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36|回覆: 1

[書法培訓班] 初學者常見的敗筆形態圖解

[複製鏈接]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3-9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常見的敗筆形態

c944894ccdcbbc92d49758ba4c8c7244.jpg

2a4444149f2577c2c8e3b6ce72450d60.jpg

▌鼠尾:常出現在撇畫上,似老鼠的尾巴,樣子不好看。主要原因是用筆無力,輕浮在紙上,飄滑而去。毛筆在運行時有提無按,不得撇畫用筆要領所致。書寫撇畫應用筆沉着,向下的按力均勻,筆鋒送到頂端,由粗向細的過渡要緩慢自然,中鋒用筆。

9e0a09db9cc743852afee9db85b8f646.jpg

▌牛頭:像牛頭狀。主要是筆頭墨水過多,造成漲墨過甚。或是筆鋒轉駐過重,下按之力太大,而出鋒太快,提鋒大疾所致。故在書寫時,筆頭濡墨不宜過多,下按之力根據字的大小適可而止。

0c2a881696a788ade7efcfe1b57e2770.jpg

▌柴擔:樣子與蜂腰差不多,但又不是『蜂腰病』,確切地說是『柴擔』,或叫『扁擔』。兩頭粗中間細,所不同的是-整個筆畫有較大的彎勢,這種病筆大都表現在橫畫。因此,應逆入折鋒,往右運行,以平橫為主,按力不要大下壓,根據結體需要略作彎勢時,適可而為,不能過甚,收筆頓筆回鋒,注意法度。

7f75ea522aba16cefad4515b6837dd9b.jpg

▌折木:指筆畫收筆處猶似折斷的木頭,參差不齊,圭角盲生,完全違背了點畫收筆的法度與要求,用筆時沒有作回鋒處理,只是輕提飄掃而書。故書寫時,要耐得住氣,心思泰然,筆筆送到,該回鋒時必定回鋒,切不可偷工減料。

8e27d874599880d3e322997547c98844.jpg

▌聳肩:與鶴膝不同的是,聳肩以方折為主,雖然有楷書的『折味』,但過於高揚,故作姿態,與下方的豎畫過於懸殊,不能自然過渡。與左方的橫畫亦失去比例,不能達到協調與一致。故在書寫時應予以重視,防患未然。

8de88b040d96f5a7dc94b01045aa0b1a.jpg

▌蜂腰:這種病筆出現在彎鈎、豎畫及橫畫等筆畫中。兩頭渾圓粗大,而中間細柔,像蜂腰式。這種病筆的發生,常常是起筆和收筆下按過重,不注意中鋒運行,造成中間和兩頭比例失調。故書寫時,要提按平穩,用力勻稱,出鋒自然。

d06508c28c8ec2e369f543a8e9882b5a.jpg

▌釘頭:釘頭與牛頭不同,它宛如一顆釘子,頭大身子小。一般係指力失控,隨心所欲而致。這種情形應盡力避免。

f4894091d6049f82a4a6806946346c4e.jpg

▌鋸齒:鋸齒病筆一般是使用偏鋒不當而致,以撇畫者居多。稍不注意,其它點畫亦有可能出現『鋸齒病』。它的主要特徵是一邊光滑,一邊帶齒狀,也有兩邊帶鋸齒狀的病筆。要克服這種現象,必須強調中鋒用筆。

d2e9cefbd2371e1c27ede964734339d7.jpg

▌尖棱:落筆過於露鋒,致使點畫呈尖角銳棱,張牙舞爪,失去了點畫圓潤含蓄的遒麗特點。要記住『逆入回出』的道理,可方圓兼備,但不能有『尖棱病』。

74eb67c8696a1897839a8ffad6100a2b.jpg

▌垂尾:筆畫的捺腳最後應順勢向上提,顯得飽滿有精神,充滿形象與姿態。如果筆力向下,倒垂滑出,則會造成『垂尾』病。捺腳在楷書中是很重要的主筆,當毛筆在駐筆趁勢踢出時,轉捻下按的動作不能過大,在頓按提鋒過程中,上邊保持平直,下邊裹鋒上提,筆力要到位,保持捺腳的造型美。

