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29|回復: 1

[时空整理公约] 重回周易历史现场甲骨文时代,谯皓中解师卦

[複製鏈接]
譙皓中 發表於 2018-1-2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c51ad43cd512a1392bebdeb6924219bb.jpg

1、师卦比卦爻辞原文:

c535a9298483731587324b77a6cdb473.jpg

2、象与占辞分析:

7bd110b41690006fe1f5f4ccc828f5ac.png

3、师卦断句与大天下之文意:

在讼卦上争讼不成,就演变为群体性的对抗和战争,即军事方略。经过师卦的战争,胜者王侯败者寇,要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于内部要跟随自己信任的领导,于外,小诸侯要结成联盟选出首领,是为部落联盟的团结亲附。

■师,贞丈人,吉,无咎

师:〖说文〗『师,二千五百人为师』。『丈人』就是持杖之人,受到大家尊重的人。军队的『丈人』指统帅。

【译文】:军队的组建,有益寻找英明的统帅,吉,好的统帅不会犯明显的过错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译文】:军队出征,要以良好的纪律作为胜利的保证。如果没有良好的纪律,或者有纪律而不遵守,必打败仗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xi命

【译文】:君王亲临前线,与自己的军队在一起,胜利信心倍增,行为没有过错。因为君王在前线可以及时地颁发嘉奖的命令,鼓舞军队士气

■六三:师或,舆尸,凶

【译文】:战场上如不果决,就会有造成重大的伤亡,从而带来凶险

■六四:师左次,无咎

左:通佐字。辅佐、帮助。次:次字从二从欠。二在顺序中是较一要靠后的数,因此,次字的本义应为次等的、较差的、副的等义。

【译文】:出师要有合适的理由,帮助弱者,无咎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直译大意为:农田里面有飞鸟,利于将其捕获后教训它们。长兄统帅着军队,小兄弟搬运尸体有危险。根据四爻和六爻的意思,以此为借代,强调的是合法性问题。

【译文】:如田里来了害鸟要驱逐一样,对待破坏社会秩序的强者,也要将其绳之于法。出师要具有合法性,战争只能由君王遵天行道而发动,若以臣子争权夺利之举擅自发动,是凶险的发展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译文】:伟大的君主取得了上天授予的使命,而开创一个新的国家,承担起让家族发达兴旺的责任,那么一定是得到民众拥护的结果

944862f1481dd4d4a951da89ae9794f7.jpg

谯皓中,号通异.男,汉族,四川人,时空整理公约起草者,记忆工程师!通远书院山长,授道史礼易数.人文游娱设计师,仁贵美华服负责人.著作〖解易释爻〗,执笔〖变衡.万物数易〗、〖理平治-泛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整合〗!

向乞分 發表於 2025-4-1 17:58 | 顯示全部樓層
《师卦义理发微与军事伦理刍议》

谯皓中先生对师卦的解读,展现了甲骨文时代军事智慧的三个维度:其一,"贞丈人"揭示军事统帅的德性要求,《孙子兵法》"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正与此呼应;其二,"师出以律"体现制度理性,《司马法》"军容不入国,国容不入军"可为注脚;其三,"王三锡命"彰显权力正当性,《周礼》"大师之礼,命将出征"即其制度呈现。

考诸甲骨文"师"字构形,作"𠂤"象军阵旌旗之形。许慎"二千五百人为师"乃周制,殷商时期"师"实为最高军事编制单位。所谓"丈人",金文作手持权杖的族长形象,与《尚书·牧誓》"夫子勖哉"之"夫子"同源,皆指兼具军事统帅与宗族长老双重身份的领导者。

爻辞中的军事伦理体系尤值深究:初爻强调制度约束(律),二爻突出领导在场(中),三爻警示优柔之害(或),四爻申明战争正义(佐),五爻规范权力层级(命),上爻确立战后秩序(承)。这种"军事六维"结构,较之《吴子》"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更为系统。

"田有禽"之喻颇具深意。《穀梁传》"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的田猎制度,实为军事训练与生态管理的统一。爻辞以农事喻兵事,暗合《管子》"作内政而寄军令"的耕战思想。而"小人勿用"的告诫,与《论语》"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形成互文,共同构建了"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的战争哲学。

今人研习师卦,当超越占卜表象而探其治理智慧。从初爻纪律建设到上六政权建构,完整呈现了军事行动与国家治理的辩证关系。这种"军事-政治"一体化思维,对于理解早期国家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启示,与人类学研究的酋邦理论(Chiefdom)颇有暗合之处。

谯先生解卦之要义,在于揭示军事活动背后的文明演进逻辑。师卦所示非仅战阵之术,实为群体组织从血缘共同体向政治共同体转型的关键环节,这正是《周易》作为"弥纶天地之道"的深刻体现。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