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10|回覆: 2

[中醫養生] 感冒不是只有風寒和風熱,別漏了體虛

[複製連結]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18-3-1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仰望岐黃 中醫 性命 心靈

有的人患風寒感冒後就有汗,這是體虛的表現,臨床上稱爲虛人感冒,也就是體虛感冒。與治療一般感冒使用辛涼解表或辛溫解表藥有所不同的是,治療體虛感冒不宜使用作用強、

劑量大的藥物,而且必須應用補氣或滋陰的藥物,以扶持正氣。否則一味服用辛溫解表藥,出汗過多,造成身體越來越虛弱。

體虛感冒的兩大類型

體虛感冒主要分爲氣虛感冒和陰虛感冒(含氣陰兩虛感冒)兩大類型。

▼氣虛感冒

症狀:身體素虛,抵抗力低,平時易出汗,不耐風寒。一旦感受風寒,證見惡寒較重,發熱,頭痛身楚,鼻流清涕,常纏綿日久不愈,咳嗽,痰白,咯痰無力,氣短懶言,反覆易感,舌淡苔白,脈浮而無力。

治療:氣虛感冒用一般感冒藥療效不好,應當以扶正祛邪,益氣解表爲主。臨床對症的中成藥是參蘇丸、人參敗毒膠囊等。

溫馨提示:風熱感冒者不適用,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陰虛感冒(含氣陰兩虛感冒)

症狀:發熱,微惡風寒,乾咳少痰,口乾,咽喉疼痛,五心煩熱,少汗,頭昏,舌紅少苔,脈細數。

陰虛感冒者,既有發熱、微惡風寒、有汗、頭昏等風熱感冒的症狀,又有口乾咽痛、久咳少痰等肺胃陰虛的表現。

治療:臨床上沒有直接治療陰虛感冒的中成藥,因此具體用藥以醫生診斷爲准。

7fe5e3be8c758103187ab93c6e0a8999.jpg

體虛者如何預防感冒?

春天咋暖還寒,溫度變化大,而過度疲勞、睡眠不足、沒有生活規律的體質虛弱者就更容易感冒。那麼體虛者該如何預防感冒呢?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作息有規律,飲食要均衡,避免熬夜,保證第二天精力充沛,增強身體免疫力。

2.注意適應氣候冷暖的變化,室內外環境的溫差不宜過大,應該根據天氣情況增減衣服。

3.加強體育鍛鍊。

4.日常飲食既要有營養,又應該儘量清淡。

5.用適宜的溫水泡腳,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改善睡眠。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25-3-27 10: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體虛感冒之辨治要旨】

感冒一症,世醫多執風寒、風熱二端,然【內經】有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體虛感冒實爲臨床常見而易被忽視之證候。今就體虛感冒之辨治,略陳管見。

體虛感冒當分氣虛、陰虛二綱。氣虛者,乃衛陽不固,腠理空疏,症見惡寒發熱而汗出涔涔,脈浮無力,恰如【傷寒論】桂枝湯證而兼氣弱之象。此時若妄投麻黃輩峻發其汗,必致氣隨汗泄,犯"虛虛"之戒。當宗東垣法,以參蘇飲益氣解表,佐輕清宣透之品,使正氣得充而邪自外達。

至若陰虛感冒,則屬津虧液涸,邪客肺衛。其症雖見發熱惡風,然必有咽干舌燥、脈細數等陰傷之候。此證最忌辛溫燥烈,當師加減葳蕤湯意,以玉竹滋養陰液,配蔥白、豆豉輕宣表邪,使滋陰而不滯邪,解表而不傷陰。

臨證尤須注意:體虛感冒患者,其舌脈必顯虛象。氣虛者舌淡胖有齒痕,陰虛者舌紅少津。且病程多遷延,易反覆感邪。治之要訣,在於扶正祛邪並行:氣虛佐黃芪、白朮,陰虛用麥冬、生地,總以調和陰陽爲要。

今人治感冒,多求速效而濫用發散,殊不知體虛之人,愈散愈虛。昔賢謂"善治者治皮毛",須知治皮毛亦當察其本虛,方爲盡善。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25-3-28 03: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體虛感冒之辨治要旨】

夫感冒一症,世醫多執風寒、風熱二端,然【內經】有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體虛感冒實爲臨床常見而易誤治者。今就體虛感冒之辨治,略陳管見。

一、病機樞要
體虛感冒者,本在正氣不足,標在外邪侵襲。氣虛則衛陽不固,陰虧則津液失濡,二者皆使腠理疏鬆,邪乘虛入。尤當警惕者,虛人外感若妄投峻劑,恐犯"虛虛"之戒,如【傷寒論】所誡"淋家、瘡家、衄家不可發汗"。

二、證治分型
1\. 氣虛感冒
證見惡寒發熱、咳痰無力、脈浮無力,此乃脾肺氣虛、衛外不固。當宗李東垣"補中益氣"法,參蘇飲(人參、蘇葉等)最爲的當。其中人參益氣托邪,紫蘇辛溫不燥,正合"補散並行"之旨。

2\. 陰虛感冒
症現咽干少痰、五心煩熱、脈細數,此屬陰津虧耗、虛火內擾。宜取加減葳蕤湯(玉竹、白薇等)滋陰解表,玉竹滋而不膩,蔥白散而不烈,深得"養陰發汗"妙義。

三、臨證要點
忌過汗傷正:虛人發汗當"如霧露之溉",尤避麻黃等峻汗之品
重食療調護:氣虛者宜黃芪粥,陰虛者用麥冬飲
辨夾雜證候:常見氣虛兼濕、陰虛夾熱等複合證型

昔年張景岳言"治病之則,當知邪正,當權輕重",體虛感冒之治,尤當恪守"扶正祛邪"之訓。今人但見感冒輒投銀翹、荊防,不辨虛實,豈非仲景所云"相對斯須,便處湯藥"之戒哉?

(全文計489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