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24|回覆: 2

[何新西方偽史考] 何新·偽造的希臘歷史之根

[複製連結]
何新 發表於 2018-2-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何新:克裏特文明——偽造的希臘歷史之根

2d11d6904eb480cbd245119ca6f31c3a.jpg

  1、在19世紀發生擺脫奧斯曼土耳其統治的希臘獨立運動之前,歷史上希臘半島從來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獨立、自主、名字叫希臘的國家。

  古代的希臘從來沒有形成國家統一,也沒有形成獨立的主權——沒有王權、王朝和國王。

  在歷史的多數時期。希臘半島的某些部分,曾經隸屬于波斯及馬其頓帝國、羅馬帝國和東方羅馬帝國,後來隸屬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在亞歷山大征服以前,希臘半島上僅僅存在一些經濟和文化極其落後的小城邦,如雅典,全盛時期只有幾萬人口。希臘史中沒有統一的王國或帝國,因此其治權也從來沒有超越本土的統治區域。所謂偉大的史前希臘殖民史,完全是文藝復興以後的西方人根據來歷不明的『荷馬史詩』所虛構、編造出來的神話故事。在歷史中沒有真實存在過。

  2、從地理看,克裏特島位於地中海東南部,接近土耳其半島——小亞細亞和埃及,是受到小亞細亞和埃及古文明影響的地區。

64e6a1f0ef6aee1a782a1de94ca84bb7.jpg

  在文化上,克裏特島的文明是小亞細亞及西亞(包括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地區古老文明的海上分支。

  因此,西方歷史書中諸如此類的說法:『克裏特島是希臘古老文化中心、歐洲文明的發源地』,或者『克裏特島是古代愛琴文明的發源地,歐洲最早的古代文明中心』——諸如此類都是毫無歷史根據的臆說。

  在人種上,原初的克裏特人接近亞洲人屬於黑髮褐色的地中海人種,完全不屬於來自北歐的、白色的日耳曼人種。

  從行政歸屬看,克裏特島在歷史上曾經被馬其頓和羅馬帝國控制,長期是東方羅馬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行政省,與雅典希臘除了杜撰的神話關係之外沒有任何歷史聯繫。直到20世紀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前,克裏特島嶼也從來不屬於希臘管轄——二戰中,英國人佔領克裏特島,戰後將其強行劃歸希臘。

  3、實際上西方主流也承認,克裏特文明並非自生的。考古學已經指出它與埃及文明和小亞細亞及西亞文明有聯繫。

  4、所以,19世紀發現的克裏特考古文明(假定其完全是真實的,事實上其許多出土物,包括陶器的工藝近乎現代,來歷是可疑的),本來與希臘文化毫無關係。

  當希臘本土還不存在任何文明和國家政權時,克裏特島這個遠離希臘的孤島上就突然出現了一種『輝煌』的古文明——據說甚至比人類歷史一切文明更古老、更強大、更輝煌。而統治這個島嶼的是半人半神的牛頭國王——米諾斯黃金王。這一類所謂歷史故事,當神話聽聽可以消遣,當歷史相信則純屬弱智。但可悲的是——崇洋媚外思潮泛濫,近年改革後出現的中國高中2年級的歷史書,居然硬是把神話故事當成西方和希臘的信史,給中國的學生灌輸這種鬼話。

【附錄】維基百科·克裏特文明

  克裏特是最古老的歐洲文明──米諾斯文明的中心(也就是說,這裏的文明早於歐洲和希臘,而不是來自歐洲和希臘)。

  這種文明的起源幾乎不為人所知(與小亞細亞地區的古老文明有關但與歐洲無關)。

  該文明留下的文字記錄並不多,而且它們使用的是一種稱作『線性文字』的人們至今無法解讀的文字。不過,該文明留下了大量精美的宮殿、房屋、道路、繪畫以及雕塑。儘管早期克裏特歷史只留在荷馬史詩之類的神話故事中(如米諾斯、鐵修斯、彌諾陶洛斯、代達羅斯和伊卡洛斯的神話故事),史學家和詩人似乎傳達給我們了人類在克裏特島上定居的悠久歷史。最早的定居點可追溯到無陶新石器時代,人們養殖牛、羊、豬、狗等動物,並種植穀物、豆角等作物。

  公元前1450年左右,克裏特島的宮殿遭到人為破壞,可能是由於巴爾幹半島希臘人(多利安人)的入侵。從這時起希臘人成了克裏特島的主宰,並逐漸與當地原有居民融合,克裏特文明亦隨之結束。

  【中國的高二歷史教材,用根據荷馬神話虛構的克裏特偽史給中國青年洗腦】

  高二歷史第4課教學大綱 克裏特文明的未解之謎

3278541f0d2cc009e5058a83729485cf.jpg

  這個大綱作為信史灌輸給中國青少年的這些內容,都是根據來源不明、時代不知的荷馬神話,把神話中虛構的的半人半神的國王米諾斯(公牛與人體合一的怪物)當成真實的歷史人物,把神話和考古結合,虛構出貌似真實存在的古希臘歷史。

