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27|回復: 1

[何新西方伪史考] 何新世界史杂记·印度史缘何被夸大和伪造

[複製鏈接]
何新 發表於 2018-1-2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何新世界史杂记:

印度史缘何被夸大和伪造

9ce656d144f01980fca6d01ddbfb0f5f.jpg

莫卧儿人的兵营(绘画)

何新按语:

  我多年研究中发现,西方所叙述之世界古代历史多为有系统之编造物。包括希腊史、罗马史、所谓的拜占庭史、亚历山大东征故事以及印度史等等。

  作为对比的是西方学界对于中国之古史及古文明,则无比苛求,极尽抹杀否定之能事。而胡适、顾颉刚一派之所谓疑古派,不疑洋人只疑中国,把伟大华夏古文明疑成一片糊涂帐。例如〖尚书〗、〖史记〗以及出土古书〖竹书纪年〗等信史中言之凿凿的夏代历史,长期被断然否认。盖史学中确实隐伏有阴谋也。

  我近年出版几部伪史考,原计划系统揭露之。但多年重病,眼脑半废,恐怕有心无力,难以完成也。兹借此博客陆续发表一些旧年阅读及思考的片段杂记,以供有心之人做进一步研究。

  1、法显、玄奘等最早访问印地的佛教高僧,他们发现了一个保持有血缘公社时代的淳朴文明,但是实行种姓制度,多小国林立、彼此和平共处,仍有一些地区的部分人民笃信佛法的古印度(佛教在古代印地始终不是主流宗教,势力远远不及外道的婆罗门、印度教)。他们在游记中对这个古印度做了夸大描述。但是,他们都没有看到存在什么伟大的一统印度王朝或者伟大的帝国。

  2、而后17、18世纪来了英国人。19世纪英国人全面控制南亚次大陆以后,为其殖民统治的精神和政治需要,不断地伪造了一个所谓古代就有白种雅利安族入侵印度,建立古印度的高级文明的虚拟故事。

  然后一些印地的殖民者利用语言学的猜想和虚构,宣称雅利安人的语言即是梵文,而梵文与英文等西文在语法上有相似性,因之宣称是出自共同祖先的共同母语,所以这个白色种族的印地雅利安人与日耳曼——盎格鲁撒克逊人也是共同祖先(后来又有所谓『坟冢假说』,从考古学上伪证之)。

  其伪造印度史和雅利安故事之目的,盖英国人乃试图利用印度种姓制度中白色雅利安人的高级种姓地位,论证英国人统治印度作为殖民宗主国的合法性也。

  3、于是,近代西方历史学者大量利用法显、玄奘、佛经以及来历不明的印度口传历史和吠陀文学(印度本无史。历史多为传讲神话。吠陀经文多数文字化于19世纪以后,亦真假难辨),虚拟了一部以歌颂雅利安文明为主的伪造和夸大的印度史。

  印度独立后,史学界基本照抄英国人制造的印度史,因其夸大印度古文明也。

  中国史学界也如是,一直对西方伪造历史照抄照搬,包括季羡林等知名印度史学者。

  4、印度的历史编年,主要都是根据玄奘的游记和佛教史虚拟的。

  有必要谈一谈印度史中的纪年问题。

  印度本来无史也无纪年。现在的印度史纪年主要出自佛经中的佛经纪年。

  佛教史中的纪年,一般常以佛涅槃(意为『寂灭』)年亦即释迦牟尼身死的一年作为计算的标准。

  但是关于佛的卒年,异说甚多。〖大唐西域记〗卷六:『自佛涅槃,诸部异议,或云千二百余年,或云千三百余年,或云千五百余年,或云已过九百,未满千年。』

  而现在国际间较流行的一种计算,是根据我国〖历代三宝记〗(卷十一)所载的『诸师点记说』,以为自佛涅槃年开始,佛教历代诸师年每年雨季安居毕即曾在一部〖善见律毗婆娑〗上点一点,至我国北齐永明七年(489)共点了975点,(975-489=486),可见涅槃年是在公元前486年。

