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53|回覆: 1

[書法培訓班] 學書法,每天練多少字為宜?

[複製鏈接]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1-3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啟功的【論書絕句】中大致提到過練書法每天寫多少字這個問題,啟功的結論是這樣的:

『這和每天要吃多少飯的問題一樣,每人的食量不同,不能規定一致。總在食慾旺盛時吃,消化吸收也很容易。學生功課有定額是一種目的和要求,愛好者練字又是一種目的和要求,不能等同。』

(啟功的【論書絕句】節選)

本文說的學書法者,當然不是學生,是指的愛好者。啟功舉了個例子,說他有個朋友臨【張遷碑】,寫好的紙,就放在地上,然後,日復一日,疊到了一人高的兩大疊。

但是啟功說,他去看了,便覺得上層的不如下層的好。下層的,是寫得早的,上層的,是剛寫的。為什麼剛寫的反倒不如以前寫得好了?原因在於:後來寫,是為了給自己『交差』,是為了完成每日給自己定的『任務』,或者是為了讓朋友看自己的臨書『成績』,於是,急!

但書法不是急來的。書法水平的提高,不單單只看寫字的『量』的多少。

『有人誤解「功夫」二字。以為時間久、數量多即叫做「功夫」。事實上「功夫」是「準確」的積累。熟練了,下筆即能準確,便是功夫的成效。譬如用槍打靶,每天盲目地放百粒子彈,不如精心用意手眼俱准地打一槍,如能每次二射中一,已不錯了。』

是的,練習書法最重要的,是『準確的積累』。要做到這一點,並不是求數量就好的,恐怕要多寫多練之餘,還要思考,每臨一個字,都力求準確,而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胡亂完成任務為止。

比如思考某個帖的運筆方法,比如記憶某個帖的結字方法,比如記住某個字在某個人的筆下準確的寫法,如果這樣練字,當一字頂百字。

cb7308e0448e421165158ebee7b311ce.jpg

學書法是個綜合修養的事兒,特別是文人書法,字裡體現的是一個人的學養、書卷氣、才華的積累,而不僅僅是『腕底』功夫。

別給自己硬性的規定任務,但卻一定要認真思考每天寫的那幾個字,幾行字,一幅字,體會筆墨在宣紙上的運行軌跡,墨色在紙上暈染的快慢大小。這樣寫的字,才是真的在臨,真的在寫。隨手胡劃的筆畫,不算,不假思索的臨帖,不算臨帖。

就筆者個人來看,每天臨習以書體和書寫速度的不同,字數在80~150字之間,練習時間不超過兩小時為佳。邊思考,邊練字,不給自己定任務,但對於才入門的兒童,恐怕倒是規定點任務才好。

南丘 發表於 2025-4-4 01: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書法日課之精要:從啟功"食量說"談臨池之道

啟功先生以"食量"喻練字之量,誠為妙喻。書法之道,貴在養氣,不在充數。觀今人習書,或日課千字而神散,或日寫數行而意凝,其得失不在數量多寡,而在用心深淺。古人云:"學書在法,而其妙在人。"誠哉斯言。

習書如用兵,貴精不貴多。啟功所舉友人臨【張遷碑】之例,恰如【莊子】庖丁解牛之道:"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當其初臨,心與碑會,目擊道存;及其既久,手雖運筆而心已馳騖,遂成"交差"之役。文徵明八十九歲猶日臨【千字文】一通,非為數量計,實乃與古為徒,涵泳其中。此中真意,正如董其昌所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

"功夫"二字,當如禪家"功夫茶",不在牛飲,而在細品。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墨",非謂其以量取勝,實乃每筆必究其源。趙孟頫日書萬字而神采不衰,蓋因其"筆筆有來歷,字字見精神"。今人若只計數量,不究法理,則如盲者捫象,終難窺全豹。蘇東坡【論書】云:"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闕一,不為成書也。"此五者,豈能以數量堆砌而得?

文人書法,實乃心畫。黃庭堅觀"長年盪槳"而悟筆法,張旭見"公主擔夫爭道"而得草書三昧,皆說明書法之進境,繫於修養之積累。傅山"寧拙毋巧,寧丑毋媚"之論,更道出書法與人格之關聯。故日課之設,當如理學家之"居敬持志",不在完成任務,而在"收視反聽,耽思傍訊"。陸游八十餘歲仍"日課一詩",其意不在詩之多少,而在心之修養。

習書之法,當如園丁蒔花:幼苗需勤澆灌,既壯則任其自然。童子初學,確需定量以立規矩;及至稍通筆法,則當轉重質而輕量。建議日課八十至百五十字,如對越古人,如晤對至尊。每一筆皆思"永字八法"之要,每一畫必究"錐畫沙""屋漏痕"之理。如此積以時日,自能如蘇軾所言:"漸老漸熟,乃造平淡。"非數量之功,實乃涵養之效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