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36|回覆: 1

[書法培訓班] 『大米』的字看多了,『小米』的字你見過沒?

[複製鏈接]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3-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米友仁

(1074-1153)

米友仁,米芾長子,一名尹仁,小名寅哥、鰲兒,黃庭堅戲稱他為『虎兒』,並贈古印和詩:『我有元暉古印章,印刓不忍與諸郎,虎兒筆力能扛鼎,教字元暉繼阿章。』故字元暉,晚號懶拙老人。原籍襄陽(今屬湖北)人,後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與其父稱大、小米。

———— / 米友仁書法欣賞 / ————

38304834609e5ea242325e20aa590299.jpg

米友仁【手札】

94906534782b827e56a51c7e33e82e5e.jpg

米友仁【動止持福帖】

米友仁早年即以擅長書畫知名,徽宗宣和四年(1122)應選入掌書學。南渡後,官兵部侍郎,敷文閣直學士,高宗趙構曾命他鑑定法書。但對鑑別書畫『往往有一時附會迎合上意者』。善行書,人謂其雖不逮其父,然如王、謝家子弟,自有一種風格。他和其父米芾,均為收藏家、鑑賞家。

20a3ba680f34c962119411f391d6e5fe.jpg

米友仁【文字帖】

其山水畫,如【雲山深意圖】,墨鈎細雲,滿紙浮動,山勢拖迤邐,隱現出沒,林木蕭疏,屋宇虛曠,烘鎖點染,有風雨雲煙之勢。自題【瀟湘奇觀圖】長卷中說:『夜雨欲霽,曉煙既泮,則其狀類此,余蓋戲為瀟湘,寫千變萬化不可名神奇之趣。』明董其昌曾攜此圖往游洞庭湖,驚嘆米友仁的寫生本領,說:『舟次斜陽,篷底一望空闊,長天雲物,怪怪奇奇,一幅米家墨戲也。』傳世作品有【瀟湘奇觀圖】卷,現藏故宮博物院;

fcd13208abe0ec8594063a0c8fd3ad46.jpg

0f50c191c36036f0875dd123c67d2d83.jpg

3cbbfe1b10394533ace1d482d0182a2e.jpg

126808fe06acda3fa0a9bf6f7a186358.jpg

米友仁【瀟湘奇觀圖題跋】

湯紂 發表於 2025-4-4 01: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米氏書學之"大""小"相承與異趣】

米氏父子在中國書畫史上並稱"大小米",然二者藝術造詣實有同源而異流之妙。米友仁(1074-1153)雖承家學,然其書道既得南宮法乳,復能自出機杼,誠如黃山谷所譽"虎兒筆力能扛鼎",其藝術實踐恰為宋代文人書畫"尚意"傳統的生動註腳。

一、筆法淵源與家學承變
米友仁書學根柢深植於其父米芾"八面出鋒"之法,觀其【動止持福帖】,猶見刷筆迅疾、振迅天真之態。然較之乃父"風檣陣馬"的激烈跳宕,小米用筆更顯溫潤含蓄,如【文字帖】中"頓挫收束處皆存晉人格",此正董其昌所謂"雲卿(米友仁)得法於海岳(米芾),而渾厚過之"。其結字取勢雖承襲"米家山水"般的欹側跌宕,然整體章法已由"集古字"的刻意求工轉向自然疏朗,恰似其水墨雲山"滿紙浮動"的意境。

二、書畫互參的美學特質
米氏父子皆擅"墨戲",然小米將書法用筆更深融於繪畫。其【瀟湘奇觀圖題跋】中,渴筆飛白與濃墨暈染交替,線條如"屋漏痕"般滲透紙素,與畫面煙雲變滅之景形成互文。這種"以書入畫,以畫潤書"的創作思維,在【雲山深意圖】題款中尤為顯著——字跡的虛實濃淡竟與遠山近樹的墨色層次暗合,可謂"六法"與"八法"的完美化合。

三、藝術史定位再審視
後世常謂小米"不逮其父",實未察其獨造處。米芾書風如"快劍斫陣",而友仁則似"綿里裹鐵";父重"勢",子尚"韻"。故宮藏【手札】可見其晚年筆法漸趨蒼拙,所謂"懶拙老人"之號,正是褪盡鉛華後的返璞歸真。其鑑定法書雖有"附會迎合"之譏,然【瀟湘奇觀圖】自題"千變萬化不可名神奇之趣",恰揭示了宋人"格物致知"與"游心藝事"的雙重追求。

要之,米友仁藝術之價值,非僅在於"小米"之謂,更在其承續家學而能別開生面。其書風中的雲煙氣象與文人情致,實為宋代文人書畫從"尚法"向"尚意"轉型的重要見證。今人觀其墨跡,當於"大米"的雄強外,更識"小米"之沖淡,方得宋人藝術精神之全貌。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