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50|回覆: 0

[中醫理論] 拜師學醫四要義

[複製連結]
白長川王續琨 發表於 2018-2-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學習中醫,自然要拜師。師者,包括典籍、醫案、同行、名家。拜師,就要懷有敬畏之心,保持謙恭之態,將老師的中醫精粹儘可能多地學到手。中醫精粹包括可言傳的部分,還包括非言傳的部分,也就是需要學生自己體悟的部分。中醫的某些認識成果,如基礎理論詮釋、診斷治療訣竅等,就具有明顯的意會性特徵,難以用語言、文字等符號形式完整地呈現出來。同那些能夠寫出來、說出來的言傳性知識相比,意會性知識也許才是學習中醫精粹中的精粹。學習者能不能成才、能成怎樣的才,與意會性知識的學習程度緊密相關。醫者,意也。意,就是清醒的意識和縝密的思考,包括感知意會性知識。因此,中醫習醫者拜師,必須在學習中有意識地捕捉和領悟意會性知識。

拜典籍為師

秦漢時期以【黃帝內經】為代表的中醫典籍,在氣一元論、陰陽學說、五行學說的哲學根基上建立了中醫基礎理論。秦漢以來,中醫理論體系不斷有所擴展、充實和完善,但其核心理論框架在長期演進中並沒有出現替代性更迭。典籍是中醫理論之本。後世從醫者學習理論知識,必須在研讀中醫典籍方面下大功夫,學懂典籍進而學透典籍。

現今的中醫學習者,擁有研讀典籍的優越條件。中醫藥院校為學生開設了【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等經典古籍的選讀或導讀課程,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學習典籍的重要性。面對文言寫就的中醫典籍,一部分學生沒有學懂,有的甚至沒有學進去,學出了厭煩情緒;另外一部分學生卻能夠學得孜孜不倦、津津有味,大有所獲。後者在學習方法上的獨到之處,是不斷地提出問題,以問題引導學習中的思考,從而發現和挖掘蘊藏在典籍之中和圍繞着典籍的意會性知識。

學貴善疑,小疑小進,大疑大進,不疑則不進。走心的學習者捧讀中醫典籍,不滿足於用白話去解釋典籍中的每個句子。從框架來說,他們可能對某個中醫理論提出各種疑問:這個理論有沒有先導理論、哲學基礎?哪個治則、治法來自於這個理論?這個理論在後世有哪些發展?為什麼能夠有所發展?從細部來說,他們也可能對典籍中的某一句話、某個概念提出諸多疑問:這句話有哪幾種有代表性的解讀方式?它們的本質差別在哪裏?這個概念都有哪些不一樣的詮釋?我對此有沒有自己的獨立見解?長長的問題鏈,引領學習者問中學、問中思,從而在中醫典籍中讀出學習中醫的樂趣,讀出沒有明言的真知。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從醫者終生以典籍為師,不僅要苦讀,更要巧讀。巧讀,就是帶着問題讀、跟着問題走。在求學期、出道期、成熟期等不同階段,讀典籍所提出的問題由寡到多、由淺入深,從醫者學而問之、讀而思之,上下求索,窮追不捨,他們永遠都有一種常學常新的新鮮感,從而可持續地捕捉並領悟典籍文本內外的意會性知識。

拜醫案為師

醫案是醫生治療疾病時有關病理、辨證、處方、用藥等的文字記載,其中凝聚着古往今來眾多名醫基於精湛醫道和純熟醫術的臨證經驗。2000多年來,中醫積累了豐富的醫案資源,為後世從醫者提供了理論指導實踐的珍貴學習範本。

清代醫學家王燕昌曾說:『名醫立案,各有心得,流傳既久,嘉惠無窮。蓋臨證多則閱理精,練事深則處方穩,此前賢醫案所以可貴也。』鍾情於中醫的國學大師章太炎指出:『中醫之成績,醫案最著,欲求前人之經驗心得,醫案最有線索可尋,循此鑽研,事半功倍。』當今的從醫者學習先賢的實踐性知識,難的是如何感悟那些浸潤在行醫經驗中的心得,弄明白經方加減、一人一方的內在道理和技巧。意會性心得往往不能用文字完整、準確地表達出來。醫案僅僅提供了追尋心得的線索,能不能獲取心得則取決於學習者『讀空白』的能力。

『讀空白』的能力,來自於有意識的培養和持續不斷的自我訓練。中醫藥院校為本科生開設中醫醫案選評類課程,借鑑法學、管理學的案例教學法,通過師生互動進行醫案分析,讓學生對豐富的醫案資源有一個概略的了解,初步熟悉醫案研讀的路數和『讀空白』的要領。『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結合自身的臨床實踐來研讀醫案,是青年從醫者提高『讀空白』能力的有效途徑。他們帶着臨床實踐中的問題,在行家的指導和點撥下有選擇地研讀醫案,通過比較、分析、綜合、演繹、歸納,反覆揣摩,舉一反三,同前輩名醫的思維相對接,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這樣才能讀出醫案空白處的無字『心得』,捕捉名醫綜合運用理、法、方、藥的奇思妙想,使自己豁然開朗,心領神會。

