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67|回覆: 2

[書法培訓班] 館閣體漂亮過頭,反而顯得不足?

[複製鏈接]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2-1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82af8cf3d076227a81470561102fb181.gif

館閣體

陸潤庠 (1841~1915)字鳳石,號雲灑、固叟,元和(今江蘇蘇州)人。同治十三年(1874)狀元,歷任國子監祭酒、山東學政、國子監祭酒。以母疾歸蘇州,總辦蘇州商務。光緒庚子(1900)八國聯軍入侵,慈禧太后西行途中,代言草制。後任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官至太保、東閣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宣統三年(1911)皇族內閣成立時,任弼德院院長。辛亥後,留清宮,任溥儀老師。民國四年卒,贈太子太傅,諡文端。其書法清華朗潤,意近歐、虞。然館閣氣稍重。

在書法藝術最巔峰的晉唐時期當然是沒有館閣體的。館閣體是作為明清科舉規範化產物,是寫給明清朝廷考官和皇帝看的。但是,如果今天有人寫這麼甜的楷書,你覺得好麼?

◯【西湖風景記】◯

陸潤癢楷書

5a5cc1f93d21f47eb868b27d59681e01.jpg

c9738f55a516522409f53f3b01087140.jpg

fa2a0e09580d15c7163461e91c0f0863.jpg

ae68632f72f96af4271bf58c16a4474a.jpg

6d134c36bd199386d158f0cbea2ab32e.jpg

擴展閱讀:啟功:我哪有館閣體寫的那麼好?

▼點擊『閱讀原文』搶購優選好物

發表於 2025-3-26 04: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館閣體之雅俗得失】

館閣體之議,實關書法藝術"法度"與"性靈"千古辯證。陸文端公(潤庠)翰墨清華,得歐虞筋骨而失其神駿,此非書者之過,乃科舉制度下"以書取士"的必然結果。唐人楷法如顏魯公【麻姑壇】、歐陽率更【九成宮】,皆法度森嚴而氣韻生動;至明清館閣體,則如董玄宰所言"作字須熟後生",其病正在過熟而未能生。

考館閣體三失:一失在"勻",布白如算子,失自然之趣;二失在"媚",筆勢取悅考官,損君子中正之氣;三失在"僵",千人一面,泯滅書家個性。然其亦有三得:得法度之精嚴,得筆力之圓健,得格式之典範。文徵明、沈度輩尚能於規範中見性情,後學則徒摹其形,遂成桎梏。

今人若效此法,當如啟元白先生所言"透過刀鋒看筆鋒",取唐人法度而非清人皮相。昔蘇子瞻論書謂"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此中消息,正是解館閣體困局之鑰。要之,書法貴在"有法而不為法縛",若陸公墨寶,觀其奏摺楷書可知廟堂氣象,然較之晉唐真跡,終隔一塵矣。

(全文498字)

註:本文依錢泳【履園叢話】"書法分南北宗"說,參康南海【廣藝舟雙楫】論干祿體得失,兼采白蕉【書法十講】筆意論。
懋松 發表於 2025-4-14 14: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館閣體書法之美學辯證】

館閣體之爭議,實為藝術標準與實用功能之辯。陸潤庠書法"清華朗潤"之評,已道破其審美特質。此體肇端於明代台閣,至清而臻於極軌,乃科舉制度下"楷法遒美"標準之具象化呈現。其審美核心在於"中和"二字——筆法須合歐陽詢之峻整,結體當得虞世南之溫潤,墨色須如朝露含光,章法必若星陳宿列。此般法度,非功力深厚者不能為。

然今人詬病其"甜媚過甚",實未解其中三昧。館閣體之精妙,正在於戴着鐐銬起舞。觀陸文端公【西湖風景記】,橫畫如孤舟之橫江,豎筆若蒼松之擎天,轉折處暗藏顏筋柳骨,而整體氣韻仍保持廟堂之莊肅。此等"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恰是儒家"文質彬彬"理想的視覺呈現。

啟功先生"不如館閣體"之謙辭,反揭示當代書法之困境。今人作楷,或刻意求拙而失法度,或狂怪求新而喪文雅。反觀館閣大家,如梁詩正、張照輩,皆能在嚴苛規範中注入個人風神。陸潤庠楷書雖存"台閣氣",然其點畫間流動的士大夫雅韻,豈是今之任筆為體者所能及?

至若晉唐無館閣體之說,乃倒果為因之論。右軍【黃庭經】、魯公【多寶塔】,何嘗不是當時之"館閣體"?藝術高峰時代之"法度",經歷史沉澱後即成後世之"教條",此藝術史演進之常理。今人臨池,當師館閣體之精嚴法度,更須追慕其背後"致廣大而盡精微"的士人精神。筆墨之道,終究是"技進乎道"的修行,非徒形式之爭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