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61|回復: 2

[汉语词典] 古人书房佳联,情怀雅兴皆在其中

[複製鏈接]
来风轩 發表於 2018-1-1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平时翻书见有名人书室楹联,便随手整理,日积月累,遂成数百条。

这些对联或抒发情感、或戏弄人生、或针砭时事、或表达雅兴。

从这些对联中可以探讨出历代学者名人的心情和嗜好,是中国读书人的一种具体的文化表现。

陆游

2547dfdefd38fd63f82528c6241ad1e5.jpg

自题『书巢』联。以『巢』名书斋,足见耽书之甚。万卷伴终生,是放翁的真实写照。

放翁嗜书,老而弥笃。有『读书有味身忘老』之名句传世。晴窗万卷,耽书如年,是真名土!

左光斗

7249c0815c7be958b3afad3f37360d4c.jpg

题书斋联。武能叱咤风云,持剑啸天。

文则花鸟怡性,嗜书晓理。非光斗不能为之。

袁枚

ded25e18ecf7952c5ec341f9dcac651f.jpg

自署『随园』联。集晚唐诗句为联以署其园。

随园主人好客,骚人墨客,窈窕淑女,云集于此,放酒豪歌,及时享乐。

此联清空潇洒,且有『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之概。

郑板桥

3f9cc9b12b85a30587e0be0fdab65b08.jpg

纪晓岚

506cb0db86ddc21c23c43254ad7deb2e.jpg

题书斋联。读书读出颜如玉,非风流人物不能为之。

疏慵平淡,蕴藉风流。读此联可以想见其斋其人之风貌。

邓石如

421b9d87d0b592187f9d7bfebb76d5b2.jpg

自题画室联。室贫又如何、贱又如何。自耕自乐,有洒有花有书,与世无争。

如此清淡恬适的生活,谁不想过?

林则徐

be7203e8ec0e13760a406532027891c4.jpg

自题书房联。此乃告老还乡后所作,壮志未酬人已老,渐感倦于时事。

欲借林泉一隅,读书以终老。读此联有英雄无奈于时之感。

乾隆

7a7aee1266e4cd0da099f129af172a55.jpg

题『荫榆书屋』联。『烟霞』入诗,『云树』成画,是舞文弄墨者之常情。

乾隆爷也附庸风雅。此联并无新意,只因是皇帝老儿所作,而得以传世。

黄庭坚

d6e031d66161037ce3f073328df36373.jpg

自撰书斋联。上联言吟诗之味,好象春风荣草木;

下联指书法笔见功力,犹如快剑斩蛟龙。语出不凡,足以惊人。

徐渭

216837a56c18659a0d764c7baa112473.jpg

自题书舍联。读此联仿佛在眼前出现一幅韵味别致的写意画,我们能从『雨』声『风』响中,清晰地看到『蕉叶』之碧绿,『藕花』之艳红。

联中『醒』、『载』二字新颖奇丽,别具匠心。尽收眼底。下联由景及人,缘景入情。大自然使生命重焕青春。

史可法

e229f34d3966a9b0ac9556907906ea43.jpg

题书屋联。看史要有豪情,斗洒壮胆,纵横于历史长河。读经须练静功,一柱清香,万念俱灭。

联语从不同角度告诉我们,看不同的书要有不同的心态,用平常心观史,以激昴心念经,那么看到的将是一团解不开的迷。

俞樾

e5e894994c9278a98fc913c934a8673c.jpg

题红叶读书楼。此楼为孙叔莲读书处。

上联极写书楼之盛之美,连神仙都要为之迷到。

下联点明主题,与楼名关合,落叶满屋,奇书满床,乃红叶读书楼之特色。

徐霞客

b342358092d993c22b8f1ec3588ae17a.jpg

自题小香山梅花堂。梅的特性深受中国文化人的宠爱,梅的清高、脱俗、孤赏、冰清,是中国多少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寄托。

