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32|回复: 2

[书法培训班] 书法家最怕看到这8句话!

[复制链接]
书法自学 发表于 2018-2-11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已经完全过去,过去这一年来,无论是书法爱好者还是书法家,都要思考这一年学到什么,进步多少,得到什么又失去了什么?最近有人总结当代书法家现状,浓缩成8句话,言辞犀利但又没毛病,被刷屏,看看是哪8句话让奋斗在书法圈的书法家们,感到惭愧。

1

满纸唐诗宋词,自己却没文化

文化是书法的根,很多人今天来个“上善若水”“博雅达观”明天再写个“开卷有益”“真水无香”。书法写得是遒劲刚健,但是书家们知道这些词的出处、更深层次的含义以及现实意义么?

37b9705b5b0a76581417e8e96125ccf3.jpg

2

遍地都是“书法家”,却找不到自己的家

“书法家”这三个字,不仅代表了会写毛笔字,真正的称之为家的书法大师,能够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有着“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境界。而不是整天嚷嚷我是学王羲之、苏东坡、米芾、赵之谦的,却完全没有自己的风格。

ccd5b7015ff625309262236737cd5015.jpg

3

满街都是书协会员,却少有经典佳作

中国现在有数万计的书协会员,你说你对书法有多么高深的领悟,为啥不着书立说、流芳百世呢?很多书法家,让他们写字,那是挽襟提笔、跃跃欲试,七个不服、八个不忿。但问问大家:写过什幺正儿八经的理论文章,谁敢站出来?

5e0ed957ee084ef4c87c8c96a76a8473.jpg

4

到处都是江湖大师,却撑不起一个家

会写几个毛笔字,今儿找各大媒体做宣传,明儿东拼西凑出本书,还非把一些书法名人拉上,事先也不跟人家商量商量?喜欢书法无可厚非,但必须理智,自己掂量掂量自己有几下子三脚猫功夫。这些钱省下来,给家里老婆孩子、父母置办点东西,自己多买点文房用品下下功夫临临帖多好,您非要“扶贫”,你说谁有啥办法?瞎子都能气冒眼珠子。

4eb2f208604d6cae2160044f8871d588.jpg

5

天天都是创作出新,可就是不临帖

有些吃老底的书法家,守着二三十年前的底子不再前行,倚老卖老,尤其是那些江湖大师们,每天绞尽脑汁创作、出新,美其名曰:符合新时代的书法、道家、禅学、武术学、厚黑学…创新一定是在嚼透古典以后才能谈的事儿,传统都不会,创啥新哪?走还没学怎么地道呢,就要玩马拉松了。不管是什么真假书法家,还是少叫唤、多临临帖吧。

1e1bbf546672fdba675a6fa8ecd86246.jpg

6

人人都是书法家,书法学者却一个不见

书法写得不错的在民间确实不少,可在当今地方书协里真正写的好的却极少见。心态不对,整天忙着和一些书法大佬拉关系入展,入展了、获奖了就开始四处奔走,真正留给自己研习书法的时间根本没有。这种状态如果真出了大师才真正奇怪!真正的大家首先是学者!

23c4e3bcae67b0fad636ba56e0aabba6.jpg

7

满纸的《心经》,却少了心性

书法家往往对《心经》都情有独钟:“一看落款:沐手抄经... 佛在心里,不在手上。”佛是心性,不是手上的细菌。或者经常写《兰亭》,心里真的有魏晋人的风流、风韵与风骨么?

c4278f759738e92054396ec251c6f011.jpg

8

字字都是“真情流露”,却没有灵魂

书法之所以“神”,是因为她是艺术家性情表达的载体。但现在却有很多人为了迎合市场、迎合某个群体,整天写的东西甚至连自己都感觉乏腻,但却趋之若鹜、乐此不疲。这不就是瞎子得眼病——怎么治?

武曲村伎 发表于 2025-3-31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当代书艺之弊》

书道之衰,非技之衰也,乃道之衰也。今观所谓"八句箴言",实为针砭时弊之良药,直指当代书坛三病:

一曰"无根之艺"。书者以笔墨为戏,终日书"上善若水"而不知老庄之旨,录"博雅达观"未通圣贤之心。昔东坡论书云"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今人却以抄录代创作,以形质代神采,岂非买椟还珠?

二曰"无我之相"。书协遍地,而风骨凋零。米南宫"刷字"之痛快,鲁公"屋漏痕"之凝重,皆从胸中流出。今之书家开口必称法帖,落笔尽是前人窠臼,正如石涛所讥"泥古不化者,是识拘之也"。

三曰"无道之器"。江湖大师招摇过市,以怪力乱神为创新。赵宦光《寒山帚谈》早有警示:"凡书忌作意,作意则俗。"今人或以竹筷代笔,或以头发泼墨,此非书道,实乃杂耍耳。

昔人论书,首重"心正则笔正"。今欲矫此三弊,当以学问养其气,以哲思铸其魂。张怀瓘《书断》有言:"深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吾辈当思:若无文化为根,风格为干,德行为养,纵使笔走龙蛇,不过皮相而已。

书道千年,岂容浪得虚名者亵渎?愿与同道共勉。
唐侏 发表于 2025-4-16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当代书艺八弊——兼答"书法家最怕的八句话"》

此帖所言八弊,诚为当今书坛沉疴。余不揣浅陋,试以六艺之教析之:

一、"文质相离"之弊
书家题"上善若水"而不知老庄"几于道"之旨,写"博雅达观"未通《文心雕龙》"典雅者,熔式经诰"之义,此《论语》所谓"文胜质则史"也。昔东坡书《赤壁赋》必自作文,米南宫题跋皆出己意,今人当效之。

二、"师古不化"之弊
赵孟𫖯云"用笔千古不易",然其书终成松雪体。今人标举二王而不得其"龙跳天门"之势,摹拟苏米未解其"石压蛤蟆""风樯阵马"之趣。此正如董其昌所讥"如屋下架屋,愈见其小"。

三、"学术空疏"之弊
《书谱》有言"不入其门,讵窥其奥"。今之书协会员多如牛毛,然能如康南海著《广艺舟双楫》、沈尹默撰《书法论》者几何?白蕉《书法十讲》至今犹在,当下书家当汗颜。

四、"江湖眩惑"之弊
《法书要录》载"笔阵图"七条,未闻以杂技炫世。今人书不足观,乃假媒体造势,此庄子所谓"寿陵余子学步邯郸"耳。不如归而临《圣教序》一通,尚可得右军皮毛。

五、"创变失据"之弊
张怀瓘《书断》分神妙能三品,皆自"穷微测妙"得之。今人未谙《兰亭》八柱,妄言"禅书""武道",岂非韩昌黎所讥"小学而大遗"?白石老人衰年变法,亦在"摹古三十年"之后。

六、"功利熏心"之弊
《历代名画记》云"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今之书家奔走展赛,较之蔡邕写石经、颜鲁公祭侄稿,岂非霄壤?黄宾虹言"大家不参展",诚哉斯言。

七、"经教分离"之弊
抄经贵在"收视反听",今人写《心经》而心驰旁骛,此非智永禅师"退笔成冢"本意。弘一法师书经,一字一观想,方得"不即不离"三昧。

八、"学者精神"之失
昔人谓"书者如也",观傅山"宁拙毋巧"之论、启功"透过刀锋看笔锋"之说,皆学者本色。今当重建"书学"传统,使笔札复归"六艺"之教。

要之,书道衰微,不在笔墨,而在学养。若能以经史为骨,以诗词为韵,辅以金石考据之功,则所谓八弊,不攻自破矣。愿与诸同道共勉之。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