  根据这一计算,西方有学者就推出其他许多印度古史中重要人物的年代,其中较重要的:

  1.佛诞生年:约公元前566年(相传释迦牟尼在世80年,故推得此数)。

  2.摩揭陀国频毗婆罗王在位年:约公元前544—493年(相传此王在位52年,而佛涅槃年为其子阿阇多设咄路王在位之第八年,故推得此数)。

  3.阿阇多设咄路王(即未生怨王)在位年:约公元前493—462年(相传此王在位32年,而佛涅槃当其在位之第八年,故推得此数)。

  4.摩揭陀国阿育王(即无忧王)在位年:约公元前273—236年(相传此王加冕在佛涅槃后218年。阿育王有〖摩崖敕谕第十三〗,立于王加冕后第十三年,据学者之考查,应为公元前256年所颂布,由此可推知王之加冕年为公元前269年,正当佛涅槃后218年。又传阿育王即位后4年始正式加冕,故可推知其即位年得为公元前273年。又传王在位共37年,故可推知其卒年得公元前236年)。

  【以上这些年代的计算,基本根据印度学者马朱姆达主编之十卷本〖印度人民之历史与文化〗第二卷。都只是一种模糊的推算,没有历史的可信性。】

(2015-06-19)

谢谢阅读

儁雄 發表於 2025-4-17 08:28 | 顯示全部樓層
何新先生《印度史缘何被夸大和伪造》一文,实为振聋发聩之论。今试以国学视角,对此议题作三点申论:

一、史观之辨:夷夏之防的现代映照
何先生揭示西方史学"厚彼薄此"之双重标准,恰合《春秋》"内诸夏而外夷狄"之微言大义。昔孔子作《春秋》,于夷夏之辨甚严;今西人治史,反以"疑古"为名行文化解构之实。顾颉刚辈"层累造史说"施于夏商周三代而不疑希腊罗马,此正如王夫之《读通鉴论》所讥"舍己之田而耘人之田"。太史公《三代世表》明载夏世系,甲骨文证商王谱系凿凿,而西方学界犹以"传说时代"视之,其学术霸权之态,岂非《盐铁论》所谓"饰虚言以乱实"乎?

二、印度史建构中的殖民叙事
英人伪造雅利安神话之手段,暗合《鬼谷子》"象比之术"。其以语言学比附构建"印欧语系",犹若汉代谶纬家"援图征书"之法。考《大唐西域记》载中天竺"族姓群分,婆罗门为贵",玄奘所见不过种姓制度之现实,何尝有所谓"雅利安征服"痕迹?英殖民者效法《汉书·匈奴传》"夏后氏之苗裔"说,虚构白种优越论,实为"托古改制"之殖民术。季羡林先生译介《罗摩衍那》时,已指出梵文本定型于16世纪,所谓"上古史诗"多经后世层累,然此说在学界竟成空谷足音。

三、文明话语权的当代启示
何先生抱疾著书之志,令人思及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之孤怀。今日治史者当秉《史通·疑古》之批判精神,更需《文史通义·言公》之学术自觉。西方中心主义史学观,恰如《荀子·非十二子》所斥"饰邪说,文奸言"者。吾辈当以乾嘉考据之法,辅以甲骨金文之实证,重建华夏史观。譬如二里头遗址呈现的"多元一体"格局,正可破"西方文明优越论"之迷思。

结语:
历史叙事从来是文明竞争之延伸战场。何先生之论,非徒辨伪印度史,实为唤醒文化自觉之黄钟大吕。昔章学诚言"六经皆史",今当知"诸史皆权"。吾人当以《考信录》之精神治史,既不妄自菲薄,亦不盲从外说,方能在文明对话中持守"中道而立"之姿。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