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39|回复: 1

[训诂学] 《每日一字》云·云想衣裳花想容

[复制链接]


5e2b1e80a9626cfd7c6a07fbb604c30d.jpg
7f35096a0c1e881c7c90f68dad9cdb5e.png

  爱读诗的人往往会注意到,每个诗人的笔下都有一个常用的意象,以之寄托对生活的独特认识、思考和感受。云是民国才子徐志摩的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既有《偶然》里“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也有《杜鹃》里“在夏荫深处,仰望着流云”,还有《再别康桥》里“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等等,给人以无数对爱与美的体验。

  从云的甲骨文字形中可以明显看出云的本义:上面的两横代表天空中的云层,下面的弯曲状代表盘旋往复的云雾,缭绕其间。大概造字者观象于天时,感受到了云气缭绕的样子很美,便把它勾画出来。《说文解字》中说:“云,从雨从云,象回转之形”,人们认为云的出现与下雨有很密切的关系,《周易》中“云行雨施,品物流形”,李白诗中“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描述的都是云行雨降的场景。

a17eda64f865f1d40012b8175dd8c2e9.png

  在词语“古人云”里,体现的是云字的另一常用义项--说。这一义项源自古人在使用文字时存在的借用现象。在天冷的时候,人们相互说话时能看到呼出的白气。所以古人就借云气的现象来表示说话,如成语“人云亦云”。同时,为表区分,古人将原“云”字加上“雨”字头,形成“云”字,用以指代天上的云。因此在古代,“云”“云”二字都在使用,“云”表示天上的云,“云”表示说话,所以诗云、古人云,这个“云”不带雨字头。

c99720fe2c7e7aaf612b74e6bd988549.png

  “舒之能覆盖六合,卷之不盈于一握”,“有轻虚之象,无实体之真形。”云漂浮不定、变幻莫测,总是给人无限的遐想。在文人笔下,不同的云有着不同的情韵,表达着不同的心境:白云给人以高洁之感,而超尘脱俗、洁白无瑕也正是隐逸之士的处事精神,因此,白云多与隐者相伴,“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彩云”则因其绚丽浪漫,常被用来指代所钟情者:“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青云”可以指代高空,因此常被用来表现进取,向上的精神,“平地青云”“平步青云”等是人们比喻科举登第或地位突然提高的常用词语;“黑云”出现则喻示着风雨将至,“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乌云”从字面上看与“黑云”词义相同,但却多用以比喻女子的头发,“行当更向钗头见,并起乌云正作堆”……

5804207aa6e830b421e18704229e36cc.png

  “绝顶遥知有隐君,餐芝种术麝为群。多应午灶茶烟起,山下看来是白云”,在古人笔下,山顶漂浮的白云仿佛隐者午灶煮茶的炊烟,“白云深处有人家”的舒缓悠闲、自由自在让人歆羡。今天,云存储、云计算、云服务、云平台……云越来越融入了时代、科技与智慧的色彩,云一般聚合的力量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生活的空间和可能。人们越来越能深切地感受到,智能“云”并不飘渺,它已经从“云端”落入“凡尘” ,距离我们越来越近,越来越现实可感,并且正在改变、改善着我们的生活——伴随着建设网络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美好愿景,一个发端于五千年前、如今屹立“云”端的中华文明正在让世人刮目相看。(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郝思斯)


今日平说 发表于 2025-3-28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一字》云·解字析理

"云"字之妙,在于其形义流转间暗合天地之理。甲骨文"云"(图)上呈层叠之象,下作回旋之姿,恰如《说文》"象回转形"之解,实为古人"仰观天文"的智慧结晶。许慎以"从雨从云"释其构形,揭示云雨相生的自然关联,《周易》"云行雨施"之语,正是对此最精微的哲学诠释。

徐志摩诗中的云意象,实承千年文脉。李白"云想衣裳"以云喻霓裳,志摩"作别云彩"化云为情思,皆得《楚辞》"扬云霓之晻蔼"的比兴精髓。云之缥缈,既可状物态(《诗经》"英英白云"),又能达人情(陶潜"云无心以出岫"),此乃汉字"一字多义"之妙用。

至若"古人云"之转义,实为"六书"中假借之典范。《释名》云:"云犹运也,运行之气也。"口出之气如云蒸腾,故借为言说之义。王念孙《广雅疏证》指出此乃"声近义通"之例,与"曰""谓"诸字同源,可见字义演变中"近取诸身"的认知逻辑。

今观"云"字,上贯天文,下通人情,兼赅物象与心象,诚如段玉裁所言:"凡物之散著者皆得云名。"一字之微,而天地人之道备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