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70|回復: 0

[书法培训班] 笔锋运行的两个维度

[複製鏈接]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18-2-1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笔锋运行的两个维度

e1e5afb4b70987f036d6dc7f4675fcae.jpg

毛笔(主要是笔毫)的运动是在时间中完成的一系列动作,所以把握笔毫的运动形式必须考虑到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

在时间维度,笔锋运行有缓急之别。在书写过程中的毛笔并非一味地在做匀速运动,而是表现着或舒缓或急促的节奏感。正草隶篆不同字体之间、不同书法家之间、同一书法家的不同作品之间、同一书家同一作品的不同部分之间,节奏感往往多有不同。书法作品中的点画是笔锋运行的『轨迹』,静态的笔墨形式中蕴含了动态的『势』,这种被感受到的动势与创作时笔锋的运行状态密切相关,我们甚至可以通过点画形式去大体上追溯创作的程序。

在有形的空间形式中看到无形的时间流动,就像从皱起的『一波春水』看到『风乍起』。没有哪一种造型艺术像书法这样富有时间性,正如姜夔〖续书谱〗所说:『余尝历观古之名书,无不点画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

孙过庭〖书谱〗说:『至有未悟淹留,偏追劲疾。不能迅速,翻效迟重。夫劲速者,超逸之机。迟留者,赏会之致。将反其速,行臻会美之方。专溺于迟,终爽绝伦之妙。能速不速,所谓淹留。因迟就迟,讵名赏会。非夫心闲手敏,难以兼通者焉。』

对书写节奏的把握至关重要,若失于急,则点画浮滑,若失于缓,则点画滞涩。古人评书有『沉著痛快』一语,此种境地至为难得,沉着则难于痛快,痛快又难于沉着。获致『沉著痛快』的境地不仅需要自由把握缓急之间的相互转化,更在于缓处能畅达,急处能沉稳,所谓『行处皆留,留处皆行』(包世臣〖艺舟双楫〗)。

40e50b0cd0edba7d419dd18a4a865211.jpg

在空间维度,笔锋的运动有四种基本形式:平动、提按、倾侧、绞转。

笔锋在平行于纸平面的方向划动,称为平动,平动又可大体分为直行(在平行于纸平面的方向划直线)和转动(在平行于纸平面的方向划曲线)。古代书法理论多有『使转』的说法,如孙过庭〖书谱〗说『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环盘纡之类是也』。『使转』造成了毛笔在平动中的直行和转动。

34b7237f69f8417bf5b66035b4128d9a.jpg

笔锋在相对于纸平面的方向抬起和落下,称为提按。书写一个点画,起笔时自然要按下,收笔后自然要提起。但是提按绝非仅仅出现于点画的起收之处,在行笔的过程中,笔锋亦可能有起伏。黄庭坚行书和草书中的震颤其实是由行笔过程中微妙的平动和提按共同构成的。

15414ade1c158adb6ac121f5ece98c3b.jpg

平动和提按是两种基本的笔法类型,没有平动和提按,书法作品便无从产生。对于古人法帖中的很多点画形态,如果我们不能对书法家的平动、提按动作仔细揣摩,就很难掌握其要领。

50f569d1788590057f998208b4aa691e.jpg

比如,〖丧乱帖〗中的『丧』字,每一个笔画都写得圆劲饱满,如果你将这个字分拆成几笔来临摹,每写一笔就离开纸面,然后再写下一笔,那么肯定很难临得像。事实上,从入笔之后,笔毫几乎始终没有离开纸面,只不过笔毫在纸面上来回牵引的痕迹被接下来写出的笔画覆盖了而已。

书法家往往在纸面上完成了一个比较复杂的平动连带提按的运笔过程,而有一部分笔痕被另一部分笔痕所覆盖,于是有的笔痕隐没,有的笔痕显扬,真可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12e564701945ee20e318a5316ebdf2b0.jpg