4b7c4dae6d3056cdf48951e8da433513.jpg

▌竹節:點畫似竹節狀。這是因為對點畫形質認識模糊,用筆不當所致。經觀察可知,下筆逆入方位不夠正確,筆鋒轉駐時大生硬,而中間運行過於上提,收筆應提鋒時卻下按,使點畫失態,盲生圭角。『竹節』在大多數楷書中系病筆,但在某些魏碑法帖中,有所應用。

fe878ef115165e1186e0a55c82436f2e.jpg

▌脫肩:轉折處脫開,筆斷意斷,互不關聯,既『脫肩』又『塌肩』,與『聳肩病』恰好相反。脫肩病筆字形字貌上嚴重失真,系缺乏讀帖與缺乏臨帖所致。對結體的形質缺乏認識,故在書寫時必須認真讀帖,懂得布白,掌握間架組合技巧,避免這樣的病筆。

1fd6094dde9ed3b81abd573122d59160.jpg

▌柳葉:筆畫似柳葉形狀,俗稱『柳葉病』。一般來說這在楷書中是不允許的,在顏真卿的【勤禮碑】帖中,有些長撇呈兩頭尖中間粗狀,但它過渡自然,反差不大,具有長撇的特點與優美形象,兩者之間有根本性的區別。點畫成了柳葉狀,也就成了病態。所以在臨習時,要入帖,在出帖創作時,點畫要更剛勁遒麗,形質優美。

唐言幾 發表於 2025-4-17 10:28 | 顯示全部樓層
【書法病筆芻議】
習書者常困於敗筆而不自知,今觀休竹客先生所輯病筆圖譜,深契古人"九病"之說。余不揣譾陋,試以六朝筆法論析其本,兼補前賢未備之處。

一、病筆成因三要
凡病筆之生,不外乎三端:用筆失度、使墨乖方、心手相戾。王右軍【筆勢論】云"倘一點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正謂此也。鼠尾、垂尾之弊,實為腕力不濟,未悟"屋漏痕"真諦;牛頭、釘頭之態,則是墨法未通,違逆"帶燥方潤"之訓。

二、諸病辯證
1. 形質之病:蜂腰、柴擔同屬中截虛怯,然蜂腰因提按失衡,柴擔緣弧勢過甚。顏魯公【述張長史筆法】"努不宜直,直則力敗",恰可解此二厄。
2. 氣韻之病:折木、尖棱看似筆法之失,實乃氣脈中斷。黃庭堅謂"字中有筆,如禪家句中有眼",若收筆倉促,便是"無眼之禪"。
3. 意趣之病:聳肩、鋸齒之態,最見書者刻意求奇之弊。米南宮【海岳名言】"無刻意做作乃佳",可為此類病筆針砭。

三、矯治要訣
1. 五步糾偏法:
察:懸帖於壁,退而觀之
摹:雙鈎填墨,體會原跡
較:以燈影疊,勘驗差池
改:單字精臨,百遍為度
驗:隔日復書,觀其進退

2. 墨法四候(以治牛頭、漲墨):
"硯池欲深,研墨欲稠,蘸筆欲飽,運鋒欲暢"(董香光【畫禪室隨筆】語)。尤當注意"殺墨"之法,以筆尖蘸清水破濃,可免漲滯之患。

四、進階心要
昔人云"病筆乃良醫",習書者當以敗筆為鏡。蘇子瞻【論書】謂"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須知諸病皆生於執著。若能以【書譜】"智巧兼優,心手雙暢"為念,則牛頭鼠尾皆成渡河之筏矣。

文末附啟功先生【論書絕句】為結:"用筆何如結字難,縱橫聚散最相關。一從證得黃金律,頓覺全牛骨隙寬。"願習書者參透此中三昧,自能避諸般病筆而登堂入室。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