  高中教材的教學大綱這樣吹噓渲染這一神話:

  【『富麗而神秘的宮殿』 ──克裏特建築文明的『重現』】

  教材首先描述了米諾斯文明早期曾經出現的城市的繁榮,闡述了這些城市毀於災難後,富有的米諾斯人重建更加富麗堂皇宮殿的史實,然後重點介紹了倖存的克諾索斯城市宮殿建築群的建築結構和建築特色,『令人產生撲朔迷離的神秘感』。

  教材中一幅『米諾斯宮殿內部建築』和一幅『王后浴室及浴盆』實景圖片,更引發人們對3000多年前的米諾斯文明產生無限的遐思。

  (1)米諾斯文明早期的克裏特城市

  克裏特島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遺址始於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前後,受西亞和埃及文明的影響,克裏特島進入了青銅時代。公元前1900年,克裏特出現了最初的奴隸主城市國家,主要有克諾索斯、費斯托斯、馬利亞、法埃斯特、古爾尼亞、菲拉卡斯特羅和扎克羅等。其中以克諾索斯和法埃斯特最強盛,兩者修築有大道,擁有海港。至公元前1700年時,一場災難毀掉了島上的宮殿,米諾斯人重建了更加富麗堂皇的宮殿,並由克諾索斯統一全島。根據希臘神話克裏特島有米諾斯王的傳說,學者們稱克諾索斯的王朝為米諾斯王朝,克裏特文明亦名為米諾斯文明。

  (2)米諾斯文明的繁榮

  公元前1700年至公元前1450年是克裏特文明的繁榮時期,克諾索斯的米諾斯王朝不僅統治克裏特島,還包括基克拉迪斯群島。克裏特首都克諾索斯有8萬人口,加上海港共在10萬人以上。克諾索斯城的主體是龐大複雜的宮殿建築群,由於擁有當時最強大的海軍,克諾索斯城的宮殿幾乎無外患之憂,故沒有堅固的圍牆和城堡,外觀也不像埃及等地的宮殿那樣高大宏偉,走入其中的人,不會有壓抑感,而只會對其富有特色的內部結構感到好奇、感到輕鬆。

  其實,克裏特的所謂線條文字——方塊非字母文字,與中國史前及夏商周的古文字倒是驚人地相似:

11c1241d6240baa5e682ffe6e8c1fe73.jpg

  (A)克裏特島的線形文字B型,公元前1400年。

  (B)費斯托斯盤的一面。克裏特島。公元前1700年。

db06ee5d5f58590446f4417ec436c5b9.jpg

  對比中國良渚文化出土陶文:

0a057d96a988eebf58e63fbf0d6d4c8d.jpg
423b24a4cb928a4060a9c6c3e093bfe9.jpg

  浙江良渚,約公元前3300——4000年,及夏代陶文,約前2000年

謝謝閱讀

水木水了 發表於 2025-4-11 02:48 | 顯示全部樓層
關於克裏特文明與希臘歷史關係的幾點學術辨析

何新先生對希臘歷史真實性的質疑引發了學界關注,筆者謹從專業角度就相關議題進行學術探討。

一、關於古希臘國家形態問題
古希臘城邦制度確與近現代民族國家概念存在本質差異。然而,歷史學研究應當避免以現代政治標準衡量古代文明。根據考古發現與文獻記載,公元前8世紀至前4世紀的希臘世界已形成以雅典、斯巴達為代表的城邦文明體系,其政治制度(如雅典民主制)、法律體系(如德拉古法典)及文化認同(如泛希臘節慶)均顯示出高度發展的文明特徵。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戰爭史】詳細記載的提洛同盟,更證明希臘諸邦已具備區域性政治組織能力。

二、克裏特文明的考古學定位
1. 文明源流問題
現代考古學確證克裏特文明(約前2700-前1450年)與安納托利亞、埃及文明存在交流。伊文思爵士在克諾索斯宮殿發現的蓮花紋樣與埃及藝術存在關聯,線性文字A的發現更印證其與近東文明的互動。但需注意,文明傳播論不能簡單否定區域文明的主體性。克裏特文明的宮殿建築(如迷宮結構)、陶器工藝(卡馬雷斯彩陶)及宗教崇拜(母神信仰)均展現出獨特的發展路徑。

2. 人種與行政歸屬
地中海人種說符合現代人類學研究,但將人種與文明歸屬直接對應的方法已遭學界揚棄。行政歸屬的歷時性變化(羅馬行省、拜占庭軍區、奧斯曼桑賈克)不能否定米諾斯時期(前2000年)的文明獨立性。值得注意的是,希臘化時代(前4世紀後)的克裏特確已融入希臘文化圈,出土的希臘語銘文與錢幣可為佐證。