为了追求点画形式的丰富性,书法家还可以让笔管连带笔毫以管心为轴转动,这样的笔锋运动称为绞转。书法家常常是通过手指捻动笔管来实现绞转的,有时也可能会有腕的转动。绞转与平动中的转动有别,因为它们围绕的轴心不同。转动类似于地球的公转,而绞转类似于地球的自转。

3c71a69538ce4ba13f290136c6e7e2a2.jpg

绞转的笔法不仅可以运用在点画的运行过程之中,也可运用在点画与点画承接时的空中过渡阶段。如此运笔,可在短时间内让笔毫的多个面与纸张摩擦,从而产生丰富的点画效果。绞转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然而如果作书者拘泥于此,则反被其误。

当书法家在握笔行进之时,笔管连带笔毫并非从头至尾保持在一个方向。你当然可以费些力气始终让毛笔与纸面保持一个角度(比如垂直),但这肯定是一种笨拙的做法。真实的情形是,书法家可以让毛笔变换与纸平面的角度。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带来正锋与偏锋的变换,一方面可以带来顺势与逆势的变换。我们将毛笔(主要指笔毫)或直立或倾倒的运动形式称为『倾侧』。

5b18a62e7185f7f7b87e9985b2aadd75.jpg

我们沿着点画的轨迹划出一个垂直于纸张的面,如果笔管连带未着纸的笔毫立起的方向大体上处于这个面之中,那么这样的运笔可以称为正锋行笔,如果笔锋偏离这个平面倒下,就可以称为偏锋行笔。

姜夔〖续书谱〗说:『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出,一起一倒,一晦一明,而神奇出焉。』如果要保持正锋运笔,并不需要死死地让笔管与纸张垂直,关键是要让笔管连带未着纸的笔毫大体保持在这样一个面中。其实,无论是中锋、侧锋,还是正锋、偏锋,都还可以有顺势与逆势的变化,而这同样是由笔锋的倾侧造成的。

55062185efa9f1321ef20bd600747756.jpg

笔管连带笔毫的倾侧带来逆势与顺势的变化,当笔管连带笔毫竖立的方向相对偏向点画行进的方向时,我们称其为顺势;当笔管连带笔毫竖立的方向相对偏向点画行进的反方向时,我们称其为逆势。

顺势行笔较为轻便,逆势行笔却可增加笔毫与纸张的摩擦力而让点画显得厚重有力。

古人书论多强调逆势,包世臣〖艺舟双楫〗说:『石工镌字,画右行者,其錞必向左。验而类之,则纸犹石也,笔犹钻也,指犹锤也。……锋既着纸,即宜转换。于画下行者,管转向上。画上行者,管转向下。画左行者,管转向右。是以指得势而锋得力。』

53df5a245eea5221c35f8afea3e134b2.jpg

逆势行笔,多可得沉着之趣。比如王铎书法沉雄矫健,当与其善用逆势有关。然而『逆』只是一种『势』,若机械地操作,反而失势。刘熙载〖艺概·书概〗说得好:『要笔锋无处不到,须用「逆」字诀,勒则锋右管左,努则锋下管上,皆是也。然亦只暗中机栝如此,著相便非。』

093c82fde6b791658433cc3932bae907.jpg

73f84fe7df6f7b51d4edf93b33a9a8ee.jpg

毛笔的平动、提按、绞转、倾侧,以及运行过程中的缓急,构成了其运动的全部内容。书家对诸多用笔方式的选择多有不同,有的书家多用绞转而让点画显得丰富,有的书家很少使用绞转而让点画显得简洁。对于同一种用笔方式,书家与书家之间、书家不同作品之间也相互不同,欧阳询使用提按的幅度和褚遂良明显有别,怀素〖自叙帖〗与〖小草千字文〗行笔之缓急也明显有别。

6c883f7be7cfb35a329b36e8d57c4c9d.jpg

f997f689bc1129b2bf9ddeeff7b1d508.jpg

『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孙过庭〖书谱〗)动态的用笔塑造出静态的点画形态,点画形态构成了书法艺术的基础形式。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