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16|回復: 1

[书法培训班] 书法再厉害,都离不开这5个理儿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8-1-1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书法书法,主要讲究『法』。法就是法则、法规、法度,按照法则写字就是书法,法则是古人经过千锤百炼流传下来的,经过历史几百上千年的验证,绝大多数人都认可,这样的法则才是真正的书法法则。现在很多人搞的所谓『现代书法』,准确地说就不是书法,因为这样的所谓『书法』几乎没有人认可,认可的除了自己;当然也没有法则,即使有,没有经过几百乃至上千年的验证,也不能算是法则。若问书法有多少法则,说不清!反正多了去了。下面就介绍几个:

1、铺毫

铺毫指的是笔锋运行时所有每一根锋毫都必须顺顺地平铺纸上。那怕提笔少至只有两根锋毫着纸,也应如此。铺毫是一切技法的平台,悖离铺毫法则一切技法都失效。

d99b279fb60538f88960d3fb6397d0e8.jpg

2、弹力中介

弹力中介就是如何施力,笔锋的运作必须通过笔毫自身的弹力来操控,指腕的力量不可直接加到笔锋上去这就是大力者并非自然书家的道理。弹力之于笔毫犹烈马之于缰。失去弹力的控制,锋毫则不能同步。

afaefb30ae0aa26e1cb00f43c9f0d7d7.jpg

3、笔势

笔势是指笔锋的运行要依笔势而行。笔势是指笔锋运行时的姿态与体势,其要点是最适合在运行方向上运行的笔锋的体势,追踪锋面是依势行笔的要领。即在不同的运行方向上,必须以相应朝向的锋面着纸。这样可以避免笔锋扭拧,产生有害的扭力—『麻花劲』,以导致『笔主运』情形的发生。古人称的『使转』就是指转换锋面的技术。这是高难的技能。用笔的全部学问,几乎尽在使转。

ef88c11072a259a36c208c1bd7b73faf.jpg

4、藏锋

藏锋指的是笔锋的运作要在画内完成。唯一的目的是避免笔锋在转换体势时,锋端将已写好的点画造型涂抹破坏掉、锋欲藏,必须缩,缩锋必要提笔。一画之内要数次变换笔锋,因而要数次提笔。所以古人特别强调『要提得笔起』。所谓『提得笔起』是说要提得精准,要恰到好处,既不过,又不可不足。之后,还有笔心位置问题。这又是一项高难的技术。

191925fce735c81d12e3c788a83258a8.jpg

5、涩行

涩行是指笔锋的运行必须抓取笔下的涩力而行。关于涩力产生的机理,我们可简单理解为不可使笔锋滑行纸上就可以了。抓住涩力行笔,则点画有笔力,否则则浮则漂,所谓疲软者,即是。用笔通则实为用笔根本大法。

0d8c34644b509eb2fd2ea42b7340d8b5.jpg

邓姻 發表於 2025-4-18 22:5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书法五法之要义》

书法之为艺,首重法度。今观帖中所论五法,诚为书道枢机,然其间精微处尚有可申明者。余不揣浅陋,试为剖析。

一曰铺毫之辨。帖中谓"锋毫平铺"极是,然未及锋颖调遣之妙。昔蔡邕《九势》云"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非独平铺,实含立锋之意。米南宫"八面出锋"之法,正由铺毫中见立体,此中三昧,当于《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中参详。

二论弹力之要。古人制笔"尖齐圆健",健即弹力也。然弹非蛮力,实为"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孙过庭语)。观《祭侄稿》枯润相生处,可见鲁公运腕如调琴弦,非知弹力真谛者不能为。今人作书或如杵捣臼,失之远矣。

三析笔势之变。使转之道,当参《书谱》"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之论。右军内擫,大令外拓,同源而异势。尤当注意者,势生于逆入,如《兰亭》"之"字三转,皆藏逆势于婉通之中,此非熟玩真迹不能悟。

四明藏锋之旨。缩锋提笔固是,然更有"空中摇笔"之说。观怀素《自叙帖》墨气飞白处,可见凌空取势之妙。藏非一味收敛,实如太极拳之"蓄劲如张弓",褚河南《雁塔圣教序》便是典范。

五辨涩行之机。窃以为"屋漏痕"之喻最得三昧。非独拒滑,更在行留相生。试观黄山谷《松风阁》长波,若舟逆水,墨渖渗化处自见阻力,此真涩行之化境也。

要之,五法非孤立,实相贯通。铺毫见力度,弹力生节奏,笔势得气象,藏锋蓄精神,涩行见骨气。学者当以《集王圣教序》为法乳,细参诸家墨迹,方知古人立法之严、用笔之活。若徒执形似,不解"五合交臻"(《书谱》语)之妙,终是皮相。

今人每言创新,然未入法而先言破法,犹未学步而欲驰骋,岂不殆哉?观历代大家,无一不是"与古为徒"而后"与古为新"。愿与诸同道共勉之。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