拜同行為師

從接受信息的角度來看,所有同行都是從醫者的潛在老師。中醫從醫者與同行的交往,有兩種基本方式,即面對面交往和非面對面交往。兩種交往方式,都可以為從醫者創造拜師的機會,關鍵是他們能不能虛懷若谷,常懷求教之心,從同行的言談、行為和文字總結中抓取有用的信息,進而獲取意會性知識。

面對面的交往,包括與同事的交談、參加學術活動聆聽發言、觀摩他人的醫療行為等。從醫者要虛心地向同行學習,特別是要逐步學會從同行的言談中聽出『旁白』『畫外音』,獲得言傳信息、現場直觀信息之外的啟迪和教益。

非面對面交往,主要是閱讀同行所寫的文章。為了不斷提高業務水平,中醫從醫者一方面要積極思考問題,圍繞實際問題撰文總結自己的學習感悟和工作體會,做研究型的中醫師;另一方面要經常閱讀同行的文章,了解本人所在專業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汲取同行的先進經驗。在當今的資訊時代,互聯網為人們獲取信息提供了極大的方便。過去,從醫者閱讀同行的文章,只能在單位圖書室、公共圖書館裏閱覽專業雜誌和報紙。現在,通過電腦、手機在家裏就可以讀到各種學術文獻。依據『中國知網』期刊數據庫的統計,目前中國學術期刊中以『中醫』作為刊名主題詞的期刊有89種,以『中西醫』作為刊名主題詞的期刊有21種。『轉益多師是汝師』,互聯網為青年從醫者創造了拜會大量老師的可能性。

如何在巨量文獻中篩選出對自己效用較高的文獻,如何在同行的文章中挖掘意會性知識,從醫者需要通過獨立思考,反覆琢磨,逐漸獲得感悟。在各個數據庫中,輸入一個檢索詞,可以檢索出數百數千乃至上萬篇相關文獻。讀文獻,不求其多,但求有用。從大量文獻中找到對自己啟發較大的文獻,可以借用行家介紹的粗讀、詳讀、取精用宏、由博反約等閱讀方法,更為重要的是從醫者要通過總結、對比、深思,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和技巧。同行的文章,通常並不介紹如何辨識學術問題、如何選擇研究路徑、如何提煉結論,獲得這些最重要的『文外』意會性知識,恰恰是最值得從醫者關注和下功夫的地方。

拜名家為師

『江山代有才人出』,歷朝歷代都有醫學名家。中醫從醫者能夠拜在名家門下鑽研醫道、演練醫術,機會來之不易,當然要倍加珍惜。中醫藥院校和研究機構的師承制研究生、中醫醫院的師承制見習醫生,就是當下獲得這種機會的幸運者。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同一位名醫的入室弟子中,成才水平各不相同,與弟子的努力程度有關,更與他們的悟性思考力的訓練程度有關。所謂悟性思考力,是指人憑藉悟性隨機地捕捉意會性知識的思考能力。在中醫藥領域,名醫、名師所知道的多於他們所能言說的,他們在帶徒過程中講出來的只是一部分言傳性知識,難以做出清晰表述的意會性知識一定比言傳性知識更加豐富。弟子通過與名家的近距離接觸,在了解名家行醫經驗、研究經驗的基礎上,不僅得到言傳中的『魚』,更要力求得到只可意會的『漁』,通過獨立思考悟出那些隱藏在行醫經驗、研究經驗之中的思維之道、學習之道、創造之道。

提高悟性思考力與獲取意會性知識,是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都依賴於學習者的積極訓練、自我修行。望聞問切四診是辨證論治的基礎,然而,學生學會四診卻並非易事。脈診的指力輕重、28種基本脈象的特徵等都沒有也不大可能有量化標準,師傅講出來的『輕取』『重取』『散脈浮大無根』『革脈弦急中空』等都是模糊詞,弟子需要在師傅的引領下反覆實踐、細心領會,掌握模糊詞的自我判斷尺度。可以說,弟子學習脈診手法、區分脈象、審證求因以及組方用藥,既是師傅教會的,又不完全是師傅教會的,因為其中那些非言傳知識是弟子自己在實踐中摸索、體悟出來的。弟子四診的準確度和組方用藥的準確度是驗證師徒二人辨證思維吻合度的最佳判據。

意會性知識難以講出來,也難以講明白。如何捕捉和領悟意會性知識,當事者講不出來,旁觀者更不可能講明白,研究者的責任在於提醒當事者留意並重視意會性知識。對青年從醫者來說,要知曉意會性知識的特殊價值,在學習和行醫中時刻保持對意會性知識的警覺性、敏感性,通過誠心討教、細心實踐、精心反思,在名家的言傳身教下,悟懂醫理、悟透醫道,將名家的看家本領和絕活兒學到手、傳下去。(白長川 大連市白長川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 王續琨 大連理工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學院)

(D)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