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75|回復: 2

[书法培训班] 写好对联书法的妙方!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8-2-1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书法对联作为特殊样式的古文体,千百年来被广泛书写,运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成为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之一。书写对联之于笔法、墨法的要求与书写诗文等一致,章法上却有着自身的特定要求,其幅式、章法受着文体特性和实用功能的双重制约。

da654cd4f310cdb72fceace9e80c9939.jpg

中国书法包括篆(甲骨文,大、小篆)、隶(汉碑及秦汉简帛书)、楷、行、草(章草、今草)五种书体,它们都可用来书写对联,进行再创作。鉴于对联书法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往往融为一体,为便于观者识读联文,其中楷、隶、行三种字体被书者普遍采用。由于不同书体具有各自的美学特征,本文探讨对联书法的章法,便要了解各种书体的体势特征。

各种书体的章法布局

楷书

主要指唐楷和魏碑(另有晋人小楷、写经体等),属于规范、整齐、静态的书体。书写对联时,字占一格,一般竖成行,横成列,也可竖成行,横不成列,但字形大小基本一致。若取纵势,则可加大行距,缩短字距,令行气紧凑。也可放宽行距、字距,以求通篇布局疏朗匀停。

隶书

成熟定型的汉碑隶书也属整齐、静态的书体,字形多呈扁方,书写对联字占一格,不论正方格还是长方格,都使联文自然成横势,即竖排行间紧密,而字距较大,横列明显,这是隶书特有的章法形式,也可字占扁方格,使竖、横间距基本相等,形成横竖均匀的布局。汉简、帛书字形长短不一,大小参差,有的竖、撇、捺恣纵奇肆,则宜取纵势作书,不求横列整齐,但需上下联行数相等,行距一致,起收基本平齐对称。

行书

行书是以楷书为基础,糅入一些草书的写法,化繁为简,点画萦带,字势连绵,笔意活泼,字形大小可随势伸缩,形成美观易识,书写流便,颇具实用与鉴赏价值的书体。因其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体势的动静、流驻有较大的回旋余地,故又有行楷与行草之分行草对联可利用字势连绵,结体自由活泼的特点,章法上只求上、下联整体均衡,气韵贯通,彼此照应,不求每一字每一局部对称,以便在整体基本对称中尽可能形成参差、错综的章法变化,更好地发挥行草书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草书

包括章草和今草。章草是汉隶的草书化,书法史上的章草名作有三国皇象〖急就章〗、索靖〖出师颂〗、陆机〖平复帖〗等。其体势特点字字区别,布列整齐,字距均匀,字与字不相连属,体型化扁为方,点画出现圆转、萦带,捺画及部分横画保留波磔,体势静中有动,动静相生。章草写联,章法可参照行楷书为之。

篆书

不论甲骨文还是大、小篆,都是各自独立,不相牵连,属于静态书体。其中小篆字形偏长,石鼓文偏方,但字形均大小整齐均匀。甲骨及钟鼎等字与字则有大小、长扁、欹正的差异。其书联可分别参照楷、隶章法为之。

阿弥佗佛 發表於 2025-3-29 09:18 | 顯示全部樓層
《对联书法章法要义刍议》

对联书法乃"诗书双绝"之艺,其章法要诀当以"文体为经,书体为纬"。诸体之中,楷隶行三体最宜联语,盖因其"识读性"与"艺术性"相得益彰。今就章法布局析之如次:

楷书贵在"经纬分明"。唐楷宜取"九宫格"法,字居格中,行距倍于字距,如欧阳询《九成宫》之森严法度。魏碑则可参"纵势章法",行紧字疏,如《张猛龙碑》之峭拔气象。小楷联尤重"横无列而竖成行",观文徵明《离骚经》可见其妙。

隶书章法要在"横势舒展"。汉碑联语当以字距宽于行距,取《礼器碑》"燕尾"之势,横画舒展如展翼。简帛隶书可破格为之,行间错落若《马王堆帛书》,然需守"横平竖直"之本。

行书章法最忌"状如算子"。当以王铎"轴对法"为圭臬,中轴贯气而左右呼应。字组间以"牵丝"为血脉,行间以"虚实"为呼吸。苏东坡《寒食帖》"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之意境,尤宜长联布局。

要之,联语章法当"因体制宜":篆书贵圆融,草书重气贯,皆需与联文内容相表里。昔年沈尹默先生云:"对联如人立,双足并立而气脉相连。"此中三昧,诸君当于笔墨间细细体味。
严刑厘 發表於 2025-4-15 20: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对联书法的章法要旨与书体运用》

对联书法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其章法布局需兼顾文体特性与实用功能。笔者以为,不同书体的体势特征决定了章法处理的差异性,今就五种书体分而论之。

楷书章法当以"匀整"为要。唐楷魏碑之规整特性,宜采用"纵有行横有列"的经典布局,如欧阳询《九成宫》之严谨法度。然亦可取"纵有行横无列"之变体,如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之行气贯通。尤须注意字距行距之辩证关系:紧缩行距则气脉凝聚,舒展间距则意境空灵。赵孟頫《胆巴碑》楷书联可为典范。

隶书章法重在"横势"经营。汉碑隶书之扁方结体,宜强化横势排列,取《礼器碑》"竖密横疏"之典型章法。简帛书则可突破界格,参以纵势,如《居延汉简》之错落有致。需谨记:虽字形长短不一,然上下联之行款须严格对应,此乃对联文体之本。

行书章法贵在"动静相宜"。行楷对联当如米芾《苕溪诗》之"不激不厉",行草联则可效王铎之"连绵取势"。尤须把握"三要":整体对称中求局部变化,字组连绵时保单字辨识,墨色枯润间见节奏韵律。文徵明行书联堪称典范。

篆书章法则以"肃穆"为宗。小篆宜取《峄山碑》之匀净布局,甲骨文当效董作宾之契刻意趣。需注意:篆书联虽字字独立,然通过笔势呼应、空间留白,仍可形成气脉流通。吴昌硕石鼓文联足资取法。

草书章法妙在"虚实相生"。今草联可参怀素《自叙帖》之"一笔书"气韵,章草联宜法索靖《月仪帖》之"字断意连"。要诀在于:行轴线摆动须上下呼应,墨色对比要主次分明。祝允明草书联尤得此中三昧。

综而论之,对联书法之妙,在于既遵循各书体固有法度,又能因势生变。书者当深研历代名联,如梁同书楷书联、伊秉绶隶书联等经典,揣摩其章法精微。更须明白:章法之变,终为文意服务,若离文求形,则失对联之本真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