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59|回复: 0

[诗词赏析] 每晚品诗|鹰隼莫相猜

[复制链接]
每晚品诗 发表于 2018-2-14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归燕诗

《唐》张九龄

海燕虽微渺,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作者

张九龄,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汉族,韶州(今广东韶关市)人。

注释

海燕:在中国古代,把比较宽阔的水域均成为海。“海燕”即指燕子。

虽微渺:虽然卑下低贱。

亦:也。

泥滓(ní zǐ):泥渣。

贱:卑贱。

玉堂:玉饰的殿堂,宫殿的美称,这里暗指朝廷。

绣户:华丽的居室,隐喻朝廷。

时:时而。

双:成双。

华堂:与上文“绣户”同义。

竞:竞争,争夺。

鹰隼(sǔn):鹰和雕,泛指猛禽。

莫相猜:不要猜忌。相,一方对另一方(发出动作)。

译文

海燕虽然是细微渺小的,趁着春天也只是暂时回来。

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

便一日数次出入华堂绣户,衔泥作窠。

海燕无心与其他动物争权夺利,鹰隼不必猜忌、中伤。

赏析

该诗首联“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从海燕“微眇”写起。诗人作为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名相,是以直言敢谏著称的,因而遭到李林甫等毁谤,从此以后,玄宗渐渐疏远张九龄,在开元二十四年那年被罢相。诗人在此借“海燕”之“微眇”来隐喻自己微贱之身,暗含着自己不像李林甫那样出身华贵。对句“乘春亦暂来”,这一句承上“海燕”而来,表面是说,海燕乘着春天的美好时光而来,即使时间不长但也来了。诗人借燕子的春来秋去来暗示自己在圣明的时代暂时来朝廷做官。一个“暂”字,不仅说燕子也已经来了,同时也暗示了自己来朝为官时间不长。这一联,诗人通过景物的描写,寓情于景,抒发了自己为民做事,忠于朝廷的情怀。

颔联“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这一联承上联想“燕子”而来。出句“岂知泥滓贱”中,“泥滓贱”喻指李林甫之类的小人。燕子衔泥筑巢,而不知“泥滓”之贱。这里,诗人借此暗示自己对李林甫这样的小人还认识是不太清楚。一个“贱”字,不但写出了李林甫这样的卑微,也表现出诗人对李林甫之流的厌恶。出句“只见玉堂开”,这里,诗人以燕子出入“玉堂”之中,衔泥作窠的辛苦,比喻自己在朝廷为相而日夜辛劳之状。诗人以物喻人,不但形象生动,而且含蓄蕴藉,不但引起读者的思考,而且也给读者以审美想象的空间。

颈联“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这一联紧承颔联中的“玉堂开”而来。在对偶中,具体表现出自己为朝廷效忠和大度的胸襟。诗句中的“绣户”、“华堂”和前面的“玉堂”都是隐喻朝廷。“双”即指诗人和李林甫两人。“时双入”即每天双双(指诗人和李林甫)进入朝廷。这里,诗人表现了自己没有把李林甫当成有敌意的人,从而表现出诗人为了朝廷而忘记个人的私事,也表现出诗人为朝廷、为国家而所具有的开阔心胸。出句“华堂日几回”中的“日几回”即每天进出几次。这里,诗人通过数量词表明了工作的繁忙景象——来去匆匆,更表现出对朝廷忠心耿耿。

尾联“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这一联集中表现出诗人对朝廷的忠诚而忘却自己之情。出句“无心与物竞”,意思是说,我没有心思和精力与外物竞争,实际上表明了诗人尽心工作,为朝廷效力。末句“鹰隼莫相猜”,这里,诗人表面写的“猛禽”,实则是诗人在告诫李林甫之流,我无心与你争权夺利,不必猜忌,更不必中伤(也许哪天我要退隐了)。那时候,朝廷大权已经落在李林甫手中,张九龄自知不可能有所作为,不得不退让,但心中不无牢骚和感慨。这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吊张曲江序》中称张九龄被贬之后说:“有拘囚之思,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郁然与骚人同风。”可见,诗人张九龄在面对强敌对手时,清醒与明智,也看出张九龄在文学创作中的巧妙——以物喻人,含蓄蕴藉。

真衣 发表于 2025-3-29 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归燕诗》品鉴札记

张九龄此作托物言志,以微渺海燕自况,实为盛唐政治寓言之上乘。全诗四联八句,章法谨严而意蕴深婉,诚可谓"温柔敦厚"诗教之典范。

首联"微眇"二字最宜玩味。燕本微禽,而冠以"海"字,顿生浩渺之气,暗喻诗人虽居卑位而怀远志。"乘春暂来"四字尤见功力,既合燕之候鸟本性,又暗含"圣主恩深暂许归"(白居易句)的政治隐喻。史载开元二十四年,九龄罢相前夕,玄宗仍赐白羽扇以示眷顾,此联或即暗指此事。

颔联"泥滓""玉堂"之对,实乃全篇警策。燕子衔泥本为天性,而诗人偏言"岂知",将物性提升至人格境界。玉堂绣户,非指物理空间,实喻中枢要地。《唐会要》载九龄执政时"每见帝,极言得失",此联正见其不以出身寒微为意,唯以报效朝廷为念的士大夫精神。

颈联"双入""几回"的重复意象,暗合《周易》"终日乾乾"之义。张说评九龄"如轻缣素练",观此联可知其虽处政治漩涡,仍保持从容进退之态。尾联"无心与物竞"五字,既是向政敌的剖白,更是儒家"君子不争"的人格宣言。鹰隼喻李林甫辈,着一"莫"字,柔中带刚,尽显"温柔敦厚而不愚"(朱熹语)的诗教精髓。

此诗之妙,在于将《离骚》香草美人之传统,化为平实典雅之唐音。其政治寄托不露痕迹,物我交融无间,较之鲍照《野鹅赋》、杜甫《孤雁》等同类题材,更得"怨而不怒"之旨。九龄诗"雅正冲淡"的特质,于此可见一斑。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庚辰月甲辰日|黃帝4722年三月初八日申時|(寒食節) 2025/4/5/週六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