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沒有『書法家』一說,書法只是文人墨客必備的一項基本技能。能寫一手好字一直被視爲讀書人的『門面』。
2、書法作品之於古人並不是出於我們今天所說的『創作』,而是一種實用性『書寫』。古代的讀書人大多都能寫一手說得過去的好字,即便差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如那些佚名的墓誌碑刻、簡冊帳簿等等文字即屬於此種類型。
3、書法在古人眼裡絕不是一門獨立存在的藝術,故曰『書爲小道』。古人所認爲的『大道』指的更多是能夠『修齊治平』的治國安邦之道。古人心目中的『大道』就需要用翰墨文章來表達,文章是思想的載體,而書法是文章的工具。
4、是書法成就了文章,而文章也深深影響著書法。文墨並作,相輔相成,互爲表里,不可缺一。即便是活字印刷術產生之後,也絲毫沒有取代文人墨客的手工書寫。
5、現在完全不同了,先有了硬筆,其便捷易帶的特點迅速取代了毛筆,而家用電腦的普及又進一步取代了硬筆,『無紙化』辦公時代的到來,書法無奈地從日常書寫領域徹底地退出了。社會也不再將書法作爲對讀書人的普遍要求,而學科的進一步細化和西方科技的引入,甚至連讀書人的含義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6、當下社會的讀書人很大程度上已經不能視之爲是傳統意義上的文人了。眼下從事書法者的社會身份、知識結構和對書法的態度等,是千差萬別,和古人相比,具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也就是說,書法所賴以生存的社會生活土壤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文』與『墨』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分離了。
很多學問功底很紮實的專家學者毛筆書寫水平都很稀鬆平常,尤其是一些名牌大學的教授,書法水平與民國時期簡直無法相提並論,用江河日下、一落千丈來形容毫不爲過。而一些書法水平較高者,卻在學問著述方面顯得十分單薄,綜合修養缺乏厚重感。而更多的『書協會員『們,儘管在展覽上取得了很多耀眼的成績,但文學素養的普遍低下已經是一個早已達成的共識。
7、當下的書法展覽,就成爲了對古人詩詞、文章的抄寫大比拼。有的甚至滿紙錯漏、訛誤百出而不自知。我們只能看到作者們書寫的『技』,看到『墨』,卻看不到屬於自己的『文』,很難感知得到作者的內心世界。
於是,就有人提出,書法是書法,文詞是文詞,兩者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繫,甚至認爲書法完全可以脫離可識讀的文字內容而存在。說書法是筆墨線條的空間分割構成,與書寫內容何干?!這些論調,終歸還是受西方當代藝術思潮之影響太深所致。當然,將此作爲一種不乏前衛性的藝術探索,似乎無可厚非。因爲這種實驗的成功與否並不會對傳統意義上的書法造成什麼致命的傷害,而如果將這種論調作爲是對中國書法未來發展的主流導向,則是對傳統優秀文化的根本背叛,其結果也將是不言而喻的。
8、當『文』與『墨』分離之後,書法就被陷於一種十分尷尬的境地。『技術』的成分越來越加重,而『道』的成分卻越來越模糊。書法的『道』一部分存在於點畫筆墨之中,一部分則隱含在作者的思想裡邊,依靠特定的文詞彰顯出來。它是可以被人們感知的,卻又無法使用準確的語言來表達清楚。也就是『道是不可言說的』,正所謂『道可道,非常道』是也。但它又確確實實在影響著書法筆墨線條的表達。
換句話說,我們看古人的作品,文墨互爲一體,感覺醇厚、質樸,富有文氣、詩意,意蘊豐富,底氣十足。而看時人的作品,則有墨無文,未免單薄。寫得好的雖點畫之間饒有古意,然終究感覺缺少點什麼,不能勾起人們耐久玩索、反覆把玩的興趣。
9、古人的作品之所以具有恆久魅力,除了其精湛的書內功夫之外,與古人豐厚的書外功夫及其人格魅力具有很大關係。書法與傳統的文學、哲學關係更爲切近,而與現代數學、物理關係不大。
『爲學日益,爲道日損』,技法技巧上的條分縷析儘管有利於學習,但卻未必會有利於日後的飛躍性提高。因爲他們培養的還是『技術型』人才,在人文領域就顯得捉襟見肘。而書法恰恰就是這樣的一門神奇的藝術,不講求技術肯定不行,但只講求技術甚至過於講求技術也肯定不行,還需要有精神層面的東西。
10、文墨相合是中國書法的優良傳統,『先器識而後文藝』,先文後墨始終是對一個真正的書法家的根本要求。
如果只是對古人的碑帖描描畫畫,而對古人的其他學問或者不甚瞭然,或者囫圇吞棗,一知半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恐怕是很難從根本上改變目前這種尷尬局面的。
11、古人所謂『文人墨客』,就是指文采飛揚、筆精墨妙的人,書法家首先必須是文人。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在很多人的認爲中, 『書協會員』就是書法家。書協會員真的可以算是書法家麼?我覺得只要把現在的書協會員和民國及民國以前的書法家做一比較,你就會明白『書協會員』是不是書法家了。
這只不過是特殊的歷史時期在特殊的社會背景下的一種特殊現象,並不能作爲一種具有歷史延續性的書法家的認定標準。
12、文墨分離的實驗性探索絕不會成爲中國書法的主流,因爲一旦抽空了『文』,『墨』也就會隨之乾癟,變得是那樣的莫名其妙起來。好的書法作品,還是要文墨相合,文詞高雅精妙,書法技法嫻熟,相生相發,從而產生奇妙的詩畫意境,使人產生審美愉悅和思想啟迪,但它又不是單一的印刷體詩文和不可識讀的筆墨線條之組合所能取代的。
中國書法之所以千百年以來長盛不衰,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筆墨線條能夠隨著書寫者受書寫文字內容之影響而產生思想情緒的波動而發生各種意象變化,能夠更加淋漓盡致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旦剝離了中國傳統的『文』,書法就會失去它的靈魂,成爲一種被西方藝術改造過的另類。即便人們還將它稱之爲書法,但它還會是我們曾經心馳神往的那個書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