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54|回覆: 1

[書法培訓班] 如何打好楷書的根基?

[複製鏈接]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1-2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楷書肇於東漢,始於隸書草寫其間,簡化筆畫,省去隸意,增其頓勢或鈎挑而成。曹魏鍾繇於此最高古,實現轉換,後被推為楷書之祖,【宣示表】【賀捷表】為其代表,其構方而自然嚴密,筆法略有隸意。東晉小楷多傳『鍾繇法』,二王為後世立下楷則,使小楷之筆法、結體實現審美轉換,盡脫隸意成為巔峰。至唐,則轉入森嚴法度中不能自拔,書寫規範至極致也。魏晉小楷,乃書法人一生追求之經典,那裡,是楷書藝術的源泉。何謂楷書之根?今天咱們就說說這個話題。

57d556e005992ba9e0a864b9b3390acb.jpg

▲鍾繇【宣示表】

一謂觀念

予當轉變『楷為楷,與別體有別而獨立,不融不學而無大礙』之繆見。楷為行之啟蒙,草之根基,古法盡在楷則中也,失此當是習書之憾也。

二謂工具

合適之工具,習之事半功倍。一曰易於逼近古人,而曰易於得心應手。筆易擇硬毫或兼毫,筆肚豐而筆鋒健者為佳:筆肚豐,貯墨多,則不會頻繁沾墨而干擾筆勢之流暢及書寫之迅捷;筆鋒健,則提得起、按得下,隨倒隨起,乾淨得落。

馮班【鈍吟書要】云:『畫能如金刀之割淨,白始如玉尺之量齊』,意為用筆要乾淨,不臃腫,不齷齪,此與筆鋒皆密也。紙擇熟宣,則吸墨慢,易於彰顯小楷之棱側;而欲書古拙風格則可擇半生熟宣為佳。墨,則以不粘紙為要,過濃則滯筆,過淡則傷神。硯,則須乾淨,無污穢即可。總之,書小楷,筆宜尖忌禿,墨宜濃忌淡,紙宜熟忌生,硯宜淨忌髒也。

三謂取法

追蹤尋緣,還原古人筆法為根本。小楷緣起兩脈,一曰經書,一曰名家法帖。經書不宜初學,為經生所書,以抄經為目的,以速度為先,筆法簡約,有書法之『原生態』之美譽,然法度欠缺,易於詬病。後者則已『雅化』,其用筆、結構皆漸趨成熟。擇帖,則依每人之喜好為佳。然須守一法則,書風個性強烈者不選,易入習慣之魔道而不拔。

初學當以明清、元小楷為啟蒙,後則上溯魏晉,古云『書不入晉終下品』。在後則可橫向或縱向,增加或篆或行,或寫經或墓誌之類,以增其趣味,由約而博,假以時日則自出面目也!

d60f73e232807f94460a64ef46f69610.jpg

▲王羲之【曹娥碑】

四謂習練

即也。小楷最忌『上下齊平、前後一等、平直相似、狀如算子』,故首入宋元明清之墨跡以求法,強其書寫性。後則直追魏晉,沉淫古法,厚其品味,添其書寫性和靈動性。一曰提升速度。小字若大字,筆畫精到為要,端莊沉着為主,慢則易於限於呆滯笨拘。【漢溪書法通解】有云:『真書過遲,難求生活。』。慢可會古人之使轉法則,然失於精神;快則易於交會古人靈動和血脈之法則,易得毛筆微妙之神態。

五謂勢態

勢態乃結構和章法。點畫之血脈映帶、筆斷意連,形離勢貫,均在此。清蔣衡【拙存堂題跋】云:『若逐筆安頓,雖工必呆』。孫過庭【書譜】亦云:『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使轉乃血脈之流動。啟動先生云:『楷書宜當行書寫,其點畫顧盼始不呆板』。故楷書當借行書筆意。章法中,其上下之大小、奇正、虛實、疏密等皆會增其動勢也。魏晉或明清小楷,時有上縮下伸,上奇下正之法,因字賦形,因時適變,變化豐富。包世臣【藝舟雙楫】曰:『古帖字體,大小頗有相徑庭者,如老翁攜幼孫行,長短參差,而情意真摯,痛癢相關。』此為和諧錯落之必須也。

六謂融匯

楷書之習練,當與行書和草書甚至篆隸同步進行之。習楷體悟行之筆法,習行則通楷書筆勢,習草則進而領會楷則。故五體書法相互融通和補充,則書法之道不難領會耶。

條皮導彈 發表於 2025-4-4 14:33 | 顯示全部樓層
【楷書築基芻議】

楷法根基,當以"取法乎上"為第一要義。觀歷代書論,習楷者多困於三點:一惑於唐楷法度而失魏晉風骨,二囿於館閣習氣而昧古人筆意,三拘於描畫字形而喪書寫真趣。今就四端詳述之:

一、明辨源流
鍾繇【薦季直表】以隸勢作楷,橫畫尚存波磔,而轉折已見頓挫,此正楷書蛻變之活化石。王羲之【樂毅論】削盡隸痕,然"每作一橫畫,如列陣之排雲"(【筆陣圖】),猶存篆籀遺意。習楷當知"楷法無定"(董其昌語),魏晉人作楷,筆勢往來如行草,此即趙孟頫所謂"用筆千古不易"之真諦。今人若只求點畫工整,是得筌蹄而失魚兔也。

二、器具精良
韋誕【筆方】云:"制筆之法,齊者不善。"擇筆當遵三要:鋒穎如"錐畫沙",腰力似"屋漏痕",副毫若"綿裹鐵"。昔人用墨講究"三停法":硯池停水,墨錠停研,筆毫停墨。今可用玄宗墨液,取其"一點如漆"之效。紙張尤忌光滑,半生熟宣最佳,使墨色呈現"蛟龍出海"之態。昔東坡用澄心堂紙作小楷,墨彩滲化如"蟲蝕木",此乃工具相發之妙。

三、取法途徑
啟功先生謂:"楷書要當行書寫。"初學可從文徵明【落花詩】入手,取其筆路清晰;繼習趙孟頫【汲黯傳】,味其使轉自然;終追王獻之【洛神賦】,悟其"外拓"筆勢。切忌先學歐陽詢,其【九成宮】如"金剛怒目",最易板滯。每日可臨【智永真草千字文】楷字部分,此乃右軍正脈,最得"空中搖筆"之趣。

四、筆法心要
小楷貴在"大字氣勢",當以"五合"為度:心與筆合,筆與紙合,紙與墨合,墨與氣合,氣與神合。執筆宜淺,腕活指實,如康有為言"五指齊力而掌心虛"。起筆須"逆入平出",收筆當"無垂不縮"。橫畫如"千里陣雲",豎畫似"萬歲枯藤",此非形容之辭,實乃運筆時筋肉記憶。每日可寫【黃庭經】數行,以"庖丁解牛"之意臨之,三年當有小成。

昔人云:"楷書如立,行書如行,草書如走。"然未聞站立者不能行走。習楷者當知,真正根基不在描摹字形,而在養就"浩然之氣"。觀【十三行】玉版,每字皆如仙人嘯樹,此即楷法真傳。若終日計較點畫位置,反失"書為心畫"之本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