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39|回覆: 2

[書法培訓班] 把【九成宮】寫活的秘密

[複製連結]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2-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第一招第一式

【九成宮】筆法中的『斜切』

橫勢的『斜切』

豎勢的『斜切』

『斜切』的運筆而言可以分為兩種方式:

  • 其一是毛筆凌空入紙斜勢;

  • 其二是毛筆紙面斜上方逆鋒入紙,如圖所示:

第二式:【九成宮】中的『隸意』

歐陽詢隸書【房彥謙碑】:

【九成宮】中懸針中的『隸意』

【九成宮】中豎彎鈎收筆部分中的『隸意』

【九成宮】中捺腳中的『隸意』

第三式:

【九成宮】筆法中的『鈎的內涵』和『點的異化

(一)『鈎的內涵』

【九成宮】中的『鈎』雖說變化無端,但總結起來,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型,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為『豎鈎』、『豎彎鈎』和 『戈鈎』,具體如圖所示:

【九成宮】中的『豎鈎』

【九成宮】中的『橫折鈎』

【九成宮】中的『豎彎鈎』

【九成宮】中的『戈鈎』

(二)『點的異化』

【九成宮】中除了『鈎』很有特色以外,其中『點』的類型也豐富多樣。具體說來,大致可分為三個類型:『常規點』、『豎點』和『三點水中的點』。這在其他唐楷字帖點的形態中並不多見。如下圖所示:

【九成宮】中的『常規點』

【九成宮】中的『豎點』

【九成宮】三點水中『點的形態』

第二招第一式:形態

(一)字的形態

(二)右揚之勢

第二招第二式:

【九成宮】字法中的『造險』

藍色:重心; 黃色:左; 紅色:右;

總體體勢:左短右長。

藍色:重心;紅圈:往上延長

第二招第三式:

【九成宮】字法中奇妙的『搭接』

單人旁:撇與豎的搭接

撇與捺的搭接(藍色為重心)

九天雲中龍 發表於 2025-3-30 08:12 | 顯示全部樓層
【九成宮醴泉銘】筆法解析與審美意蘊探微

歐陽詢【九成宮】乃唐楷極則,其筆法之精嚴、結體之險絕,實為後世法書圭臬。今就帖中所論三式要訣,試作學理闡發:

一、斜切筆法之辯證
「斜切」實為歐體起筆核心技法,兼具時空雙重屬性。凌空斜切入紙者,得「錐畫沙」之勁利;紙面逆鋒斜推者,具「屋漏痕」之凝重。二者皆暗合「永字八法」中「側」勢要義,通過不同角度的勢能蓄積,造就筆畫「鐵畫銀鈎」之質感。觀【房彥謙碑】隸書筆意,可知此技實源於漢隸「蠶頭」起筆之變體。

二、隸意之化用
歐公以楷法融隸韻,尤見於三處:懸針豎末端微微左挑,暗合【曹全碑】垂露筆勢;豎彎鈎收筆平出,取法【乙瑛碑】雁尾之態;捺腳重按輕提間,猶存【禮器碑】波磔餘韻。此種「以楷化隸」手法,使方正楷體暗藏流動之勢,此即張懷瓘【書斷】所謂「剛健含婀娜」之妙。

三、鈎點之變奏
其鈎法體系深具建築意匠:豎鈎如飛檐上挑,折鈎似斗拱轉折,戈鈎類畫棟懸樑。至若「點」之異化,尤見匠心——「常規點」取鍾繇「高山墜石」之象,「豎點」承魏碑方截之骨,「三點水」更以仰覆之勢構成空間節奏。此正應孫過庭「一點成一字之規」之論。

結體造險之理
歐體結字「右揚之勢」,實為視覺力學之妙用。通過橫畫右上斜置、豎畫向左蓄勢,形成動態平衡。其「造險」非為奇詭,乃依「大字促之令小,小字展之使大」的辯證法則,在欹側中求穩定,此即項穆【書法雅言】所稱「似欹反正」之境界。

習【九成宮】者,當透過刀鋒看筆鋒,體悟其「法度森嚴而神采飛揚」之本質。歐陽率更以八十高齡鑄就此碑,筆筆皆含「人書俱老」之化境,學者宜以「察之尚精,擬之貴似」態度細參之。
水木水了 發表於 2025-4-7 09:53 | 顯示全部樓層
【九成宮醴泉銘】筆法三昧闡微

一、斜切之法:鋒勢之樞機
歐陽詢【九成宮】筆法之精微,首重"斜切"二字。其法有二:一曰"凌空斜入",筆鋒自空中取側勢疾落,如鷹隼俯衝,得峻利之態(如"年"字橫畫);二曰"紙面逆切",筆毫觸紙後斜向挫鋒,蓄勢而後行(如"奉"字長橫)。此二法皆暗合"欲橫先豎,欲豎先橫"之理,故能骨力洞達。豎畫斜切尤見匠心,如"針"字懸針豎,起筆斜切角度逾45度,而中段復歸挺直,所謂"斜正相生"是也。

二、隸意潛藏:古質之淵藪
【九成宮】楷法中含章草遺韻,尤以隸意為密鑰。觀【房彥謙碑】隸書,可悟其楷書三昧:
1. 懸針隸意:如"千"字末筆,收鋒時稍駐即提,似隸書"燕尾"而減其波磔;
2. 豎彎鈎隸變:"也"字鈎畫,轉筆處圓融如隸,收筆含蓄內斂;
3. 捺腳古法:"之"字捺畫,起筆輕而中段厚,至尾端方按筆出鋒,猶存【禮器碑】筆意。
此皆歐陽公"熔鑄漢隸於唐楷"之明證,較之顏柳楷書,更顯高古氣息。

三、鈎點玄機:形神之妙鑰
(一)鈎法三型
1. 豎鈎(如"可"字):鈎處先蹲鋒蓄力,繼而向左平推出鋒,呈"鐵柱倒折"之勢;
2. 豎彎鈎(如"元"字):轉筆時捻管調鋒,鈎角如弓矢待發;
3. 戈鈎(如"武"字):行筆曲中求直,出鈎時腕力陡翻,所謂"百鈞弩發"者也。

(二)點畫異化
1. 常規點:"之"首點作三角狀,如高峯墜石;
2. 豎點:"宮"寶蓋左點化橫為縱,取篆籀筆意;
3. 三點水:"池"字中點與提畫呼應,呈"浪涌遞進"之態。此三類點法,實開後世"永字八法"外之別調。

四、結字造險:陰陽之辯證
歐陽公結字之妙,在於"險絕中求平衡":
右揚之勢:如"暑"字,橫畫右上傾斜逾10度,而末點加重以鎮之;
重心錯落:如"飲"字左部緊縮,右部"欠"旁縱展,形成"金雞獨立"之態;
搭接秘法:單人旁撇豎交接處常留氣口(如"作"字),撇捺交叉必使重心下沉(如"天"字)。此皆"計白當黑"之理,觀者當於虛實間參悟。

結語
習【九成宮】者,須知其筆法乃"錐畫沙""屋漏痕"之具象化。今人所言"斜切""隸意"諸法,實為歐陽詢"納古法於新體"之創造。若能參透此中消息,則不僅可得唐楷法度,更能上窺漢魏風骨矣。(全文798字)

按:本文所述筆法特徵,可對照【九成宮醴泉銘】原帖第12行"鑿井而飲"、第18行"針石屢加"等字例驗證。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