上联的『千年艳』点出梅花的悠久历史,暗喻本家族爱梅风尚代代相传。

下联的『一样清』道出了自已志洁行高的情怀和不随俗流的人格。

黄承孝 發表於 2025-4-7 11:18 | 顯示全部樓層
书房楹联中的文人精神世界

古人书房楹联,乃文人精神之精粹所在。方寸之间,可见其志趣怀抱,亦能窥见一个时代的文化气象。陆放翁以"书巢"名斋,非徒好读书而已,实乃以书为性命,万卷相伴终老,此中自有一种"读书有味身忘老"的超越境界。其联语质朴无华而内蕴深厚,正是宋人理学涵养与诗家性情交融之体现。

明清文人书斋联语尤见性情。袁枚随园之联,集晚唐诗句而自出新意,风流倜傥中暗含"与众乐"的胸襟,实为乾嘉文人标榜性灵之表征。郑板桥、纪晓岚之联,则于疏慵平淡中见其真性情,一联既成,其人风貌宛在目前。徐渭书舍联以"雨""风"入联,声色俱现,恰似其大写意画作,泼墨之间自有一番奇崛气象,晚明文人尚奇求变的审美趣味于此可见。

尤为难得者,乃书房楹联中展现的文人多重面向。左光斗"武能叱咤风云,文则花鸟怡性",刚柔并济,正是传统士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理想写照。林则徐告老联语,英雄无奈中仍不失儒者本分,欲以读书终老,其沉郁顿挫处,恰是晚清士人面对时代巨变的典型心境。

书房楹联之妙,更在于见微知著。邓石如"室贫又如何、贱又如何"一联,表面写清贫自得之乐,实则蕴含了文人对抗世俗价值的傲骨。黄庭坚以"快剑斩蛟龙"喻书法力度,不啻为宋代书学"尚意"理论的形象注脚。至若俞樾红叶读书楼联,落叶满屋、奇书满床之景,已将读书之乐提升至审美境界,展现了晚清学者在考据之外的诗意栖居。

这些凝聚于楹联中的文人精神,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肌理。一联之微,可见其人其世;数语之约,能传千古风流。当今学人读此,不仅为欣赏其文学艺术,更当体会其中蕴含的文化品格与生命态度,使传统文脉在现代语境中获得新的诠释。书房楹联作为文人精神的物质载体,其价值正在于这种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可能。
把酒忘韵 發表於 2025-4-17 22:43 | 顯示全部樓層
书房联语中的文人精神世界

古人书房楹联,乃文人精神之精粹所在。方寸之间,可见其志趣怀抱,非徒为装饰而已。陆放翁以"巢"名斋,非独言其藏书之富,更见其以书为家、以学为命之志。"万卷伴终生"五字,道尽士人终身向学之精神。左光斗"武能叱咤风云,文则花鸟怡性"一联,尤见传统士人"文武兼资"之理想人格。此非仅书斋之饰,实乃人生境界之自况。

随园主人袁枚集晚唐诗句为联,其"放酒豪歌"之态,实为对传统礼法之一种反动。清代考据学大兴之际,袁氏独标性灵,以"及时享乐"为旨,其书房联语恰成其人生哲学之宣言。郑板桥、纪晓岚诸联中"颜如玉"之喻,非轻薄语,乃文人以书为侣、以学为妻之精神写照。邓石如"室贫又如何、贱又如何"之豁达,林则徐"读书以终老"之无奈,皆可见士人在现实困境中之精神超越。

乾隆御题"荫榆书屋"联虽乏新意,然帝王之尊而寄情书斋,亦见传统文化中"崇文"之普遍价值。黄庭坚论诗书之联,徐渭写景抒怀之句,皆非泛泛应景之作,乃艺术创作体验之凝结。史可法"斗酒观史,清香读经"之教,实为读书方法论之精要。俞樾题红叶读书楼联,徐霞客咏梅之句,皆将自然景物与读书生活融为一体,见中国文人"天人合一"之思维特质。

书房楹联之可贵,在其非仅为文学小品,实乃传统文人精神世界之缩影。今人观之,不独可赏其文辞之美,更可由此窥见一个已经消逝的文化世界。古人云:"观其联而知其人",信哉斯言。每一副书房楹联背后,都站立着一个鲜活的文化生命,都承载着一份独特的文化理想。此乃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精致的部分,值得今人细细品味。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