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14|回復: 0

[书法培训班] 一部三希堂,阅尽中国书法千年风流(书家必看)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8-1-2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fa6e2107c2b51679f55beb390703e99d.jpg

〖三希堂〗匾额

『三希堂』的由来

乾隆皇帝把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视为三件希世之宝, 将其珍藏于养心殿内的西暖阁,此阁原名温室,因藏此三宝,易名『三希堂』。

8906a3076fdf0e1d25ebd83db961d05b.jpg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4ccb8ee421da97900f2e3ff784ffe37a.jpg

王献之〖中秋帖〗

46c7a402d72d54c16d57f11f14e2831e.jpg

王珣〖伯远帖〗

他亲笔书写的『三希堂』匾额,至今还悬挂在墙上,匾额两侧有对联:『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豪素,指诗文著作。

点击下图可进入小程序选购哦

a6e5c9d113871e3363765d5a8ddc08a8.jpg

c8591fe462cb6948b23227d551facd85.jpg

『三希堂』内部照片

乾隆皇帝胸怀古今、博览群书、勤政亲贤。他曾说:『吾今之名此堂,谓之为希贤、希圣、希天之意』。爱贤,重德,顺法天地自然的治国之道才是乾隆奉行的『三希』真意。

〖三希堂法帖〗

乾隆十二年,乾隆皇帝令人,从内府收藏的历代名家书法中,精选名帖,聚集众工,将其模勒上石,镌刻成帖。因为帖中有三王之作,故称〖三希堂法帖〗,又称〖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所谓『法帖』,即是把名家书法集而成册, 供他人效法之帖。

刻碑要先书碑,古代书碑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书丹,就是用笔蘸朱砂,直接在石头上写字以备镌刻。

3eff49980f194f92338bcdfe175721d6.jpg

故宫藏〖三希堂法帖〗清拓本

另外一种就是模勒上石,〖三希堂法帖〗制碑就是用这种方法。

首先用透明的纸,附在原帖之上,钩勒出字的轮廓,再在钩好的纸的背面,用朱砂再次反钩出轮廓,故称为双钩。

然后覆于备刻的石头, 以纸数层叠放于摹纸上,永石均匀砑磨,使朱砂粘于石面之上,据此镌刻,而书家的原墨迹也得以完整保留。

626fed37c8f245d8a2c08d7de2ff3569.jpg

故宫藏〖三希堂法帖〗清拓本

〖三希堂法帖〗摹刻精良,卷帙浩繁,堪称巨制。制作过程,非能工巧匠不可胜任。完成后,乾隆皇帝仅精拓数十本赐与宠臣,可见对其爱怜之至。

8de92d79157503ed28bc245b38dee097.jpg
故宫藏〖三希堂法帖〗清拓本

其后,乾隆十七年,又从宫中藏品中再次精选历代名人法书五卷,摹刻上石。至此,始成完璧。但直到清末,才广为流传。目前,〖三希堂法帖〗原石共495方,均嵌于北京北海公园阅古楼壁上。

72f4749713bdf146d81d28e62ea6000b.jpg

阅古楼外景

阅古楼平面为半月形,上下两层,中间是天井。我刚刚去过,在那里没有见到原碑,只看到在天井四周陈列的一些拓片。工作人员说:『原碑不让参观。』

北海公园对此重要古迹的管理确实乏善可陈,尚不及乾隆时期的万分之一。去北海公园的网站看看就明白了,还真替这些古碑担忧。乾隆皇帝倘若知道当年精心打造的稀世珍品落得如此,估计定会『御驾亲临』。

〖三希堂法帖〗内容

法帖共分32册,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书法丛帖,集历代书法精品之大成,共收集自魏、晋至明末一百三十五位书法大家的作品,以历史顺序编纂,囊括了当时宫廷所能收集到的所有名家名作之墨迹珍宝。

33db79909fd4c67591723e48b67d24dd.jpg

阅古楼内石刻

明亡之后,许多宫室旧藏流于民间。清康熙后,多次下诏搜讨,乾隆时尤甚,致使历代名家墨宝多罗致于宫廷。故此,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孙过庭、怀素、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米芾、宋徽宗、赵孟頫等历代书法大家真迹都有集于此。

可以说研读完〖三希堂法帖〗,对于了解中国书法历史,就有了比较全面的基本认识。

中国书法的最高艺术殿堂三希堂法帖〗系清乾隆十五年敕令大学士、书法家梁诗正编刻一部大型书法丛帖,规模之大、水平之高前无古人,共收自魏晋至明末一百三十五位著名书法家作品,几乎囊括了当时清廷所能收到的所有名家名作墨迹珍品。

自魏晋至明末书法大家的名帖尽收其中。按年代顺序编次的一部书法通史。作为我国古代最高艺术成就的精品,它是我国古代书法家为我们留下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它集中国传世法书之精萃。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书法艺术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

人们既可以从中欣赏到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高古神韵,又可以用作临摹、学书的法帖它的面世既能使书法艺术爱好者获得称心的精神食粮,又使历代名家翰墨得以重光于日。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鉴赏价值、史学价值、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