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常常作為制度之用,古書之中亦是如此。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左傳·隱公元年】中所寫的鄭伯克段於鄢故事。其中有這樣一段話:『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就是說共叔段所封之地京邑不符合先王所定的制度。
制,【說文解字】中收錄的古文字形與金文字形相似,小篆字形略作簡化,左邊是一個『未』,右邊是一把刀,指的是以刀斷木、用刀裁剪樹枝,故【說文解字】言『裁也』。【淮南子】中說『是故賢主之用人也,尤巧工之制木也』,這個制的意義就來源於此。制木可以用制,其他的事物也可以用制,由此,制便引申出了制定、節制、控制、法制、形制等等意思來。
另外,小篆中又有制字,從衣從制,本義是指裁衣、裁剪,漢字簡化,以制代制,故今天之『制』其實包含了制、制兩個字。
【左傳】中說『周之王也,制禮』,所謂制禮,就是製作一系列的典章制度。最廣為人知的,便是周公制禮作樂的事。流傳至今的經典典籍如四書五經,承載着中華民族的禮樂文明,迴響着上古鐘鼓和鳴的盛況,而周公制禮作樂,更是照亮了歷史的天空,為中華民族的禮樂文化奠定了基礎,開啟了中華文明的新局面。
我們知道,周代以前,殷商時期其實是一個『率民以事神』的時代,遺留着尊神重巫的習俗,周公制禮作樂,正是將這種祭祀的禮(宗教禮儀)擴展到政治和倫理道德領域,確定了周代的禮樂制度。這個『制』,是對此前禮的一個加工和改造,增加了禮的道德內涵;這個制度,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規範、文化形態、典章制度等,是大到國家的政治、經濟,小到家庭的家庭婚喪嫁娶各個方面行為規範的準則。
『王者之製法,昭乎如日月』。無論是制禮還是製法,對於各領域各方面的典章制度而言,都應該像日月那樣明亮,照亮人們的路,也指引人們方向,如此人們才不會迷惘,才會依照禮法行事,在制度範圍內活動。
事實上,人類制定製度的目的,就是為了節制自身的言行。【周易】說『天地節而四時成;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合乎規律、適當適合的節制,有利於事物的順利發展,這一道理是人類社會和自然界普遍適用的。宇宙運轉不息,但不曾有所變異,如此,才有四季的更迭,萬物的生長;人如果能合乎天道、應於人道,以典章制度為節制,以道德法律為準繩,就能夠不傷害百姓、不浪費錢財。
無論是季節的交替還是動植物的繁衍,人類的衣食住行還是喜怒哀樂,都與節制有關,都應該有所節制。所謂有節制,是說限制不使過度,對自己有所控制,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知道底線,知道適度。人都有欲望,但人之所以為人,就在於人可以控制自己的欲望、規正自己的言行,人可以在一定範圍內活動,而不過度、不逾制。
春秋時期孫叔敖為楚令尹時,曾有老父對他說了三點,如果能做到,便可以把楚國治理好:『位已高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祿已厚而慎不敢取』,地位越高態度反而要越謙虛,官職越大處事反而要越小心謹慎,俸祿豐厚就更加不應該索取分外財物。所說的正是克制、抑制和節制,而不是放任自己的欲望,跟隨自己的衝動。這三點放在今天,依然是適用的。(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施希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