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93|回覆: 1

[家庭教育方法] 一張家庭教育對照表,涵蓋了所有孩子教育難題,價值連城

[複製連結]
學霸 發表於 2018-3-1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什麼是好的教育?

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暴力型教育?

還是,尊重孩子天性,任其自由成長的放任型教育?

或是,給孩子物質富足,爲孩子包辦一切,不讓孩子吃一點苦的溺愛型教育?

孩子的表現就是一面鏡子,折射出來的其實是家庭教育和家長自身的問題,我們不妨一 一對照來看。

孩子的表現

家庭原因

自卑、懦弱

父母其中必然有一人是苛求之人

(干涉型家庭)

喜歡暴力或奴性十足

有一個喜歡打罵的家長

(干涉型家庭)

膽小害羞

管得過多,時常責怪,包辦代替

(干涉型家庭)

不善良

父母必有一個人缺乏同情心

(暴力型家庭)

不懂是非

必有一個專制,喜歡替孩子做決定的家長。或是一個不明事理的家長。

(干涉型家庭或溺愛型家庭)

小心眼

缺乏寬容的家庭環境,指責是這個家庭的主基調

(干涉型家庭)

不上進

父母對孩子要求過高,或父母對自己要求過低

(干涉型家庭或放任型家庭)

懶惰

父母替孩子做得太多

(干涉型家庭或溺愛型家庭)

喜歡埋怨

必然有一個負面思維的家長

(干涉型家庭或暴力型家庭)

脾氣暴躁

必然有一個家長脾氣不好,習慣通過發火這種不良方式與人溝通

(干涉型家庭或暴力型家庭)

自以爲是

父母溺愛的必然結局

(溺愛型家庭或放任型家庭)

不會關心人

父母寵愛過度,不讓孩子表現

(溺愛型家庭或放任型家庭)

不快樂整天板著臉

夫妻不和或父母與孩子關係緊張

(干涉型家庭、暴力型家庭或放任型家庭)

過於敏感、多疑

家庭不包容,缺乏溫暖

(干涉型家庭或暴力型家庭)

不喜歡學習

家長不愛學習或者不認爲學習有多重要

(干涉型家庭、暴力型家庭、放任型家庭或無文化型家庭)

冷酷、孤僻

必然有一個放任不管或喜歡暴力的家長

(放任型、暴力型家庭的結果)

自私

必然有一個溺愛的父母

(溺愛型家庭)

由此可見,對孩子暴力相加,只會讓孩子脾氣暴躁、缺乏同情心,孩子也容易暴力無情;溺愛孩子,會讓孩子變得自私、懶惰、不懂得關心別人;對孩子干涉過多,孩子會缺乏自理能力、自卑、膽小和懦弱;……

3bbbe711013d2f5e299fa463aa88d4d0.jpg

當孩子出現各種問題的時候,家長應該怎麼做?

孩子的問題

家長怎麼辦

在孩子出現問題時

通過學習想辦法解決問題

當孩子犯錯時

首先思考是否家長教育出現什麼問題,對孩子循循善誘

孩子不愛學習時

我需要先變成一個好學的人,以身作則

孩子不獨立,太沒有主見

我應該放手讓孩子鍛鍊,自己做決策

孩子性格不好

我要提高自身修養,不要在家裡發脾氣

孩子小心眼

我要成爲一個胸懷寬廣、大度的人,給孩子示範

孩子沒有上進心

我要成爲有上進心的人,帶孩子一起執行成長計劃

孩子叛逆

我要努力和他成爲朋友,一起學習玩耍

家長希望孩子成爲怎樣的人,自己必須先要成爲這樣的人。

好的教育,應該是父母通過孩子這把鏡子,不斷發現自我、修正自我、挖掘自我,並用新我來爲孩子做示範和表率。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要不斷的修煉自身,跟孩子一起學習成長,成就更好的自己和孩子。

松禪 發表於 2025-4-7 23: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家庭教育之本末相濟之道】

家庭教育之要義,當以【周易】"蒙以養正"爲綱,以【禮記】"教學相長"爲目。今觀此對照表,雖列症候詳實,然未及根本。吾試以三才之道論之:

一、天時:教育當循"時中"之道
【論語】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暴力型教育如盛夏酷暑,傷其根苗;放任型似寒冬凋零,失其滋養;溺愛型若梅雨綿延,腐其根基。管子曰:"時則動,不時則靜",父母當觀孩子氣稟,如農人察四時,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各有其序。

二、地利:家庭當爲"厚德之土"
【孟子】言"居移氣,養移體",表中所謂干涉型、暴力型、溺愛型,皆失中道。朱子【家禮】云:"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家庭當如坤土厚德,寬嚴相濟。曾國藩教子"剛日讀經,柔日讀史",正是剛柔並濟之典範。

三、人和:教育貴在"反求諸己"
【大學】言"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爲本"。表中"家長怎麼辦"諸條,實爲治標之策。王陽明【訓蒙大意】指出:"大抵童子之情,樂嬉遊而憚拘檢。"父母當如明鏡,先正己身而後照人。顏之推【顏氏家訓】載:"夫同言而信,信其所親",身教重於言傳,此千古不易之理。

今之父母常患三病:或如表中所示簡單歸因,此爲一葉障目;或求速效之術,此爲緣木求魚;或執一端而不知變通,此爲刻舟求劍。當記【菜根譚】"攻人之惡毋太嚴,教人之善毋過高"之誡,以"中和"爲度,以"仁愛"爲心,以"智慧"爲眼,方是教育根本。

結語:家庭教育如園丁育苗,不可拔苗助長,亦不可任其蔓生。當如【中庸】所言"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父母修己安人,子女自能成器。此中真意,非對照表可盡述,惟在日用倫常間體認而已。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