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02|回覆: 1

[中醫養生] 喝水多加重濕氣嗎?

[複製連結]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18-1-1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仰望岐黃 中醫 性命 心靈

說到濕氣,真是個纏人的小妖精啊~

簡直是妹子們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

早上起來,眼腫臉腫;

上午手腫,晚上腿腫。。

濕氣重就腫啊。。

比腫更惱火的是,聽說濕氣重不能喝水,喝了會加重濕氣,會更腫!

哦,有道理啊!

真的是這樣耶,白天喝水多了,第二天感覺腫又膨脹了一層;

早上起來明顯能感覺到手掌握拳都困難了呢;

到了下午小腿和腳面更慘,感覺鞋都要撐大了。。

腫就算了,關鍵是吃藕啊!

——難道濕氣重,真的不能喝水嗎?

濕氣到底是什麼?

為了搞清楚濕氣重到底能不能喝水這個問題,

我們需要先搞清楚濕氣到底是個啥?

它是怎麼形成的?

進入我們身體的水,是不能被直接利用的。

確切的說,進入我們身體的任何食物,水分

都需要經過脾胃的運化,

才能成為可以被身體利用的水谷精微。

【黃帝內經·靈樞經·經脈第十】『谷入於胃,脈道乃通,血氣乃行。』

所以水分是否能被充分利用吸收,取決於脾胃的功能。

而脾『喜燥惡濕』。

所以脾胃功能弱,

身體獲取的水分不能被充分利用吸收,

沉積在了體內就成了濕氣。

濕氣重,進而又給脾胃的運化功能拖了後腿。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消極的循環,

導致脾胃越來越差,濕氣越來越重。。。

脾胃差,體液運化就差、濕氣自然重,所以健脾胃勢在必行:

舉一個現實中的例子:

醫院裏ICU的重病患者,

一般輸液的時候,會造成身體浮腫的現象;

而我們身體尚可的普通人,

如果生病輸液的話,一般很少會造成嚴重的浮腫。

其實這就是因為重病人的脾胃功能比普通人差了許多,

他們的脾胃運化功能已經非常差了,

這時候輸進來的藥液不能被身體所利用,

充斥在細胞間隙,就很容易造成浮腫。

而這,就是濕氣。

這樣也就理解了,濕氣其實是身體不能利用的廢水沉積下來,

也就是身體裏面的垃圾。

既然是垃圾,那就要被扔出去才對。

如果還不理解,那就可以想一下我們平時用的馬桶。

(我知道你現在沒有在吃飯。。)

經常沖水的話,馬桶是不容易堵的,

如果你家馬桶堵了,裏面才容易積水。

放在身體上

平時你多喝水,馬桶就不會輕易堵!

馬桶不堵,還會有積水(濕)嗎?

到底能不能喝水?

但是吧,濕氣這個東西就是很壞,

就是因為它沒用了它還不走,佔着茅。。

不不不,不能這麼說,

身體就那麼些地方,它不走,

第一,地方它佔了,這麼一來,就讓我們不容易覺得口渴了。

畢竟廢水也是水,身體內部組織就會覺得有水可用,所以感覺不到渴。

不渴就想不起來喝水。

沒有新鮮的水進來,廢水也不會挪地兒,

如果脾胃功能不能恢復,廢水還會越來越多。

第二,佔據了我們的細胞間隙,

讓人看起來胖胖的,一捏肉還特別鬆軟,DuangDuang的。

c22048318f425605c78e9a989daff194.jpg

所以,你說濕氣重的人,該不該喝水?

怎么正確的喝水?

我們不能讓濕氣的霸道佔地兒計謀得逞,水肯定還是要喝的,只是喝的時候也是有方法的~

要小口多次地喝

這個我們尊敬的親愛的張仲景先生早就在【傷寒論】裏面教給我們了,『少少與飲之』就是要小口小口的喝,

就像那個春雨潤物細無聲的感覺~

咱們大自然也是這個道理啊,

春雨綿綿,一下好幾天,整個大地都潤透了,

而夏天的暴雨來勢洶洶,往往只是濕了地皮。

小口多次地喝水,也會讓脾胃運化起來更容易,

也就能讓喝進去的水更容易地成為能被身體利用的水。

而同時還要注意,一定要喝熱的水,

要稍高於口腔溫度。

低於身體內部的水,

還要經過身體耗費能量加溫才能被運化吸收,

無形中加重了脾胃的負擔,使得脾胃更加虛弱。

經方來幫你

除了喝水的方法,恢復脾胃功能才是打敗濕氣的那個大Boss!

恢復脾胃功能,相當於提高地表的溫度,

也就是祛除我們身體裏的寒。

夏天地表溫度高,雨水落到地上很快就蒸發到空氣中,

使得空氣非常濕潤。

所以,如果我們脾胃的溫度高,那么喝進來的水,

也會被高效地蒸騰到我們體內,滋潤、濡養全身。

所以祛寒,恢復脾胃功能,對於消滅濕氣,都是很重要的。

祛寒、恢復脾胃功能,可以從很多方面入手,上文提及的八珍粉就是很好的一種,藥食同源,性味平和,也很適合做代餐粉,除此之外,找個好中醫運用古經方和中醫辨證調理,比如理中湯等,也是很不錯的呦!具體謹遵醫囑!

熊委 發表於 2025-4-6 05:53 | 顯示全部樓層
關於"飲水與濕氣"的中醫辨證解析

(一)濕氣本質探源
【素問·至真要大論】言"諸濕腫滿,皆屬於脾",濕氣本質乃脾胃運化失常所致病理產物。其形成機制包含三重維度:
1. 運化失司:脾陽不足則水谷不化精微,反聚為濕
2. 輸布障礙:三焦氣化不利致水液停聚
3. 排泄受阻:膀胱氣化失職使濕濁滯留

(二)飲水與濕氣的辯證關係
1. 水質要求
• 宜飲活水:【本草綱目】強調"流水不腐",推薦山泉、活井水
• 忌飲冰水:張仲景【傷寒論】明示"飲水者,當以溫服之"

2. 飲水原則
時辰選擇:
• 晨起空腹飲陽水(溫水)助陽氣升發
• 申時(15-17時)膀胱經當令時適量飲水
• 戌時(19-21時)後當減少飲量

飲法要領:
• 小口慢飲如"涓涓細流"
• 忌牛飲傷脾陽
• 每日總量控制在2000ml內(含食物水分)

(三)調理要訣
1. 健脾四法
• 食養:茯苓山藥粥(【飲膳正要】方)
• 藥療:參苓白朮散加減
• 導引:八段錦"調理脾胃須單舉"
• 艾灸:中脘、足三裏溫灸

2. 利濕三要
• 運動微汗法:【諸病源候論】云"動搖則谷氣得消"
• 足浴療法:藿香佩蘭煎湯沐足
• 穴位按摩:陰陵泉、豐隆穴點按

(四)臨床鑑別要點
需鑑別真性水腫與濕氣困脾:
1. 腎性水腫多從眼瞼始,伴腰膝酸軟
2. 心性水腫多從下肢起,伴心悸氣短
3. 脾虛濕困多見舌體胖大、齒痕明顯

結語:
【黃帝內經】有雲"飲入於胃,游溢精氣",合理飲水非但不會增濕,反能助脾運化。關鍵在把握"因人、因時、因地"三因制宜原則,使水液"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建議濕重者晨起觀察舌象(舌苔厚膩程度),以此作為當日飲水量的動態調節指標。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