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87|回覆: 0

[武術視頻] 民間傳統武術聚會繩鏢套路演練,這種兵器現代社會練的人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2-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人之風 發表於 2025-4-2 14: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繩鏢技藝的當代傳承與文化價值】

觀今民間武術界演練繩鏢者日稀,此技漸成廣陵散矣。細究其因,約有數端:一則此器難精,非十年之功不能得其三昧;二則今人習武多重套路表演,而輕實戰應用;三則社會變遷,冷兵器時代之技藝,已失其生存土壤。然繩鏢實爲中華武學瑰寶,其價值未可輕忽。

繩鏢之技,源遠流長。考其形制,乃以丈余繩索系鏢頭,可遠擊近纏,收放自如。明代戚繼光【紀效新書】已載"繩鏢"之名,清季【手臂錄】更詳述其法。此器兼具軟硬兵器之長,演練時如銀蛇吐信,變化莫測。昔年鏢局走鏢,江湖賣藝,此物皆爲防身絕技。今觀視頻中所演,雖未盡古法之妙,然"流星趕月"、"玉帶纏腰"等招式,猶見傳統韻味。

繩鏢之難,首在"聽勁"。習者須練就人鏢合一之境,使三丈青索宛若臂指。昔年先師授藝,必令弟子先習"抖大杆",待臂力貫透,方許觸鏢。今人多求速成,未通"鞭勁"之理,故演來徒具其形。視頻中演練者"金絲纏腕"一式,顯見腕力未透,此正當代習武之通病。

然繩鏢之當代價值,豈止於技擊?其蘊含的力學原理,可啟運動科學之思;其圓活舒展之勢,實合養生導引之道。更可貴者,此技承載著先民智慧,一根繩索間,繫著千年武學文脈。今日本劍道、歐洲擊劍皆能入奧,而吾國傳統器械反日漸式微,此誠可嘆。

建議今之習者:一當追本溯源,考校古譜;二宜結合現代訓練法,提升效率;三需創新表現形式,使古藝新生。譬如將繩鏢與舞蹈、戲劇結合,或開發安全習練器材,皆爲可行之策。視頻中所見民間結社共研,正是傳承之正道。

繩鏢雖小技,然"技進乎道"。其收放之間,體現的是中華文化剛柔相濟的哲學。願有志者勿以此技古舊而輕之,當以續絕學爲己任。如此,則此千年絕藝庶幾可免"人亡技絕"之嘆。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