾密友,黃庭堅舅父,又反對王安石變法,與蘇軾是政治上的同道。此番挽留蘇軾在濟居留月余始行。到了二月,闊別七年的兄弟才在澶濮之間(今河南濮陽)相會。
蘇轍在齊州曾寄給蘇軾許多詩文,其中有【次韻韓宗繚弼太祝送游泰山】詩,蘇軾即作【和子由四首】相贈,其一為【韓太祝送游泰山】:
偶作郊原十日游,未應回首厭籠囚。
但教塵土驅馳足,終把雲山爛漫酬。
聞道逢春思濯錦,便須到處覓菟裘。
恨君不上東封頂,夜看金輪出九幽。
南飛雁,行書,陶淵明【五柳先生傳】作品尺寸:138×34cm明末清初文學家張岱,他的詩句,把泰山的宏偉、險峻描寫的惟妙惟肖。
正氣蒼茫在,敢為山水觀?
陽明無洞壑,深厚去峯巒。
牛喘四十裏,蟹行十八盤。
危襟坐輿筍,知怖不知歡。
時間流過千年,泰山雄偉依舊,『五嶽之首』已經不只是一處旅遊景點,它蘊藏着中華民族凝聚力,也在加強着華夏子孫對祖國的認同感。
【精選】南飛雁作品專場
作者簡介
南飛雁,江蘇人。學書20餘年,初唐楷,繼宋四家,後轉二王,兼習秦篆漢隸。焚膏繼晷,期在有得。所學鍾、王、蘇、米等十餘家,所臨正草隸篆行數百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