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是內陸山國,位於喜馬拉雅山中段南麓,北與中國西藏接壤,東、西、南三面被印度包圍,國境線長2400公裏。尼泊爾是一個近長方形的國家,從東到西長度為800多公裏,從南到北約150—250公裏之間。
古代尼泊爾境內有很多小城邦。前6世紀,已經有人在加德滿都河谷一帶定居,後來發展成為尼泊爾境內的各個民族。
遠在公元前6世紀,尼泊爾地區就有許多古國和城邦存在。
釋迦牟尼,就是這個時期出生於尼泊爾地區迦毘羅衛國。
迦毘羅衛國(Kapilavastu),出自梵語,佛經中又譯劫比羅伐窣堵(【大唐西域記】)、迦毘羅蟠窣都、迦毗羅婆蘇都、迦毗羅、迦毗梨等,位置大約在喜馬拉雅雪山南麓尼泊爾的南界,為古代釋迦族的國都,也是釋迦牟尼的故鄉。
根據佛教的傳說,釋迦牟尼之父是淨飯王,又名首圖馱那,是迦毗羅衛城民眾推選出來的執政官,是一位剎帝利(武士階級)之王。在梵語中,釋迦可能是全能的意思。
迦毗羅衛國周邊與末羅(Malla)、迦屍(Kasi)、拘薩羅(Kosala)、摩揭陀(Magadha)、般闍羅(Panchala)和跋耆(Vajii)等尼泊爾的城邦為鄰。迦毗羅衛國疆土略約二千六百平方公裏(50x50公裏),王城周圍十公裏。國族血統純正,具尚武精神,頗受鄰國尊敬。
釋迦牟尼是淨飯王的太子,本名悉達多·喬達摩。
關於悉達多太子的生年,說法有二。一種認為是在公元前543年5月的月圓日,另一則是認為在前589年或前588年。
悉達多成年後在畢缽羅樹(佛教信徒尊稱菩提樹)下悟道,初期在尼泊爾傳道,後來南下印度地區,在恆河兩岸向人傳教。
當初隨他修行的五位尼泊爾貴族接受了悉達多的教導之後,成為比丘,也就是第一批僧侶或和尚。釋迦摩尼在其生活的幾十年中四處遊行,招收了許多弟子,佛教影響逐漸擴張。印地社會各階層和各種身份的人,紛紛都來聽他演講而成為他的弟子。
喬達摩在80歲的高齡逝世(佛教稱之為涅槃),這時他已舉世聞名,被世人尊為釋迦牟尼——全能全知的悟道者。
尼泊爾也是文殊菩薩的顯聖故地。根據梵經【斯瓦揚布往世說】所記載的傳說,現時的加德滿都谷地本來是一座名為『納格達哈』(梵語:Naga Dah,意思就是『蛇湖』)的大湖泊。
後來文殊師利菩薩來到,用劍把湖的南面一座山峯劈開,把湖水及住在湖裏的大蛇瀉走,形成了今日的加德滿都谷地。文殊菩薩就以自己的名義在這裏建立了一座城,名為曼殊帕坦,就是今日尼泊爾的德瓦帕坦。而那個把湖水瀉走的山峽,今日被稱為佐帕爾(Cophara)。
釋迦牟尼涅槃後,摩訶男(Mahanama)執政時,迦毗羅衛國被憍薩羅國毘琉璃王攻破,釋迦族被戰象踐踏,男子盡滅。毘琉璃王以大火毀滅迦毗羅衛城。釋迦牟尼的弟子此後流散於四方。
玄奘曾到過尼泊爾地區的尼波羅國以及佛誕生地的迦毘羅衛國(他稱其為劫比羅伐窣堵)。
(2015-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