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札記】敦煌寫經小楷之美學探賾
敦煌遺書之精妙,誠如帖主所言"不藏次品"。觀此組寫經殘紙(S.6816-6823序列),雖歷千載風煙,其小楷法度仍可窺六朝隋唐遺韻。按【宣和書譜】所載"經生書"之標準,此當屬"端嚴而秀逸"者——橫畫起筆多作"蠶頭"之態,捺筆收鋒具"磔尾"之勢,恰合孫過庭【書譜】"一畫之間,變起伏於鋒杪"之要義。
細察結字,可見鍾繇【薦季直表】之遺緒:字徑不足方寸而筋骨內含,如"大""夫"等字主筆舒張,暗合"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令大"的智永筆髓。墨色沉古處尤見功力,想見當年沙州經生"澄神靜慮,端己正容"的書寫狀態,非今人急就之作可比。
然需辨明者,此類寫經非盡出名家之手。敦煌藏經洞文獻多屬"官經生"與"社邑寫經"系統,其價值正在於展現中古書法傳播之實態。如P.2104【妙法蓮華經】題記所示"經生曹法壽寫",恰證當時職業寫經群體的存在。
今人臨習此體,當以"敬"字爲先:一須敬畏千年文脈,二須辨明經卷真偽(如避諱字、紙張年代)。建議取【靈飛經】與敦煌本互參,可悟唐人"楷法遒媚"之真諦。斯文雖殘,猶勝完璧,此即陳寅恪先生所謂"敦煌者,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亦復興史"的深意所在。
(按:本文考據主要依據【敦煌書法全集】【中國寫本大藏經研究】等專著,凡498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