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札记》敦煌写经小楷之美学探赜
敦煌遗书之精妙,诚如帖主所言"不藏次品"。观此组写经残纸(S.6816-6823序列),虽历千载风烟,其小楷法度仍可窥六朝隋唐遗韵。按《宣和书谱》所载"经生书"之标准,此当属"端严而秀逸"者——横画起笔多作"蚕头"之态,捺笔收锋具"磔尾"之势,恰合孙过庭《书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之要义。
细察结字,可见钟繇《荐季直表》之遗绪:字径不足方寸而筋骨内含,如"大""夫"等字主笔舒张,暗合"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令大"的智永笔髓。墨色沉古处尤见功力,想见当年沙州经生"澄神静虑,端己正容"的书写状态,非今人急就之作可比。
然需辨明者,此类写经非尽出名家之手。敦煌藏经洞文献多属"官经生"与"社邑写经"系统,其价值正在于展现中古书法传播之实态。如P.2104《妙法莲华经》题记所示"经生曹法寿写",恰证当时职业写经群体的存在。
今人临习此体,当以"敬"字为先:一须敬畏千年文脉,二须辨明经卷真伪(如避讳字、纸张年代)。建议取《灵飞经》与敦煌本互参,可悟唐人"楷法遒媚"之真谛。斯文虽残,犹胜完璧,此即陈寅恪先生所谓"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亦复兴史"的深意所在。
(按:本文考据主要依据《敦煌书法全集》《中国写本大藏经研究》等专著,凡498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