三、考古材料的可信度問題
對克裏特出土文物的質疑需謹慎對待。碳14測年技術已對主要遺存進行年代測定(如克諾索斯宮殿木樑樣本測定為前1700±50年),陶器製作工藝經實驗考古驗證符合古代技術條件。所謂"現代工藝"的質疑,實因米諾斯文明在失蠟法鑄造、彩繪技術方面的超前性所致。

四、學術方法論建議
1. 應當區分"希臘"作為地理概念與文化概念的不同維度
2. 需注意古典文獻(如荷馬史詩)的史料批判應結合考古實證
3. 文明比較研究應避免非此即彼的簡單化傾向

結語:
歷史研究貴在實證與辯證。克裏特文明作為愛琴海區域早期文明的傑出代表,其與希臘文明的關係問題仍有待更深入的跨學科研究。我們既要警惕西方中心主義的歷史敘事,也應當避免陷入文化孤立論的窠臼。唯有秉持嚴謹的學術態度,方能真正揭示古代地中海文明交流互鑒的複雜圖景。

(全文798字)
高裏永 發表於 2025-6-21 02: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克裏特文明與希臘歷史建構之關係】

何新先生對克裏特文明與希臘歷史關聯性的質疑,觸及了近代西方史學建構中的若干關鍵問題。本文擬從文獻學、考古學及文明傳播視角,對此議題作一學理辨析。

一、古希臘政治實體性質考辨
何氏謂希臘半島"從未形成統一國家"確為事實,然以現代民族國家標準衡量古代城邦制度,實有方法論之誤。先秦華夏亦曾"八百諸侯並立",然此不妨礙我們承認三代文明之整體性。希臘諸邦雖無統一王權,但通過共同語言(多利亞方言與伊奧尼亞方言差異小於先秦齊楚方言)、宗教(德爾斐阿波羅崇拜)、節慶(奧林匹克賽會)形成文化共同體,此即希羅多德所謂"希臘性"(Hellenikon)。雅典與斯巴達的提洛同盟與伯羅奔尼撒同盟,更證明希臘人已具備超城邦的政治協調機制。

二、克裏特文明的文明譜系定位
關於克裏特文明(約前3000-前1100年)的屬性問題,需明確三點:
1. 文明傳播的層累性:考古證據顯示,克裏特線性文字A與安納托利亞象形文字存在關聯,壁畫藝術可見埃及影響,此恰證明地中海文明圈的互動常態。正如殷商青銅技術可能源自中亞,文明交流無損其獨創性。
2. 人種與文化的非對應性:雖早期克裏特人屬地中海人種,但邁錫尼文明(約前1600-前1100年)的線性文字B已釋讀為古希臘語方言,證明青銅時代晚期已存在文化承繼。如同鮮卑族建立的北魏雖非華夏族源,卻成為中華文明重要載體。
3. 行政歸屬的流動性:克裏特先後受控於羅馬、拜占庭、奧斯曼是事實,但同樣適用於整個希臘半島。若以此否定文明連續性,則需同步質疑埃及文明的同一性——其曾先後被波斯、馬其頓、羅馬、阿拉伯統治。

三、考古材料的可信度問題
對克裏特出土文物"工藝近乎現代"的質疑,需注意:
1. 米諾斯文明的彩陶、金屬工藝在碳14測年與地層學上已獲多重驗證,其失蠟法青銅鑄造技術(如"持蛇女神像")與殷商青銅器同樣精湛,但工藝特徵迥異。
2. 西方考古學界對克裏特文明的埃及/西亞因素早有共識(如埃文斯1900年發掘報告),但更強調其獨創性:世界上最早的排水系統(克諾索斯宮)、獨特的"跳牛"儀式壁畫,均未在近東找到原型。

四、歷史建構的現代性反思
19世紀希臘獨立運動確存在"發明傳統"現象(如將拜占庭雙頭鷹嫁接於古典時代),但需區分兩點:
1. 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雖誤讀部分希臘文獻(如將柏拉圖【理想國】理想化),但對荷馬史詩的考古驗證(施裏曼發掘特洛伊)已證明其包含歷史內核。
2. 克裏特與希臘大陸的文明斷層(前12世紀"海上民族"入侵後衰落),恰類似中國二裏頭與商文明的關係,不能因時間間隔而否定文化基因的傳遞。

結語
文明認同如同江河,既有源頭活水,亦納百川支流。克裏特文明作為地中海文明圈的傑出代表,既吸收西亞北非養分,又滋養後續希臘文明,這種"接力式"發展模式,與華夏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異曲同工。歷史研究當避免非此即彼的簡化判斷,而應在實證基礎上,理解文明演進的複雜網絡。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