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肇於東漢,始於隸書草寫其間,簡化筆畫,省去隸意,增其頓勢或鉤挑而成。曹魏鍾繇於此最高古,實現轉換,後被推爲楷書之祖,【宣示表】【賀捷表】爲其代表,其構方而自然嚴密,筆法略有隸意。東晉小楷多傳『鍾繇法』,二王爲後世立下楷則,使小楷之筆法、結體實現審美轉換,盡脫隸意成爲巔峰。至唐,則轉入森嚴法度中不能自拔,書寫規範至極致也。魏晉小楷,乃書法人一生追求之經典,那裡,是楷書藝術的源泉。何謂楷書之根? ▲鍾繇【宣示表】 ———— / 一謂觀念 / ———— 予當轉變『楷爲楷,與別體有別而獨立,不融不學而無大礙』之繆見。楷爲行之啟蒙,草之根基,古法盡在楷則中也,失此當是習書之憾也。 ———— / 二謂工具 / ———— 合適之工具,習之事半功倍。一曰易於逼近古人,而曰易於得心應手。筆易擇硬毫或兼毫,筆肚豐而筆鋒健者爲佳:筆肚豐,貯墨多,則不會頻繁沾墨而干擾筆勢之流暢及書寫之迅捷;筆鋒健,則提得起、按得下,隨倒隨起,乾淨得落。 馮班【鈍吟書要】云:『畫能如金刀之割淨,白始如玉尺之量齊』,意爲用筆要乾淨,不臃腫,不齷齪,此與筆鋒皆密也。紙擇熟宣,則吸墨慢,易於彰顯小楷之棱側;而欲書古拙風格則可擇半生熟宣爲佳。墨,則以不粘紙爲要,過濃則滯筆,過淡則傷神。硯,則須乾淨,無污穢即可。總之,書小楷,筆宜尖忌禿,墨宜濃忌淡,紙宜熟忌生,硯宜淨忌髒也。 ———— /三謂取法 / ———— 追蹤尋緣,還原古人筆法爲根本。小楷緣起兩脈,一曰經書,一曰名家法帖。經書不宜初學,爲經生所書,以抄經爲目的,以速度爲先,筆法簡約,有書法之『原生態』之美譽,然法度欠缺,易於詬病。後者則已『雅化』,其用筆、結構皆漸趨成熟。擇帖,則依每人之喜好爲佳。然須守一法則,書風個性強烈者不選,易入習慣之魔道而不拔。 初學當以明清、元小楷爲啟蒙,後則上溯魏晉,古云『書不入晉終下品』。在後則可橫向或縱向,增加或篆或行,或寫經或墓誌之類,以增其趣味,由約而博,假以時日則自出面目也! ▲王羲之【曹娥碑】 ———— / 四謂習練 / ———— 小楷最忌『上下齊平、前後一等、平直相似、狀如算子』,故首入宋元明清之墨跡以求法,強其書寫性。後則直追魏晉,沉淫古法,厚其品味,添其書寫性和靈動性。一曰提升速度。小字若大字,筆畫精到爲要,端莊沉著爲主,慢則易於限於呆滯笨拘。【漢溪書法通解】有云:『真書過遲,難求生活。』。慢可會古人之使轉法則,然失於精神;快則易於交會古人靈動和血脈之法則,易得毛筆微妙之神態。 ▲陸晨雁,小楷,【小窗幽記】選錄作品尺寸:54×33cm ———— / 五謂勢態 / ———— 勢態乃結構和章法。點畫之血脈映帶、筆斷意連,形離勢貫,均在此。清蔣衡【拙存堂題跋】云:『若逐筆安頓,雖工必呆』。孫過庭【書譜】亦云:『真以點畫爲形質,使轉爲情性』。使轉乃血脈之流動。啟功先生云:『楷書宜當行書寫,其點畫顧盼始不呆板』。故楷書當借行書筆意。章法中,其上下之大小、奇正、虛實、疏密等皆會增其動勢也。魏晉或明清小楷,時有上縮下伸,上奇下正之法,因字賦形,因時適變,變化豐富。包世臣【藝舟雙楫】曰:『古帖字體,大小頗有相逕庭者,如老翁攜幼孫行,長短參差,而情意真摯,痛癢相關。』此爲和諧錯落之必須也。 ▲陸晨雁,小楷,【小窗幽記】(局部) ———— / 六謂融匯 / ———— 楷書之習練,當與行書和草書甚至篆隸同步進行之。習楷體悟行之筆法,習行則通楷書筆勢,習草則進而領會楷則。故五體書法相互融通和補充,則書法之道不難領會耶。 ▲陸晨雁,小楷,【汲黯傳】(節臨)作品尺寸:35×83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